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站

http://ppsairsoft.wordpress.com
個人資料
正文

6分鍾帶你看完雨果獎作品《北京折疊》

(2016-10-17 01:38:47) 下一個

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北京折疊》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創作的中短篇小說。該小說創造了一個更極端的類似情景,書裏的北京不知年月,大概在 22 世紀,空間分為三層,不同的人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著每個 48 小時周期。

郝景芳在《北京折疊》中構建了一個不同空間、不同階層的北京,可像“變形金剛般折疊起來的城市”,卻又“具有更為冷峻的現實感”。故事多源自她自己的生活日常,記敘現實的人情悲暖。[5] 

在不同的空間裏,分門別類住著不同的人,第三空間是底層工人,第二空間是中產白領,第一空間則是當權的管理者。

這是典型的反烏托邦設定,在好萊塢眾多電影——《饑餓遊戲》、《極樂空間》、《逆世界》、《雪國列車》——屢見不鮮,它們都遵循了這麽一個套路,階級的鴻溝隻會越來越寬,最終階級與階級之間物理意義上完全隔離。在可以折疊的北京裏,越上等的人不僅僅有更精致的生活,甚至有更長的時間。

不過,一般這類作品裏,掌權者要依靠剝削下等人的勞動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存,這也是故事衝突爆發的火藥庫。但郝景芳的思考深了一步:如果,下層人連被剝削的理由都失去了怎麽辦?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使得勞動力不再重要,主角老刀是兩千萬垃圾工人中的一個,但機器人已經可以處理垃圾,隻不過出於社會穩定的需要而保留了這部分工作。因而,這些人隻能被“塞到夜裏”,不參與社會經濟的運作。

這自然不是好的生活,但這種生活甚至讓人無法反抗,老刀們的對手不是剝削者,他們麵對的是無物之陣。

小說裏並沒有激烈的衝突,老刀為了給人送信,從第三空間到了第二空間,又來到了第一空間,之後帶著第一空間的回信又回去了,這裏麵沒有生死抉擇,也沒有天人交戰,老刀路過的,都是平凡的事情,但這種平凡讓小說顯得真實,顯得不寒而栗。

現在的都市人很不願意花時間仔細研讀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這就是我們的快餐文化年代!

好吧,其實我也很喜歡一些有助與你快速領會原作的二次創作。

來,下麵讓我6分鍾帶你看完這部雨果獎作品《北京折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