2015 (117)
渙者,散也。渙的本意是散開,消散。我們常用的詞有渙若冰釋,渙散等。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這是自然界的“渙”,乃水流無阻之貌也。人與人之間的誤解,矛盾消除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解決了,這是人類社會的“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渙若冰釋”。
“渙”是一個正麵詞,有放鬆,灑脫之意,而“散”負麵的時候比較多,所以“渙散”代表了散漫和鬆懈,指一個人或者團隊意誌消沉,不思進取。所以從“渙散”的角度來考慮,我們人生要把握好這個度,做到渙而不散。
“《象》曰:風行水上,《渙》。”
《風水渙》卦,簡稱《渙》。《渙》之卦象是風行水上。風行水上,推波鼓瀾,則水流更為洶湧奔蕩,是以卦名曰《渙》。
《渙》者,散也。渙若冰釋,水流無阻也。
“渙若冰釋”一詞源自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渙兮其若淩釋”。這是老子對修道人的描述,說修道之人能達到“渙”的境界,這裏的“渙”可以理解為“圓融”,“灑脫”,類似於莊子說的“逍遙”。“淩”指冰淩。修道人的灑脫自然,就像春天的冰淩一樣,漸漸消融,通達無礙。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真正修道之人,深藏不露,隱居不出,不為外人所知。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既然如此,也隻有勉強描述一下。
“豫兮若冬涉川。”
像冬天過河一樣小心謹慎。
“猶兮若畏四鄰。”
像畏懼周圍鄰居一樣警惕戒備。
“儼兮其若客。”
像在別人家做客一樣莊嚴恭敬。
“渙兮其若淩釋。”
像冰雪消融一樣灑脫自如。
“敦兮其若樸。”
像未經過雕琢的木料一樣敦厚質樸。
“曠兮其若穀。”
像空靈的山穀那樣曠達,虛懷若穀。
“渾兮其若濁。”
像江河那樣渾厚寬容,不棄汙濁。
《道德經》第十五章是對修道人的一個詳細描述,也是我們人生努力的一個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