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波特蘭(Portland 就是“港口之地”的意思)的城市,僅僅美國就有大約27個,其中最大的一個是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而這個波特蘭是緬因州的,在美國東北角,麵對大西洋。
美國東北部傳統上叫做“新英格蘭地區”,是當年最早的英國清教徒們的登陸地,也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發源地,年輕缺少曆史的美國卻在這裏有說不完的故事,況且這裏有哈佛和麻省理工,在繼續引領著美國科技教育的奇跡。緬因州的波特蘭雖地處這個曆史與文化的熱點地區,卻是位於邊緣。從波特蘭回來有人問我:“波特蘭有什麽特別的嗎?”,我脫口而出:“波特蘭有燈塔!”,於是我拿出我拍攝的燈塔,結果不出所料,燈塔驚豔眾人。
燈塔,曾經是茫茫大海的坐標,是遠航漂泊者的期盼。今天現代導航技術不再靠燈塔了,這裏的人們依然保留並精心維護這些燈塔,讓她們見證大海上發生的故事,繼續點綴著礁石淺灘,成為海岸線風景的亮點。位於伊麗莎白角的波特蘭的頭燈燈塔是個佼佼者,她是我眼中最美的燈塔,就是因為她,我此次新英格蘭之行選擇停留波特蘭。
伊麗莎白角是一段尋常的海岸線,這座燈塔就像一支妙筆所生的花,就像畫龍點睛的那一點。有了燈塔,周圍的礁石就有了神韻,海灘上的每一個顆卵石都閃著靈光,海浪也帶著歡快和愉悅,環境中的每個要素都有了存在的理由,都在經典的美學構圖中找到了最佳位置,這真是大自然的天成,與人的創造相得益彰的精品,是神的傑作。
燈塔離市中心隻有15分鍾的車程,可是城市的繁華和喧囂絲毫達不到這裏,你的眼目中隻有茫茫大海,層疊的礁石,鵝卵石鋪呈的海灘,遠處隱約的海島,永無休止的海浪,空中盤旋覓食的海鳥,還有每天的朝陽和落日灑下的絢爛光影,當然還會月光,皎潔溫婉,凝重靜謐…… 燈塔就在這一切風景中,迎來送往與每一位遊客合影,在每一幅畫麵的最佳位置上擺造型,接受者遊客們的追捧著。她的確風光無限,還帶著一分高冷,可是她卻難掩十分的孤獨。
這孤獨也成為一位著名的美國畫家創作的素材。他就是愛德華.霍珀(Edward Hopper,1882–1967)。這是一位被譽為專門描繪“時代的孤獨”的藝術家,他畫麵中的場景,即現實又夢幻,畫中人物常常是相對而坐,並沒有時空的隔閡,卻透著深刻的內心和靈魂的疏離,有著“燈火闌珊”之處的孤獨與寂寞。畫家認為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可是那又怎樣呢?品嚐孤獨感是需要時間的,這個快步如飛的時代最缺的就是時間,人們在奔忙中,在人海裏,孤獨著,卻不知覺。
燈塔也並不總是那麽冷豔,至少在日出和日落的斜陽裏,她會泛著十分嫵媚的紅暈,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羞怯。此時此刻,孤獨也是美。
從孤獨的燈塔幾乎瞬間就可以回到波特蘭鬧市區,立刻空氣中滿是人間煙火。波特蘭的美食絕對誘人。這裏的菜譜裏有一道非常過硬的高檔食材,就是龍蝦。世人都知道波士頓龍蝦,其實波士頓龍蝦來自緬因州,而緬因州吃龍蝦最好的地方就是波特蘭。當地的旅遊手冊列出了10大龍蝦吃法,其中最原汁原味的吃法,可能也是最美味的就是“龍蝦卷”,其做法很簡單,就是普通的熱狗,把香腸換上新鮮調製的龍蝦肉,再擠上一些檸檬汁就可以下口,龍蝦肉爽滑香甜,鮮美無比。這樣簡單的龍蝦餐,在當地的網紅店門前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需要耐心等待幾十分鍾才能吃上。波特蘭的美食並不完全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是全麵發展的,這裏的甜品也值得稱讚,有一個甜甜圈專賣店(The Holy Donut)也是排長隊的網紅店,其獨到之處在於其甜甜圈的用才不是麵粉,而是土豆泥加水果,味道口感甜度俱佳,好吃又健康。波特蘭2009年被評為美國的美食之城,有資料說按照居民人口比例,波特蘭是美國餐館最密集的城市。應該是名不虛傳。
這個以港口命名的城市的確名不虛傳,在1866年前後,波特蘭是美國最大商港。昔日的繁華盛景早已成為過眼煙雲無人問津,可是當年隱藏的一段曆史今天成為人們大力傳講的佳話。那是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南部的黑奴還沒有解放。很多逃離南方奴隸主的黑人隻能冒險從海上來到北方,波特蘭成為南方逃亡黑奴的最主要登陸口岸。那時有人在波特蘭的市區運營著一條“地下鐵路”,專門安頓上岸的黑人,然後幫助他們輾轉逃往北方的加拿大,因為那裏的奴隸製已經廢除。今天的波特蘭也有一條“小自由之路”(取名波士頓著名的“自由之路”),波士頓的自由之路是美國獨立的自由之路,而波特蘭是黑人擺脫奴隸製的自由之路。自由是神賦予人的一種本質的屬性,人類的”自由之路“從伊甸園就開始了,可是直到今天,究竟“自由是什麽”,自由之路該如何走,依然眾說紛紜。
波特蘭在自由之路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南北戰爭結束以後,奴隸製被廢除,波特蘭人在一片狂喜之中歡慶美國獨立日(1866年7月4日),可是樂極生悲,節日的焰火引發大火,致使75%的城市化為灰燼。今天看到的絕大部分老建築都是那一場大火後重建的,重建的波特蘭依然是”新英格蘭“的風格特征,紅色磚牆和鑄鐵的裝飾構件。查看這個城市並不算長的曆史,這樣的大火已經第四次了,盡管每次的起火原因各不相同,外人不禁為這座城市不祥的宿命擔憂,但是波特蘭人並不悲觀,也不怨天尤人,更不忌諱,他們幹脆把火鳳凰作為城市的吉祥物,篤信浴火重生後的新城市更加美好。
這的確是一座可以給遊客美好印象的城市,除了燈塔和美食,你可以登上當地通勤的渡輪隨意地在周圍各個小島間漫遊,你也可以與漁民一起出海親自捕大龍蝦,或者就在整潔的市區街道漫步,來海邊公園看落日,在晚間的港灣吹吹清涼的海風…… 隻要你有時間。
Portland 這個我住了15年的地方,他給我留下了數不清的愛恨情愁。
曾經與兒子一起沿緬因的 Eastern Trail騎自行車, 剛進入緬因州不久就卸下自行車開始騎,老婆開車,我和兒子各騎一輛自行車, 終點是在近30miles以外的南波特蘭Bug light park, 也是個比較有名的燈塔,然後再開車進波特蘭市裏吃飯,那次我記得是到The Highroller 那家吃龍蝦卷, 可能是那次緬因行吃的最好吃的龍蝦卷, 當然,也有可能是運動量稍大而感到餓的原因。
當年開發西部時兩個人需要對如今的俄勒岡波特蘭命名,一個是緬因人,一個是麻州人,結果用錘子剪刀布的方式決定如果緬因人贏了,就叫波特蘭,反之就叫波士頓。
結果緬因人贏了。
這個故事是第一次去俄勒岡波特蘭時聽說的,算是正式的曆史。有趣的是,這個後來的波特蘭更有名。
在東部波士頓生活的時候去過緬因兩次,喜歡便宜的龍蝦,餐館裏10美元一份,和在美國第二次吃肯德基自助餐,大概路過波特蘭,但沒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