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旅行的人說,任何地方隻要是沒去過的,都想去嚐試體驗一下,異國他鄉的風情總有美好的遐想,哪怕是季節不適宜。冬天的柏林,因為緯度高(比巴黎還高),晝短夜長,絕對不是歐洲之旅的首選。但是今年11月中以來法國暴亂,德國相對來說還算穩定,盡管鐵路罷工時有發生,我們這一路行程基本上還算順利,沒受太大影響,從柏林到維也納,再到布達佩斯,越來越精彩。特別是從柏林開始,女兒也加入行程,一家人又聚到一起。
我們這一代人經曆過89年動蕩的社會變化,對柏林牆的倒塌對世界的震動記憶猶新。而女兒這一代隻是在書本上讀到冷戰時期東西方的對立,一座美麗的城市被人為地分隔兩半,直到89年國際局勢驟變,隔離終於被打破。世界各地的遊客才能絡繹不絕地來這裏旅遊觀光,冬季裏依然到處可見背包客,特別是Spree河邊保留最長的柏林牆(East Side Gallery)吸引人,牆上的畫作以不同的語言和藝術形式表達了世界人民對自由和平的熱愛和渴望。
當年的裏根總統力排眾議,堅定地站在柏林牆前,大聲呼籲讓柏林牆倒掉,正義之聲感人肺腑。裏根在勃蘭登堡門演講時,東德已經四十年了,柏林牆也有二十多年了,人們以為這堵牆不可能倒,裏根說出了普通人不敢想、更不敢說的話。人們對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不可阻擋,短短兩年之後,柏林牆被打通,東西柏林得以統一。
如今的柏林市區還可看到往日的差別,從交通信號燈的不同可以判定所在地區當年屬於東德還是西德。柏林主要景點都在東柏林,從勃蘭登堡門開始,沿著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一直到柏林大教堂,途中可見很多古典建築。
勃蘭登堡門的重要性不用再說,凡與德國國運相關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裏。普魯士軍隊曾從門下凱旋而歸,納粹隊伍在這裏遊行慶祝希特勒上台,德軍士兵從門下出發侵略世界。二戰後德國分裂,勃蘭登堡門位於東西柏林隔離區,成為分裂的標誌,柏林牆倒塌時,這裏又成了東西柏林人的歡慶聚集之地。
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是條寬闊的林蔭大道,首屈一指的景觀長廊。洛可可風格的德意誌國家歌劇院,擁有眾多諾貝爾獎得主的洪堡大學(前身為柏林大學),經過馬克思恩格斯廣場,最終是著名的博物館島,將許多重要的景點連接在一起。
柏林大教堂是德國新教教堂,卻仿照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而建,堂內裝飾華麗、金碧輝煌。
位於博物館島的Pergamon主要是古代收藏、中東以及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上圖為米利都市場大門,下圖是巴比倫的伊什塔爾城門,大約公元前57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期間修建。
禦林廣場(Gendarmenmarkt)也是柏林許多曆史事件的發生地點。廣場的主要建築有柏林音樂廳、法國大教堂和德國大教堂(德國曆史博物館),廣場上的德國詩人席勒雕像被十一月下旬開始的聖誕市場擋住了,夜晚時分尤其熱鬧。
查理檢查站是當年東西柏林的通道,美蘇兩軍日夜直麵對方,可稱是冷戰期間最容易擦槍走火的地方。
威廉皇帝紀念教堂,曾是柏林最高的建築。二戰中被嚴重損壞,戰後保留了殘破的樣子,鍾樓上的鍾還停在被炸的瞬間,以警世戰爭帶來的災難。
八角形教堂
尼古拉教堂
波茨坦廣場
參觀國會大廈(Reichstag Building )很費時間,護照要隨身帶,注冊排隊到進入大廈約兩個小時。其實原建築在二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如今的大廈裝修基本上是現代的,尤其是屋頂的玻璃穹頂,讓遊客360度觀賞柏林城,穹頂中間的反光鏡將太陽光照在樓下國會大廳。兩條螺旋式走道,一上一下互不幹擾。音頻導遊隨著遊客腳步移動自動播放講解錄音。
還有一個美術館稍遠一點但值得一去,喜愛繪畫藝術的遊客不能錯過,這就是Gemäldegalerie,裏麵保存有歐洲古代十三至十八世紀的畫作。
三天的柏林之旅充實又短暫,與女兒在一起的時間總是很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