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印度逐漸放棄不結盟政策 亞洲版北約呼之欲出(圖)

(2007-09-18 12:46:55) 下一個

印度逐漸放棄不結盟政策 亞洲版北約呼之欲出




印度陸軍坦克部隊正在進行展示

9月4日,印度和美國、日本等五國舉行了“馬拉巴爾07”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據稱,這次聯合軍演是美印日澳日前發起的“四方倡議”的延伸。然而,這隻是印度近期一係列舉動中的一個。

有分析人士稱,印度正在漸漸地拋棄其“不結盟”政策,正通過軍事聯盟的方式達到其成為地區大國的目的。

印度與中國都是發展中大國,具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明。目前,兩國經濟都在蓬勃發展之中,由於兩國有很多方麵非常相似,實現良性競爭是符合兩國利益的。雖然同為發展中國家,但印度除了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導人之外,對中國毫無心理優勢可言。所以,對於印度,中國到底是相安無事的鄰居還是虎視眈眈的威脅,似乎長久以來一直盤踞在印度決策層的腦海當中,揮之不去。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迅猛發展讓印度越來越感到自身的卑微,而正是這樣一種自卑感,促使了印度在更多方麵和中國進行比較。不過,在某些方麵印度與中國相比還是具有優勢的,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印度在國際上有一種“左右逢源”的優勢。

事實上,近些年來,印度的實力的確有了長足的進步。正因為如此,印度希望自己的影響力能夠走出南亞地區,成為具有更廣泛地域影響力的國家。這樣一種心理實際上是一個準大國在向大國的進步過程中產生的正常心理。然而,當印度的領導人將他們的目光放到世界上的時候,才發現事情遠遠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簡單。



印度海軍水麵艦艇編隊

曆史上的印度有很深遠的文化影響力,但是從來都缺乏政治影響力,可以說在這方麵經驗匱乏。於是,當印度人準備走向世界的時候,他們發現不知道如何能夠獲得國際權力,增強國際影響力。最典型的教訓就是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和核試驗事件:當躊躇滿誌的印度人帶著自己的產品和優惠政策來到東盟地區的時候,突然發現這裏是亞洲四小龍和中國大陸的天下,他們的產品缺乏競爭力,他們的市場缺乏誘惑力。顯然,在市場開放和政治經濟製度改革上慢了一拍的印度,失去了利用經濟打開局麵的最佳時機;核試驗是另外一次失敗的嚐試,印度在學習中國,中國擁有了核武器之後國際地位迅速提升,但是當印度宣布進行了核試驗的時候,他們卻發現其他國家並沒有表現出對他們的尊敬,相反卻受到了譴責和詰問,使得自己更加的孤立和邊緣化———依靠自身的實力單幹,明顯吃力不討好。

印度在麵對變幻莫測的國際局勢的時候顯然力不從心,於是亟須一個能夠提供幫助的朋友,美國無疑是最佳人選。但事實上,印度人對美國人並不完全放心,印度人和美國人存在著利益上的衝突,同時印度人也不喜歡美國人主導一切的作風,因為印度也是一個希望具有主導權的國家。

然而,印度人卻發現,相對於日本,自己是一個有分量的角色。不僅因為印度自身的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因為日本實在是難當大任,尤其是在政治上“爛泥扶不上牆”,美國亟須一個在政治上具有分量的盟友。正因為如此,印度能夠獲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印度空軍蘇-30戰機編隊

印度的戰略是從準大國上升為大國,這需要更多的話語權,更多的表現機會。而當印度和日本在戰略優勢上形成了互補之後,這樣一個聯盟就有了存在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這樣一個聯盟又因為和美國的關係而分量大增,印度完全可以通過“攀附權貴”的手段獲得參與國際體係主導的機會,達到自身的戰略目的。

正因為如此,印度希望能夠通過參加這樣一個聯盟的機會,獲得更多地在國際上說話的機會,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力,這一點是和印度的國際戰略利益相符的。“亞洲北約”正是印度人所提出來的,它也正是印度的目的和契機所在。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麵對“亞洲北約”呼之欲出、咄咄逼人的態勢時,還應該冷靜地看到,由於其成員國之間各有所圖,在各自的利益上有著不同的訴求點。一旦麵臨利益衝突的時候,必將延緩其發展進程,甚至促使其從內部分裂。“亞洲北約”能否最終形成還有待各成員國之間進一步磋商和協調。(科技日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