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由中華好詩詞想開去

(2016-03-12 13:29:11) 下一個

由中華好詩詞想開去

 

夏天的草

 

 

 

中華好詩詞是河北衛星電視舉辦的中國古典詩詞打擂台節目,有六個擂主守各自擂台,擂主選自電視圈裏的喜歡詩詞的知名公眾人物,而打擂者則是經過自願報名選拔產生。打擂方式是由主持人出題,由打擂者和擂主分別答題,答不上者出局。題目出自中國古典詩詞,或接下句詩或詞,或考詩或詞題目、作者,或看圖找詩等等。我看過不少期節目,感覺很好,不知不覺長了不少知識。

 

節目最初曾嚐試將現代非格律詩加入其中,發現效果很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其一是不少打擂者抱怨記不住,其二是觀眾有說不出的別扭感覺,缺乏聽詩的韻味和享受。我很同意一位朋友的評論:現代非格律詩出現在節目中,就象在一桌豐盛鮮美的筵席上突然加了一盤狗屎。

 

現代詩在中國社會也算是一個奇葩。盡管不少寫現代詩的人為它叫好,但就是不為中國社會的廣大民眾所接受。既然不受待見,為什麽在中國近代會出現現代詩並能在一定程度上為部分人所接受呢?

 

現代詩是20世紀初五四運動後的產物。當時的中國處在飽受世界列強欺負的時代,最初還以為是自己武器落後,不能匹敵西方的堅船利炮;但花錢買了堅船利炮武裝自己後,還是照樣吃敗仗,最突出的表現是甲午海戰的失敗,失敗後的庚子賠款徹底讓中國這個經濟巨人喪失了元氣,淪為被人欺淩的窩囊廢。於是,善於察言觀色的小日本毫不留情地給中國人扣上東亞病夫的帽子,來給它日後搞東亞共榮造輿論。可以想像,處在這種環境下的中國知識分子會是一個什麽心情?幾千年聖人文化光環帶來的自大、自尊、自負被無情的現實擊得粉碎,昔日高高在上白馬王子變成了今日蹣跚襤褸的饑黃乞丐。

 

俗話說,饑不擇食。聖賢文化的喪失帶來的饑渴是對外來文化的盲目吸收和消化。現代詩就是這麽一個特定曆史條件下出現的貨色。當會認字人最初接觸外來詩時,他們被那些雜亂無章、胡亂堆砌、自由散漫的文句驚呆了,寫詩還可以這樣不要臉!這樣胡亂搞!這樣高大上!大家有心可以查查本世紀初那些著名大家寫的自由體詩作,把名字去掉,讓不知情者評評。胡亂搞可以寫出詩符合人們天上掉下大餡餅,不勞而獲的天生惰性和內心深處最為隱秘的投機取巧想念。於是,現代自由詩就想雜草一樣出現了,因為容易上手,所以人人都能寫,隻要你敢於在自己的文章中斷句就行,在電腦上隻要你勤敲鉤鉤鍵就一定能作詩。

 

每個能讀我的文章同時又懂一點外語的人都知道,漢字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字載體,它包含巨大的信息量。聯合國出版的同樣內容不同文字的文本,以漢語最為薄、少,最符合生態環保的要求。漢字每一個字都包含巨大的信息量,這點中國古人是明白的,並以此自豪。漢字的信息量同樣被日本人重視,從中國文字繼承而來的日本文字至今還保留大量漢字,日本學校規定小學生必須掌握1000-1500個左右漢字。所以,基於中文基礎上的詩詞必須要反映中國字這個特點,事實上中國古代的數千年文明史就是對詩詞形式不斷選擇、不斷精煉、不斷規範的曆史。不論在官方還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必然是那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詞句。

 

就是民間傳誦的順口溜和對聯,現在看來都要比所謂的現代詩好讀得多。當然擁護者可能要說現代詩強調韻味、情懷、衝動等等,但這彌補不了文字不美的短板。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中文文章都有意無意地吸收詩詞格律的精髓,讓文章更富可讀性。就隨便砍下網上文章一段佐證:“忠誠是事業成功的基石,創新是科技強軍的靈魂,協作是攻堅克難的保障 。”

 

最後我列幾個現代屎大家的東西讓大家賞別,並在最後列上隨手搞來的順口溜。

 

徐誌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艾青:“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北島:“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順口溜:“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