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還滿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正文

The Diversity Delusion 多樣化之謬讀後感

(2019-10-28 10:34:56) 下一個

The Diversity Delusion

多樣化之謬讀後感

 

         Heather Mac Donald是位世俗的保守主義者,她在多樣化之謬這本書裏,一邊倒地強烈譴責了大學以及職場裏日益蔓延的政治正確傾向。

         評論Heather Mac Donald 的多樣化之謬這本新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堅持政治正確也好,批評政治正確也好,都是老生常談,可以說兩派在目前勢均力敵,誰也明顯壓倒不了誰。作為來自東方國度的華裔移民個人,大家普遍深受理論上的集體主義,共產主義,或者民主自由思想影響,實際上部分實行社會達爾文主義,部分無為而治,麵對此問題往往頗有坐山觀虎鬥之滑稽感。但對眾多到了藍州的個人來說,難免因為孩子升學,個人就業,牽涉到個人利益。作者也好,讀者也好,因為個人利益選擇立場,其言論也就往往讓人覺得失去公允,顯得乏善可陳。

          然而,對我而言,Heather Mac Donald的立場雖然偏頗,其書卻頗有閃光之處。她的書優點很明顯,就是指出了政治正確以現在的勢頭,一直走下去不回頭的話,正在造成的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Heather用數起典型例子,講述非裔學生過火地攻擊和衝擊其實隻是正常從事教學,科研以及管理的大學教授的事件。學校的多樣化行政機構程序上和觀點上一邊倒地支持和放任學生,沒有起到澄清事實的作用,甚至壓製支持教授一方的言論,導致教授們被迫轉崗,辭職或者事實上退隱。她認為在美國經濟吃緊的同時,各大學的多樣化行政機構卻日益壯大,象一個腫瘤一樣,自我膨脹,占據大學學術派應有的地位和侵犯了學術派應有的自由。

         她認為,多樣化要求的所謂公正往往是隻看結果不看邏輯過程,比如以黑人或者女性在頂尖大學或頂尖工種的數量之缺乏,認為足夠證明錄取中存在不公。實際上錄取中確實存在不公,而這個不公恰恰是有利於少數派的不公。在本書中,少數派重點指非裔和女性。

         作者的觀點裏值得商榷的部分也不少。例如,她認為,少數派因為能力有限,缺乏足夠的少數派候選人,是導致錄取結果看似不公的直接原因。她還認為,多樣化的結果使得眾多少數派到了自己實際不能勝任的大學或職位,這樣對少數派本身是有害的,因為他們可能實際上沒有能力達到現代高競爭高要求。另外他們與正常錄取的學生學術水平差距大,適應困難,與其它學生,教授格格不入,對其心理和長遠發展有不利影響。作者還用數據指出,SAT高分在不同族裔的不同同樣觸目驚心。SAT數學的高分,男性比女性多一倍。仔細分析這些值得商榷的部分,不難看出,其固有立場產生了認知偏差,阻礙了其完全公正地看一個問題。事實上,一百年前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認為女性能和男性具有大致相當的能力為社會創造價值,當時的人們也絕不會承認他們存在對女性的係統性的歧視和不公。

         然而,產生認知偏差的,往往不止極端保守派或極端自由派一方。黑人或者女性在頂尖大學或頂尖工種的數量之缺乏,是過去長期不公的結果,並不必然是現在不公的表現。現在是否有不公,保守派和自由派觀點大相徑庭,其原因是多樣的。首先,雖然遵守同一部憲法,美國的阿拉巴馬某個小城和加州灣區的區別,在某種程度上不亞於第三世界和第一世界的區別。雖然同在一個城市,紐約的上層和下層孩子的區別,不亞於狄更斯的雙城記。

          在現代社會,沒有親身經曆或設身處地思考過社會環境的巨大差異和變化,階層不同,移民處境,邊緣人,不會站在不同立場考慮問題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還是野蠻人,即使受過再高的教育,莎士比亞倒背如流,也是如此,無論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為此,我們這些從中國村莊和城鎮的煤油燈光下走出來,受過排擠和不公,又有機會用雙手,雙腳和頭腦去改變命運,用心去體會的人,其實非常幸運。

         克服認知偏差去看Heather的書,她的書有道理的地方在於:批評政治正確壓製了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並有導致學術標準降低的傾向,以及使美國競爭力降低的結果。言論自由是美國之所以成為美國的原因。政治正確壓製言論自由的現象很多,卻沒有引起足夠警覺,是不爭的事實。除了少數極有遠見的人士以外,壓製言論自由的長遠危害,公眾並不了解。Heather痛心疾首地指出政治正確一根筋走下去其長遠的實際不利影響,實際上是為言論自由作背書。

          任何人的立場和觀點,並不必然是對或錯,需要通過討論,辯論。就拿Heather的主張來看,她認為多樣化鼓勵了少數派的受害者思維,阻礙了少數派去考慮通過必須的努力和行為矯正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導致了任何試圖批評和實際幫助他們改善行為的舉動被壓製,實際是使少數派永遠做嬰兒不能長大,不能自我負責。她的觀點既有道理又有不足。一方麵,少數派個人和所有人一樣,作為個人,都應該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超越環境的束縛,成為一個負責向上的人。另一方麵,社會對於個人的成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單純強調個人的義務是不夠的。二者缺一不可。

          Heather的另一個主張,她認為號稱多樣化的政治課,導致正常學術教學科研受到阻礙,教學課程難度注水,大學的文科類許多高難度的經典課程,也因為這種多樣化的浪潮而慢慢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傻白甜的課程。她的觀點讓我想起和女兒討論高中的Health課程的經過。女兒聲稱,Health這門必修課程是整個高中最浪費時間,最無聊的課程,因為內容早已從各種渠道學過許多次。我當時反駁說,學校也對所有孩子負有責任,讓他們不至於在重大問題上偏差,所以必要的重複照顧大多數人利益是難免的。盡管我如此反駁,對於孩子不得不每天浪費時間的沮喪感我深深感到同情。

         也正因此,Heather提到大學取消掉莎士比亞等等經典課程的痛心疾首,我感同身受。以培養精英,思辨能力為任的大學和各位教授,不得不去照顧入學後少數派學生的文科基本語法和拚寫不能過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基本的科學素養這些從前不曾遇到的初級問題,其不習慣也是可想而知。少數派學生許多在大學入學時錄取為理工科,入學後因為理工科要求的水平高,不得不轉學對學習能力要求比較低,評分比較主觀的文科。這對於那些被他們頂走的,比他們更有能力的學生而言,也是不公,是對人才和資源的巨大浪費。所有這些,都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此外,Heather強烈批評和反感大學強製實行多樣化,導致受害者思維泛濫。她認為部分大學強製,要求學生要麽自己自認為是受壓製的少數派受害者,要麽是迫害少數派的加害者,或者至少是壓製少數派的幫凶。Heather認為,受害者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在於大學多年來嚴重誇大女生被強奸的數據: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Heather認為,其背後實際是女性解放主義宣揚女性與男子一樣有權享受性自由,從而帶來的美酒派對文化。年輕女性受到影響加以實踐後,因為男女生理和心理的差異,雖然當時感覺不一定多麽糟糕,事後卻可能會有所不安和後悔。Heather認為,受害者思維則利用了這種很可能是事後才有的不安和後悔,或者至少是當時並未明白表現出來的不安和後悔,讓男子承擔絕對責任,是一種男女的不平等。此外,她認為這種思維把現代女性捆綁和退化到維多利亞時代禁欲,動不動就昏倒,無力反抗和說不的狀態,把現代女性當作部分無行為能力人。

          Heather的受害者思維觀點相當有趣。她讓我想起我在一個寫作小組裏讀到的一位女士為專業以身體謀生的女子專門寫的理財之道文章,包括不要接受紙幣,不要接受電子貨幣等。我讀了大為震驚,其原因在於她眼裏的妓女和我眼裏的完全是涇渭分明兩個世界。她的建議不接受紙幣,表明她沒有想到還有相當多的因為經濟所迫,身份所迫被迫以此謀生的受害者。我為電子貨幣而驚訝,是因為我沒有想到現代社會眾多此類女子隻是單純選擇以此為職業,並無多少被迫成分。

          Heather的觀點,其實揭示和代表了許多保守主義者接觸的階層的基本視角。那裏,人受到了基本尊重,有足夠資源讓人選擇種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有義務去承擔相應的責任。女性,也就有義務承擔保護自己的責任,需要積極說不。那裏,人即使犯了錯誤,也有足夠機會改正。在這樣的環境裏,人如果處境差,要麽是不努力,要麽是能力差。因此,沒有必要搞平均主義,這樣隻會製造混亂,不公,導致機會主義,提高交易成本。保守主義者的這種模式,和市場化原則相輔相成。正因為如此,Heather強烈反對平均主義。多樣化,其實就是平均主義。而平均主義,和社會主義思維有不少相通之處。

          然而,在Heather和許多保守主義者的模式裏,忽略了因為長期不公,沒有受到基本尊重,沒有足夠資源,滿是創傷的另一個階層的許多人,也忽略了的確很容易被淹沒的女性被侵害者的真實的聲音。傷痕的愈合是漫長的,沒有受過傷的人很難理解。也因為如此,Heather指責多樣化是腫瘤,隻顧自己的利益,毫無必要,毫無益處,而這種指責在目前階段走得太遠了。

          然而,人的經曆和視角往往是有限的,是出於經驗的,也是自然產生的。保守主義者這種對於其它個人或群體的創傷的難以理解本身又是一種事實,是可以理解的,並不表明難以理解他人創傷的人就是沒心沒肺的人。僅僅為此去攻擊保守主義者也是不應該的。

         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言論自由,是第一步。壓製言論,隻會使得忽略加深,信任消失,矛盾加重。第二步,則是用心去聆聽,對和自己立場觀點對立的一方,取其精華足矣,即使對方不能做到如人願的公正。其實,沒有人能做到如人意的公正。

 

Sophie Li

6/26/20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