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

致力改善華人英語口語能力,原創英語教學新方法,幫助廣大新移民和留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更好地融入社會。
正文

這樣學中國人永遠學不會英語

(2024-03-03 02:44:00) 下一個

 

 

今天,我要說一個不正常的現象。我發表在文學城的《帶節奏的英語課堂》,有視頻有文字,視頻是文字帶聲音。我開這個課堂的本意是改變傳統的學英語的方法,介紹一種全新的用耳朵學英語,而不是用眼睛學英語的母語式學習英語的方法,為的是徹底改變華人英語口語能力。可是現在看單純文字的人比看視頻聽聲音的人多十倍還不止。這樣光看文字怎麽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中國人傳統學英語的方式是,學音標,背單詞,學語法,根據語法,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用英語單詞湊句子,這樣的英語不是正確的英語。首先思維方式不同,所以表達方式是錯誤的。英語的單詞的讀音,與句子讀音許多不同,單詞在句子中,除了重音詞的重音節的元音,其它的音都有可能變音,所以,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簡單連接讀出的英語,沒有重音和節奏,這樣的英語是錯誤的。

 

比如:我的名字是,應該強調的是我的名字,而不是單純名字,這裏雖然“我的”不是實詞,但是它比實詞“名字”還重要,英語是這樣讀的。

                                       .

My / name‘s / Charles / Bea/tty /

 

 

有節奏的英語,傳遞重要信息的單詞的重音節讀得時間長,聽得清楚,不重要的詞讀得輕並且快。漢語是每個字之間的相隔的時間是相同的,而英語並不是每個音節讀的時間相同,而是兩個重音節之間的時間相同的。比如:

 

 

    買我一些雞蛋 和一些

     。       .      .        。        .          .

/ BUY / me / so/me EGG/s and / some /

   

   魚和水果

 。     .         .             。

FI/sh and / some / FRUIT /。

 

這樣讀出來可以清楚重音詞/ BUY / EGGs / FISH / FRUIT 。

 

 

每兩個重音節中間如果非重音節多就要快讀,非重音節不重要,聽不清也沒關係,比如:

 

   金    已經做了飯 為我們  是一些炒飯

   。           .          。       .         .         .      

 KIM / was / COO/Kin/g u/s some / FRIED / RICE /

                                             

 

 

下麵這個句子,文字和聲音差得很遠,不懂英語的重音和節奏,聽一萬遍也聽不出來的什麽意思,但是根據場景,在這個重音位置上,就能領會到姑娘 girl 讀成了d+girl 。

 

 

             但是他正在談話         和那姑娘

       .       .          .                   .            l

    bu/t he’s / tal/king / to / that / d+girl / 

 

 

 

 

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情況下,即使是實詞也可以弱讀,比如說紐約大街上很多失業人士,說人們恐怕要在大街上工作,強調的是恐怕(afraid)工作(walking )大街(streets),把people就弱化了,讀成 Schwa ?

 

 

 

There’s too much adventure in New York 

 

         很多人恐怕

     .               .       .        .   l                       

People / w+a/re a/frai/d of /

 

      工作在大街上

     .             .             .            l

wal/king / g+in / n+the / streets /

 

 

錯誤的教學方式,導致中國人說英語基本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簡單連接起來,要想達到流利程度,那不知要下多大的功夫,就連楊瀾這樣的英語大家都沒有節奏,就不用說一般人了。

 

 

語言是表達意思的工具,意思是用聲音表達的,學聲音要用耳朵學,可是我們中國人都是用眼睛學。有個朋友對我說,我學了很多年英語,我曾經抱著孩子去聽英語課,現在我的孩子都能與美國人無障礙交流,可是我還是聽不懂。這是我聽到的最坦誠的表述,因為小孩子的英語是用耳朵聽來的,成年人的英語是由眼睛讀出來的。沒有學過英語到底是怎麽說的,大部分中國人出國多年,應該就是這種狀態,很多人就是不願意麵對這個現實,因為他/她們可以看電影,看電視,那上麵有字幕,平時與人交流可以連蒙帶猜,常用句子也熟能生巧,所以,交流沒有問題。可是,不懂英語的重音和節奏,就憑電視上,或者生活裏粗粗的泛聽,是不會真正學會聽懂英語的。

 

英語的重音和節奏,是英語口語最重要的一環,中國人的英語恰恰缺少重音和節奏,他們不知道,是因為錯誤的學習方法,導致中國人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學了完全錯誤的英語,造成了中國人英語口語能力低下。因為英語口語能力的低下,在英語國家,絕大部分人隻能幹苦力,廚師、寫編碼、修汽車、藍領工人、記賬。。。鮮有經理、大老板、CEO。俗話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當勞心者要有能與人交心的能力才行呢!中國人不缺智商,不缺科技能力,缺的就是語言能力,特別是聽力。

 

有人說,我這是口音,口音不影響交流,不錯,口音是不影響交流,比如,印度人說英語是口音,漢語也有口音,山東口音,東北口音,這些口音都是有規律可循的。而中國人的英語發音是個人隨意發揮,自己想怎麽扭就怎麽扭,一千個人一千個樣,自己以為是洋腔,其實是怪調。中國式的英語,不但影響聽力,還會造成誤解,英語人說英語,隻有在生氣,不耐煩,或者喊口號,強調的時候才把每個音節都一樣重讀,中式英語讓人感覺不耐煩,生氣,這樣會影響與人的關係,

 

說中文,憑借漢語拚音可以說得很標準,英語也是拚音文字,憑借英語字母可以拚讀英語,但是,拚讀英語是有一定規律的,這個規律比較複雜,變化多端,不是簡單地拚讀就可以的,怎麽辦?聽到了再讀,就是模仿,就像學開車,不需要學習開車的原理,隻需要照著做就行了,英語也是技能,單純模仿就行了。在《帶節奏的英語課堂》裏,從英語最小的語音單位音節學起,每一個音的來龍去脈都顯示得清清楚楚,重複是學習英語的不二法門,聽英語,精聽是基礎,沒有精聽,泛聽沒有意義。歌曲旋律變化比英語複雜得多,歌曲能學會,英語也一定能。前麵那張照片,是我正在使用的,和還沒使用的複讀機,用壞了的無數。我所有的模仿,都是我千百次練習所得,模仿一萬遍就是天才,模仿千百遍,不是天才也是有用之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我看聽了視頻,哎呀,第一句話“my name’s …” 我就是像你說的中國人發音,現在知道了要重讀my:)謝謝藍天姐好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