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督是普世的救贖主(聖誕後第二主日)

(2014-08-26 12:45:40) 下一個

84;耶31:7-14;弗1: 3- 6,15-192:1-12

各位弟兄姊妹,新年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信息是:《基督是普世的救贖主》。

聖誕節已經過了十天。聖誕節前後,我們讀經和講道的內容,許多都是關於主耶穌基督的降生。聖經告訴我們:有一個嬰兒,他的媽媽是一位沒有出嫁的少女,這個嬰孩不是出生在家裏,不是出生在産房中,也不是出生在産床上;他是出生在馬槽裏。人們隻知道他父母的身份低賤,但卻不知道祂究竟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樣一個嬰兒,有誰相信他是上帝的兒子、人類的救主呢?

可是,上帝既然差遣祂的獨生聖子來到世間,並且親自給祂起名叫耶穌,就一定會發生一些事情來顯現耶穌的神性,顯現耶穌就是那偉大的聖者、上帝的兒子。這些事情,聖經稱之為Sign,中文聖經把這個詞翻譯成“兆頭”,或者叫“徵兆”。按照教會傳統對聖經的解釋,有三件事是徵兆,顯現了耶穌的神性。第一,在耶穌誕生後不久,東方博士前來朝拜祂;第二,耶穌受洗時,聖靈如鴿子降臨在祂頭上,天父上帝親自宣告耶穌是祂的愛子;第三,耶穌在迦拿城參加婚禮宴席的時候,把水變成酒(耶穌所行的第一件神跡)。從今天起,我們接連三個星期,要講這三個事件。上帝通過這三個事件,作為徵兆,來顯現耶穌的神性。也就是說,從這三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到耶穌的神性。

剛才我們在讀福音前,唱的一首讚美詩,是“東方博士歌”(《普天頌讚》#137),就是歌頌主耶穌基督向世人顯示祂神性的第一個事件東方博士前來朝拜。今天的福音記載說:“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恒。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東方博士跟隨著他們看見的那顆星,直到找到小耶穌,俯伏敬拜他;然後打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爲禮物獻給祂。就像我們剛才在“東方博士歌”中所唱的那樣,這三樣禮物分別有不同的象征意義。

這三樣禮物中,黃金象征耶穌的君王身份;乳香是猶太人向上帝獻祭的時候用的,象征耶穌是大祭司;沒藥常常用於安葬,表明耶穌將爲拯救世人而命死在十字架上。而東方博士所跟隨的那顆星,被稱爲“伯利恒星”;現在成了聖誕樹項上裝飾的星。

東方博士前來朝拜耶穌這個事件是個徵兆,顯現耶穌的神性。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聖子,道成肉身,降世爲人,來到我們中間。耶穌是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馬利亞是個猶太少女。馬利亞又是和約瑟——大衛的一個後裔訂婚。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上帝聖子,他是一個具體的人,在肉體上不是中國人,也不是歐洲人,而是個猶太人;在家譜上則是大衛的後裔。這一點非常明確。今天的福音記載,東方博士把降生不久的小耶穌稱作“猶太人之王”。我們也知道,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處死他的人在他的頭上安了一塊牌子,也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可見,耶穌從出生到受難,都有“猶太人的王”這個名號伴隨著祂。那麽,耶穌究竟是不是猶太人的王呢?

我們查攷聖經,所有四巻福音書上都記載,在耶穌被捕後,羅馬總督彼拉多問祂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可見,耶穌確認祂自己是王。但是耶穌又說,祂的國不屬於這世界。所以,耶穌既是猶太人的王,又不隻是猶太人的王。我們從今天的福音中看到,有幾個博士從猶太以東的地方來。東方博士不是猶太人;他們被猶太人稱作外邦人,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稱外國人是“洋鬼子”,或“鬼佬”(廣東話)。東方博士代表非猶太人來朝拜主耶穌,表明耶穌基督不僅是猶太人的王,也是普世(全世界)的君王,是全人類的救主,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我們知道,猶太人非常輕視外邦人(非猶太人),認爲外邦人都是不配得救的罪人;隻有猶太人才能得到上帝的救恩。藉著東方博士前來朝拜這個事件,耶穌向全人類顯現祂的神性,表明上帝的救恩不僅賜給猶太人,而且同樣賜給外邦人(非猶太人)

所以,在耶穌降生後,東方博士前來朝拜小耶穌這個事件,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福音和救恩,具有完全的開放性,接納一切的人。《聖經·使徒行傳》記載,在主耶穌復活之後、昇天之前,吩咐使徒們靠著聖靈的能力,爲祂作見證,把福音和救恩傳到天涯海角。我們看到,兩千年來,福音確確實實已經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也在五百年前傳到了中國。

耶穌的福音、上帝的救恩,對一切人開放(具有完全的開放性)。一切想要歸向上帝、願意接受耶穌的人,都和耶穌認同並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無論甚麼人,中國人也好,外國人也好,人與人之間最容易認同的是同鄉認同,種族認同和語言(方言)認同。信靠耶穌的人都想和耶穌有更為親密的關係。於是,有人就和耶穌攀上了鄉親。比如,一百多年前,當福音在中國傳播時,就有人把聖母馬利亞和小耶穌都畫成中國人的形象,還有滿清人的服飾髮型。明清時代出口到歐洲的景德鎮瓷器,也有把耶穌受難時十字架上的耶穌,畫成中國人的模樣。在非洲,當歐洲人向當地人傳福音的時候,當地的非洲人要求把耶穌畫成黑人的樣子,他們才接受。上個月,我看了13頻道的一個關於各國人如何過聖誕的節目,其中就講到一位南美的泥塑家為聖誕節製作泥人,她捏出的馬利亞和小耶穌,都是南美人的形象。

看來,無論甚麼種族,都想把耶穌的形象重塑成自己的同族人,以這種方式來與耶穌認同,並且藉此增強和耶穌的親密關係。這種表達的方式,是他們的一種選擇。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個基督的門徒,必須在心靈上與耶穌認同,在心靈上和耶穌交通。普天頌讚中有一首讚美詩《學像耶穌歌》(553首)就唱出了我們必須在心靈上與主認同,學像耶穌。像耶穌那樣聖潔,像耶穌那樣愛人。學像耶穌是要我們像耶穌,不是叫耶穌像我們,像我們外在的形象;不是叫耶穌成為和我們同一種族的人。

基督的福音具有完全的開放性,要傳給一切的人;基督的教會同樣具有完全的開放性,要接納一切的人。每一個基督的門徒也應當有完全的開放性。我們不但要向天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完全打開自己的心扉,讓聖靈住進來;我們不但要向主內的弟兄姊妹互相敞開胸懷,彼此接納、彼此相愛,而且要大大地敞開教堂的大門,大大地張開我們的雙臂,歡迎和接待一切朋友,來到上帝的家,和他們一同分享主耶穌基督的愛和上帝的救恩。帶領更多的還沒有信主的人,來到上帝的家,作上帝的兒女。

奉上帝,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

(2008年1月6日,201415修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