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元去了哪裏?(1--5)(ZT) 轉自<wreckbeach>

(2014-09-14 19:23:13) 下一個

(一)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10, 2014 - Total estimated outflows from long-term mutual funds1 were $1.05 billion for the week ended Wednesday, September 3, the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reported today.

Estimated Flows* to Long-Term Mutual Funds
Millions of dollars

  9/3/2014 8/27/2014 8/20/2014 8/13/2014 8/6/2014
Total equity -4,024 -577 2,671 320 -471
  Domestic -5,305 -2,199 738 -974 -3,073
  World 1,281 1,623 1,933 1,294 2,602
Hybrid 544 943 821 496 -375
Total bond 2,430 3,655 4,999 1,436 -8,193
  Taxable 1,768 2,921 4,185 539 -8,658
  Municipal 661 734 814 897 465
Total -1,050 4,021 8,490 2,252 -9,040
             

* Flow estimates are derived from data covering 98 percent of industry assets. Components may not add to the total due to rounding.

Equity funds2 had estimated outflows of $4.02 billion for the week, compared to estimated outflows of $577 million in the previous week. Domestic equity funds had estimated outflows of $5.31 billion, and estimated inflows to world equity funds were $1.28 billion.

Hybrid funds,2 which can invest in stocks and fixed-income securities, had estimated inflows of $544 million for the week, compared to estimated inflows of $943 million in the previous week.

Bond funds2 had estimated inflows of $2.43 billion, compared to estimated inflows of $3.66 billion during the previous week. Taxable bond funds saw estimated inflows of $1.77 billion, and municipal bond funds had estimated inflows of $661 million.

Notes: Weekly cash flows are estimates that represent industry totals, based on reporting covering 98 percent of industry assets. Actual net new cash flows are collected on a monthly basis and are reported in ICI’s “Trends in Mutual Fund Investing”; therefo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weekly estimates and the monthly flows. Data for previous weeks reflect revisions due to data adjustments, reclassifications, and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funds reporting. Historical flow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ICI website.

1Data for exchange-traded funds (ETFs) and funds that invest primarily in other mutual fund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eries.

2ICI classifies funds and share classes based on language in the fund prospectus. For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ICI classifications, please see ICI Open-End Investment Objective Definitions.

(二)
 
隨著美國經濟持續改善,美聯儲釋出加息信號的可能越來越大,黃金節節敗退,跌至八個月低點。

黃金的抗通脹需求黯然失色,Comex期金周五跌至八個月低點。

基金經理已連續第四周削減黃金頭投機多頭頭寸,而Comex期貨及期權頭寸接近五年最低水平。美五年期國債衡量的通脹預期本周跌至去年12月來最低水平。

黃金自6月份以來已經下跌了6.8%,或今年來首次季度收跌。盡管美國擴大了對俄羅斯的製裁,並在伊拉克發動對ISIS組織的軍事打擊,但因美國經濟複蘇,黃金投資者的興趣持續低迷。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改善,市場預期美聯儲在下周的會議上向加息賣出一步。

芝加哥Long Leaf Trading Group Inc首席市場策略師Tim Evans表示,“黃金目前不是有吸引力的資產。市場預期在一定的時間內不會出現通脹環境。強勁的美元和股市已經吸引了全球資本。這些因素的影響遠超地緣政治局勢。”

美聯儲已經連續六次削減刺激,月度購債規模降至250億美元。高盛(Goldman)分析師預計,隨著美國經濟的改善,金價將在十二個月內跌至1050美元/盎司。

美國8月零售商銷售數據創四個月新高之時,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在9月16日-17日召開貨幣政策,而美國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高於經濟學家預期中值,升至十四個月高點。

市場預期,美聯儲離加息越來越近,通脹前景受限,美元指數升至2013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

道明證券商品策略主管Bart Melek表示,“美聯儲將釋出加息信號的可能增加,黃金沒好日子。”

 

(三)

 

澳/美本周緣何斷崖式下滑?
澳元兌美元周五(9月12日)跌至五個月新低,同時本周已經累計大跌超過3%,原因是市場波動性上升,投資人因此選擇軋平以美元融資的利差交易。

澳元兌美元周五(9月12日)跌至五個月新低,同時本周已經累計大跌超過3%,原因是市場波動性上升,投資人因此選擇軋平以美元融資的利差交易。

大宗商品麵臨下跌壓力有很大部分來自於美元上漲,因投資人預期美聯儲(FED)下周政策會議可能提出更強硬說法的風險。

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的分歧是引發外匯市場波動性上升的原因。美國經濟穩步複蘇使美聯儲更接近加息,而一旦加息將提升美元的吸引力。

一位亞洲外匯交易員透露,周四晚間澳元遭遇巨大的賣壓,成交量是平均水平的兩倍,而亞洲的對衝基金主導了澳元/美元賣盤。

法國巴黎銀行(BNP)的策略師Phyllis Papadavid透露,在澳元/美元跌至目標價格0.9050之後,該行已經將9月4日入場的澳元的空頭頭寸獲利了結,累計盈利3.2%。

Papadavid表示,“受到國債收益率的支撐,美元指數有望繼續走強。近期的澳大利亞經濟數據有些參差不齊,澳元則恐將進一步走軟,雖然澳洲聯儲可能會在當前階段維持利率不變。”

北京時間06:50,澳元/美元報0.9036/40。


(四)

美元霸權還能維持多久 中俄攜手去美元化
9月9日,中俄承諾加強兩國銀行合作,在貿易結算中增加使用兩國貨幣。當前在俄羅斯受到西方製裁的情況下,中俄進一步密切合作關係,加強全麵合作,雙邊貿易合作中去美元化是重要議題之一。

  俄羅斯副總理舒瓦洛夫(Igor Shuvalov)昨日稱,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就一項經濟合作協議達成一致,承諾加大盧布和人民幣(6.1389, 0.0045, 0.07%)在貿易結算中的應用,並加強兩國銀行合作,允許俄羅斯銀行在中國的銀行建立賬戶,為俄企尋求中國企業貸款設立相關規定。

  在今年7月份,在歐盟總部召開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上,歐盟首次就去美元化展開討論,因為此前法國巴黎銀行因為幫助一些受製裁國家進行美元結算,被美國司法部處以89億美元的天價罰款,歐洲國家意識到使用其他貨幣結算的重要性。

  日本此番借美國縮減QE之際,反其道而行,加大量化寬鬆政策,以挽救救經濟為名刻意壓低日元匯率,實際上走得就是一條去美元化的道路,歐盟緊隨其後,其目的也是如此。美歐日元相互之間不斷打壓套利空間。

  二戰結束後,世界基本進入了美元世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今全球市場體係的許多規則和製度的製定都與作為一種世界貨幣的美元密切相關,從而形成了美元霸權體係。由於新興市場貨幣大都盯住美元,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嚴重被削弱。不平衡的貨幣政策,不僅使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國際購買力與國內購買力背離,麵臨“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窘境,也加劇了全球貿易的不平衡,進而又進一步加大全球經濟的不平衡。

  美元憑借霸權稅不僅擾亂了全球信用總量、信用創造機製、真實經濟增長機製的關係,更導致全球經濟和金融秩序混亂,“美元陷阱”危機四伏。近幾年,就在美元到處施展霸權餘威的同時,從拉美、到中東再到東亞,新興經濟體國家攜起手來拉開了“去美元化”的大幕。

  目前中國正在去美元化的路上努力,已經和俄羅斯,日本,歐元區等國家和地區達成協議,雙方貿易可以用人民幣結算,並且在倫敦建立了人民幣離岸中心。

  對於人民幣而言,中國在全球經濟總規模中地位的提升必然要求人民幣的崛起,與美元脫鉤、徹底擺脫人民幣的被動反應模式,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未來挑戰美元霸權並非易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非一蹴而就,要按照“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儲備貨幣”的取向,先逐步增加人民幣在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份額;再使人民幣逐步成為主要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要投資幣種,最後逐步成為儲備貨幣。

  分析人士指出推進去美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麵,應該穩打穩紮,緩緩推進,關鍵是控製人民幣兌換風險。


(五)

現象:美元升,人民幣更升,歐元、英鎊、澳大利亞元、加元、日元全線下跌,貴金屬下跌,石油下跌,美國國債下跌(國債利息或收益率上升),美國股市下跌、歐洲股市下跌、香港股市下跌。

結論:

一部分美元從美國股市轉向了美國房地產市場;
一部分美元從equity fund轉向了money market fund;--退出觀望,或者認購新股。
一部分美元從股市、貴金屬、石油等投機市場轉向了外匯投機市場;
一部分美元從美國國債轉向了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
一部分資金從美國股市、歐洲股市、香港股市轉向了中國股市。

我在想:兔子精英們會不會趁此機會拋售美國國債,搶購黃金和石油?將來回頭再來撈底美國國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