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綠了脖子紅了

不登大雅之堂不附弄風雅入不了主流的老中,用方塊字碼一碼人世間的歡樂。
個人資料
正文

Trump譯成特朗普而非川普, 聽起來滑稽

(2016-11-26 10:55:15) 下一個

新華社譯名室主任李學軍專門寫文,在題為《為啥Trump譯成特朗普而非川普》的文章中解釋,為啥是特朗普而非川普,洋洋灑灑千言。他在文章裏指出,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等官方主流媒體都將美國新當選總統的中文譯名統一為“唐納德·特朗普”,該翻譯出自《英語姓名譯名手冊》。他引經據典,兜來兜去,顯得很有學問似的,其實,他和天朝無數專家一樣,隻不過故作深沉,胡說八道一番,用以掩蓋過去“資深專家”的翻譯錯誤,以及現代“語言專家”的無知。你如果有興趣,翻翻過去我們常用的“新英漢字典”,就會發現,即使它的最新版,也基本上就是抄襲國外的英-英字典。裏麵的翻譯至今錯誤百出,有的翻譯還笑話百出。

不難想象,最早把Trump譯成特朗普的“語言專家”或“翻譯家”,實際上根本就不會發Trump這個音。在翻譯時,他/她想當然地把“T”發成“特”,將“RUM”譯成“朗”,從而將接近正確發音的“川普”弄成了“特朗普”。這種錯誤的發音,不僅僅是一種讀音的不同,更是一種誤人子弟。中國人喜歡把西方人名地名按照發音寫成中文字,以此來維護大中華語言的純潔和威嚴。最早做翻譯的“翻譯家”們,他們對很多人名、地名和詞匯都不能正確發音,再加上用中文字,最後是以訛傳訛。可以想象,從中國人嘴巴裏用中文說出來的外文名字和原來發音相差多遠。最早,“翻譯家”們對字母“L”和“R”在詞匯中的發音不分,所以把Bill 翻譯成“比爾”,Carl 翻成“卡爾”,Charles成了“查爾斯”,Ford成了“福特”。有的“語言專家”的東北口音重,把字母“J”讀成“宅”,於是出現了James“詹姆斯”,Jason“詹森”。他們“s”“th”不分,於是又有了Kenneth“肯尼斯”,Louis“路易斯”,Keith“凱斯”。把名字中的“G”和字母“G”的讀音混淆,自然就有了Gary“加裏”,Gavin“加文”。至於為什麽把John弄成“約翰”,Adam成了“亞當”,俺實在是想象不出來。

即使象有人說的,把Trump按照它的原德語發音去翻譯,邏輯上也說不通。明明Donald Trump是美國人,卻把 Trump按照德文去翻譯,用以顯示翻譯者有學問? 德國的Trump一家最早肯定是從非洲移民過去的,先考古Trump一家從哪個非洲國家移民到德國的,然後再按照那個非洲國家的發音去翻譯,最有學問! 最科學的翻譯方法是,弄清楚現在的人名Trump在美國是如何發音的,最好是Trump一家是如何發Trump音的,然後去翻譯。翻譯Trump,依靠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此舉不顯得愚蠢嗎?

如果呆在國內,其實也沒有什麽,任何名字也就是一記號而已,隻要你知我知心照不宣即可。可是,對錯誤翻譯身受其害的是我們這些海外求學工作的人。每個人心中對當初頻頻出現的發音錯誤都存有一種苦痛,現在仍然記憶猶新吧。對於那些英美人名,我們最早隻記住他們的中文翻譯,用中文翻譯發你的美國加拿大同學同事名字,結果往往無人聽懂。我們心中的那些尷尬,苦痛和酸楚,難道和國內那些“翻譯家”、“語言學家”沒有任何關係? 他們沒有扮演過誤人子弟的角色?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語言專家,翻譯2016年美國當選總統的名字,卻要借助上世紀五十年代“翻譯家”們編纂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這本身就是一個笑話。從對Trump的翻譯可以看出,當今中國的一些語言專家的知識結構是多麽的老化。其實,隻要將“Trump”鍵入Google,搜索一番,就可發現許多網上字典,它們不僅給出正確讀音,而且還給出各種背景知識。如果網上的字典裏沒有人名發音,直接打開“YouTube”,馬上就可以有人出來教你發“Trump”。很遺憾,Google 和YouTube都被從中國大陸攆走,在大陸被禁止。現在,Google幾乎是我需要使用的圖書館的全部,而YouTube又是我娛樂活動的絕大部分。很遺憾,大陸同胞無法使用這個巨大的搜索引擎。百度能敵得過穀歌? 不是俺小瞧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rmweak 回複 悄悄話 還有一個笑話是對Yale university的翻譯。最早的“翻譯家”不會正確發Yale的音,便望文生音,把Ya 發成“耶”,“le”在翻譯家嘴裏,則成了“魯”,因此,美國的Yale university就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耶魯大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