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看來似乎的確如此。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瑞銀去年就關閉或縮減了商品領域的業務。今年以來,又有巴克萊、瑞士信貸以及摩根大通收縮大宗商品戰線。
然而,《經濟學人》指出,實際上,盡管銀行撤退了,但貿易商卻玩起了大宗商品產業鏈的整合遊戲。那些從簡單的買賣中介起家的貿易商們,如今更加深層及廣泛地滲透進該產業鏈,包括萃取、運輸和精煉等環節。
比如,在摩根大通拋售現貨商品部門之後,接手的買家正是瑞士能源貿易巨頭Mercuria,涉及的資產包括金屬倉儲、原油和天然氣供應。如今,Mercuria不僅擁有用以發家的主業原油貿易,其商品帝國還囊括了原油勘探、終端設備和管道運營、煤礦和鐵礦山、生物燃料煉油廠。
此類垂直和橫向資產整合擴大了貿易商的視野,提高了他們在操作運營方麵的靈活性,並能在相同或替代性產業鏈中更多地收集有價值的商業情報。但在包含高利潤產業的同時,公司也將被推進低利潤或資本密集型產業,並在大宗商品周期內調整敞口。
通過資產並購、重組、新設等手段進行的產業整合,一些公司的規模及業務領域大幅膨脹和擴張。比如美國就有全球四大糧油巨頭之一的ADM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和嘉吉(Cargill),以及美國第二大私營企業科氏工業集團(Koch)。
其實,大宗商品領域的超級企業很多都集中在瑞士,比如世界最大的獨立私營能源貿易公司維多集團(Vitol)。該公司於1966年開始在萊茵河上交易石油產品,此後一路發展壯大,去年的銷售額高達3070億美元。除了原油貿易這個老本行之外,維多還擁有汽油、天然氣、煤炭、化工品和糖等貿易,其海上運輸所涉商品一度多達200種。此外,維多旗下的煉油廠每日可對35萬桶原油進行精煉,並在英國擁有一家電廠。
在全球範圍內更具知名度的當屬嘉能可。該公司已經與斯特拉塔強強合並為更為龐大的企業嘉能可斯特拉塔。該公司去年的銷售額高達2330億美元,業務領域涵蓋礦產、原油勘探和運輸、農業種植和深加工、農產品存儲和運輸。
另一個瑞士大宗商品巨頭荷蘭托克的產業鏈延伸到更為廣泛,從上遊、到中遊直至下遊。托克公司2013年的銷售額高達1330億美元。
在大宗商品市場上,公司在現貨價格穩定或上漲時期才會獲得收益,一旦大宗商品遭遇價格下挫,公司利潤空間將存在被壓縮的可能。金融市場交易者還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獲利,而現貨貿易商們則利用出售資產以提高回報。
盡管貿易巨頭們看起來規模驚人,但其掌握的定價話語權可能是有限的。大宗商品是強周期資產,並且極易受到黑天鵝事件的影響。
商品貿易商的規模擴張也吸引了監管機構的注意,尤其是在歐盟和美國。他們擔心這些龐然大物會利用自身對商品及基礎設施的優勢操控市場價格。今年早些時候,聯合國貿易和發展部秘書長Mukhisa Kituyi就曾指責該產業在發展中國家存在“腐敗和非法資金流動”和“大規模貿易錯誤定價”。
更多資訊請參閱www.theglobalmin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