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掌管上億美元資產的基金經理們一直心懷敬佩,可以想象他們麵對熊市時的精神壓力。其實牛市的日子也不輕鬆,2000年第一次泡沫破滅之前,有些基金經理因為拒絕買入納斯達克那些一飛衝天的網絡股而被迫下台換人。應該說,華爾街的人確實知道一些我們小股民不知道的東西,他們的投資決定應該比我們的準確,不會有大失誤。於是,次貸危機後我決定把一半兒的錢交給所謂的投資管理人,另一半兒繼續自己管。
頭三年還真是不錯,回報率高過我自己管的。老婆對我的理財能力開始懷疑,我說那是因為大形勢好,所有基金都有兩位數的回報率,而我的投資策略太保守了。從去年開始,交給人家管的賬戶再也不漲了,今年最低時比一年前的高點跌了10%還多,如果把管理費因素考慮進去的話,該賬戶的投資組合還不如SPY的同期表現。
雖然是交給專家管,我也隨時可以看一下投資組合裏都有哪些基金和ETF,這麽多年我發現很多不甚滿意的地方。首先人家選的那些共同基金都不是咱熟悉的或是聲名顯赫的大型基金(上百億的那種),規模小的基金年費自然也就高,降低了實際回報率。其次,無論市場向上向下,管理者的投資變動不大,最不可理解的是現金占比總是很小,不到3%,而市場下跌時人人都知道要增加現金比重,以待築底後進場或加碼投資。另外,我也發現一些不明原因的charge,數額小的時候也懶得打電話過去詢問。
鑒於該賬戶一年多的表現明顯不如標普500指數基金或SPY,我認為沒有必要把錢交給所謂的專家來管。尤其是目前市場低迷的時期,我們自己同樣可以像基金一樣分散投資、避險獲利。最簡單的就是買SPY,隻要不追高、不孤注一擲,每次放進的錢不超過5%(dollar average),長期下來應該和指數基金的回報率是一樣的。
當然不能責怪人家,因為美國的股票基金已經是一個規則嚴格的產業,經理們即使有自己的主見,也不能打破規矩,比如說,股票基金中的現金的占比不能超過5%。對衝基金較為靈活,不受規矩的限製,但是人家的管理費也非常高啊。
自己理財最怕天天看著市場上下起伏、定不住神,追高殺低是常犯的錯誤。投資管理好首先是心態調整好,技術分析隻是參考,誰也不可能每次都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我也常常經曆“買了就跌、賣完就漲”的事,但是一笑而過,不往心裏去。
下一篇:把稅交給別人報放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