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鐵礦市場供應過量由預期逐漸演變為不爭的事實。麵對鐵礦價格持續下滑,澳洲兩大礦商必和必拓、力拓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產能擴張。然而從另一角度看,用“不遺餘力”來描述其增產行為,或許更為恰當。
討伐聲漸起 增產動機受質疑
供應過量正切實衝擊較小鐵礦商盈利。FMG集團季度產量報告於昨日出爐,從7-9月鐵礦產出來看,達到1.55億噸的年產能目標已毫無懸念,然而受供應過剩拖累,鐵礦價格不斷下跌,直逼其成本底限,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已開始受到分析師質疑。
澳洲第三大礦商尚且如此,其它中小型礦商的境遇可以想象。然而鐵礦價格震蕩下行,兩大礦商似乎毫不在意。
必和必拓上周表示,中期內準備將單位現金成本壓縮至少25%,至每噸20美元以下,而西澳鐵礦分支年產能有可能以極低成本進一步提升6500萬噸。企業著力削減成本,提升邊際利潤讓人無可厚非,但當對市場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鐵礦巨頭成為增加供應的主要力量時,其意圖開始受到置疑。
本周早些時候,FMG總裁鮑爾(Nev Power)痛批兩大對手必和必拓與力拓正以“掘地三尺”的方式大力擴充產能。
14日,西澳州長巴奈特斥責兩大礦商“似乎協同一致”向市場供應大量鐵礦,加重了市場低迷形勢。
中國青島港鐵礦現貨價上周五曾短暫反彈,隨後再度下挫,目前僅略高於80美元,較今年三月中旬的120美元下挫了30%,給向來依賴礦業稅收的西澳政府帶來嚴重打擊,州預算目今已產生20億澳元黑洞。
推高供應 “嚇退”競爭對手?
瑞銀UBS最新研究揭示,大礦商力拓和必和必拓“有強烈動機”以大量廉價鐵礦供應淹沒市場,以保持寡頭壟斷地位。據TheAge報道,研究人員進行的動機價格分析表明,鐵礦價格保持在每噸90-100美元會刺激其它礦商進入市場,而項目一旦建成,他們需要每噸60-90美元的價格才能保證不虧本。換言之,鐵礦價格處於過低水平,將會阻止新項目上馬。
瑞銀分析師摩根(Daniel Morgan)預期,大生產商將試圖通過過量供應打壓價格,以“嚇退”新晉市場參與者。“(他們)有強烈動機向市場盡快傾倒大量鐵礦,以維持現有的市場結構。”
該投行同時進一步下調了鐵礦長期價格預期。這份名為“鐵礦:遊戲規則改變者”的報告預測,2015至2019年鐵礦價格將在80-85美元之間,按照2014年幣值水平,僅相當於75美元。此前較長時間內的鐵礦均價約為100美元/噸。
摩根指出,與其它礦產商品相比,鐵礦得益於其寡頭壟斷供應結構,帶來的投資收益會更高。多年來鐵礦市場形勢主要圍繞兩個鐵路-港口係統的運量變化,即力拓的Hamresley-Robe河鐵路係,及必和必拓的Golsworthy-芒特紐曼鐵路係。
然而競爭對手已經出現:FMG集團於2008年開辟了皮爾巴拉鐵路線,澳洲女首富萊茵哈特的洛伊山礦也將於明年投產。與此同時,包括布萊克萬(Brockman)等新興鐵礦公司也在爭取鐵路使用權或考慮開辟新線路。
中國寶鋼集團對阿奎那(Aquila)價值14億澳元的收購於近期塵埃落定,其在安卡拉港與西皮爾巴拉之間修建西澳第五條鐵路線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建成每年運力將達2-3億噸,且將成為首條公開使用的線路。
先發製人 確保壟斷地位
麵對可以預見的激烈競爭,“先發製人”成為必和必拓與力拓合乎邏輯的選擇。
瑞銀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程度更趨成熟,鋼鐵消費增長會放緩,進而拖累鐵礦需求。供應激增隻會讓情況更糟糕。2013年,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上升了27.6%,達695億澳元,創下曆史新高。澳洲鐵礦出口量不斷攀升,截至今年6月的2014財年鐵礦出口總量達7億噸,明年預計達到8億噸,而在2011年時,還僅為4.66億噸。
報告稱,80-85美元,當前鐵礦產量中有四分之一已經虧本,相關生產商須竭力削減成本才能繼續參與交易。然而該投行相信,一大部分礦企可能難以為繼。新情況下,大礦商卻能屹立不倒,從中受益。
需求增長緩慢,市場並不需要大量的新供應,“因此我們認為,隻有成本和礦石質量具有比較優勢的大礦企,才有動機去擴產,從高成本同行處攫取市場份額”,瑞銀表示。
2012年鐵礦石價格崩塌之前,多番出現短期暴漲,必和必拓與力拓一度被置於蓄意操控市場的風口浪尖上。兩年之後,市場形勢逆轉,鐵礦貿易暴利時代終結,審時奪勢之下,兩巨頭被迫轉換戰略。從另一角度看,鐵礦市場話語權的轉移或已悄然開始。
更多資訊請參閱www.theglobalmin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