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人

看庭前花開花落; 望天上雲卷雲舒
正文

話劇 <<寶島一村>>

(2014-07-26 12:45:39) 下一個
7月20日, 觀看了正在美國巡回演出的台灣話劇<<寶島一村>>. 該劇由賴聲川王偉忠編導.


寶島一村,講述的是1949年, 一群大陸空軍和眷屬撤退到台灣, 開始新生活的故事. 全劇共分三幕, 時間跨度從1949 至 2006. 1949年, 六十萬大陸軍人攜眷屬撤退到了台灣. 當地政府為安置他們而搭建了臨時眷村. 這些漂洋過海的人們來自中國不同地方, 說不同的方言, 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 一起住進了眷村. 鄰裏間守望相助, 共度難關, 最終融入當地文化, 安居樂業.

寶島一村, 說的就是在這大環境下的一個眷村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 無家可歸的軍人們帶著家人拎著行囊排隊領房子. 安頓下來不久, 人們迎來了第一個春節, 相鄰的幾家人歡歡喜喜的聚在一起, 品嚐著各家帶來的大江南北百家菜, 卻不約而同的想起了遠在北方的家. 濃濃的相愁籠罩著每一個人的心. 大家情不自禁的唱起了, “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 那裏有……”. 哀怨深情的歌聲禰漫在小屋空氣裏…… 不管怎樣, 那時他們相信在這住上三幾個月就能回到大陸的家.

村頭的大樹下是大家聚在一起談論國事家事的地方, 談得最多的是何時能反攻大陸和當年戴笠死沒死. 他們說著不同的方言, 討論著相同的話題, 彼此聽不懂, 妙趣橫生.

從想家, 到認同這裏就是家, 一晃經年. 眷村的第二代成長起來了, 很自然的融入了當地文化. 隨著大陸開放改革, 有幸趕上好時光的老兵們及其後人在兩岸間有了互動: 老趙家的第二代回到老家, 發現老家的人都不姓趙而姓楊, 皆因當年楊姓軍人為了獲得眷村一鬥室, 頂替已死在戰火中的好友老趙; 老朱帶太太回到故鄉, 見到了原配, 朱太太才知道原來老朱早在大陸有家室; 老周到上海墓地看望了已故的同性戀戀人; 被視為叛國投共的老李從香港回台灣尋回了妻子, 才曉得自己已有個成年的兒子,……

一幕幕劇情, 描寫著眷村生活的點點滴滴, 演繹著尋常百姓家的悲歡離合. 同時, 背景音樂不時播放著各個年代的中外流行名曲, 令觀眾看話劇之餘也欣賞到經典音樂作品, 勾起內心的回憶.

雖然我對台灣文化非常陌生, 但也被劇情打動了. 因為它將大時代下的政治經濟環境的變遷, 濃縮在幾個平常家庭的日常生活裏, 而這些仿佛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讓人感到親切, 為之感動, 人追求真善美的本性其實是相同的.

寶島一村自2008年上演以來, 在兩岸演出多場, 好評如潮. 值得一提的還有劇裏的寶島一村包子. 隻會講台語的朱太太跟鄰居語言不通的錢奶奶學會了做天津包子, 並以此謀生. 包子後來聞名村中. 散場後每位觀眾都領到了一個熱的包子. 有點離開劇場還可以咀嚼劇情的感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我也聽說這話劇相當有水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