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什麽說中國人素質不低

(2014-08-23 08:24:16) 下一個

為什麽說中國人素質不低
 

夏天的草

 


 

中國人的素質問題是個老話題。現在流行的看法是中國人素質低,並且還有大量文章來論證為什麽低。在毛澤東時代,這個話題是沒有市場的。毛主席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否定毛澤東開始於他逝世以後,對上述毛的言論自然也要反對。這樣就變成了我們自己是真正的英雄,而群眾是幼稚可笑的;當然,這樣講顯得太不謙虛,於是就轉換為另一種說法,多數中國人的素質低。在寫作和口頭禪中,連多數也省略掉了,變成中國人素質低。
 

但聽眾和讀者一定要注意一個潛規則,這裏的中國人不包括說話或寫作的“那個”中國人,是指除“那個”以外的其他中國人,因為“那個”是開眼看世界的人,不得了。為了擴大影響力,“那個”是個具有伸縮性的魔術詞,同意說話人和寫作者觀點的讀者和聽眾是被允許進入“那個”範疇的。用現在的流行語,我說這個,你懂得!這個貓膩是必須的,毛澤東曾經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隻有運用上述魔術效應,才能模糊雪亮的眼睛,從而保護自己,並進一步拔高自己、藐視眾生。
 

那麽,什麽叫素質呢?我首先承認我自己對這個概念一直就不太清楚,唯一不太糊塗的時刻是看字典定義的那一刻,之後又不太清楚了。對於這個概念的認識,就好像是處於初戀中的一對戀人對彼此的看法,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看其它對於素質的論述文章,我也發現沒有一個是完全清楚這個概念的。
 

這讓我想起來另外一個概念“科學”。在國內,我曾給外國專家做過發展項目的翻譯。一次,一位荷蘭專家對我說,在你們中國,大家用科學的次數用大大高於西方國家。農民會對你說,這個東西很科學;官員會對你說,這個項目很科學;科學家同樣也說一件事很科學。這位專家最後總結道:我發現科學在中國的意思就是實用、合理。一旦我用實用、合理來代替聽到的“科學”時,我就沒有最初要用“科學”這個概念的困惑了。他接著補充說科學真正的含義可能大家並不注意,也不關心。
 

再回到素質概念上來,既然我講不清什麽是素質,最好的辦法就是“剪”和“貼”。為方便,我采用google中第一出現的互動百科的定義:“素質一詞本是生理學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點,主要指神經係統、腦的特性及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特點,素質是心理活動發展的前提,離開這個物質基礎談不上心理發展。各門學科對素質的解釋不同,但都有一點是共同的,即素質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實際作基礎,以其自然屬性為基本前提的。...... 素質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體現。在社會上,素質的一般定義為:一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身體的健康程度;以及家族遺傳於自己慣性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智商、情商層次高低以及與職業技能所達級別的綜合體現。”我希望讀者能通過閱讀上述解釋增進對素質的理解。
 

對於這個我看來是個模糊的概念,我不打算用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糊塗方式進行泛泛的爭論。我打算用分析的辦法,對我所常聽到的3個中國人素質低的說法進行解析,然後反駁,得出相反的結論。若有讀者感興趣,可以摘取其它典型說法進行類似的分析。當然,我也歡迎擁護中國人素質低的人對我的分析予以具體地、而不是空洞地、義正詞嚴地駁斥。
 

柿子先揀軟的捏。先批“中國人素質低,不適合搞民主”的論調。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國人由於素質低,不可能選出好的、真正能負責並領導人民奔富裕的合格領袖。我把這個論調簡稱素質民主論。這個論調有兩個常識性的錯誤,第一個是對民主概念的誤解,第二個是第一個誤解的衍生品,即搶奪話語權。讓我們來一一剖析。
 

簡單地說,民主就是選民根據自己的利益和意願,來投票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領導人。當然民主必須要一套體係保證選舉程序的公正性,這我就不細談。從上麵的解釋我們就自然看出,一個人,隻要不傻、不呆、不癡,就必然能知道被選舉人對自己說的,到底是對自己有還是沒有好處。這個人也一定知道,選舉人對不對自己的胃口。我覺得,說95%以上中國人不傻、不呆、不癡應該是成為事實的常識吧!那麽,素質民主論就自然站不住腳。事實上,現代文明社會的基石就是建立在普通民眾的認知上的。在決定社會公正的法院體係中,陪審團製度保證了社會公正。陪審團製度中陪審團成員的選擇必須是最普通的民眾,你不識字,沒關係,隻要你能聽懂最普通的對話就行了,這樣你就成為陪審團的一員了。重大案件陪審團的投票裁決就是法院的最終判決。
 

當然,素質民主論者會爭辯說,普通人能懂選舉人提出的治國大綱與宏偉藍圖嗎?讓我們來看看20世紀初,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為了讓文盲比例90%以上的廣大農民群眾了解共產主義,提出翻身解放後可以得到一頭牛和二畝地,這就是奔向共產主義的開始。對於沒有土地的農民來說,一頭牛和二畝地既現實,又具有誘惑力。在世界上其它民主國家也不例外,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候選人總是挖空心思地盡可能簡單地讓民眾了解自己的政治主張。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是你求我投票,不是我要投你,不伺候好我我憑什麽選你?照此分析,選舉人素質高低與民主關係不大,反而,被選舉人讓別人明白自己同時吸引他人傾向自己的素質成為最關鍵的。
 

於是,我們就得出了相反的結論:不是多數中國人素質低不適合搞民主,而是作為中國人的少數被選舉的候選人素質太低,他們不會說讓別人明白的話,不知道怎麽說和做才能獲得大家選票,因此不太適合搞民主。這樣另外一個文字遊戲,即我們所說的素質民主論的第二個手法出籠了,搶奪話語權。即武斷地說多數中國人不會選出最能帶領國家發展領導人。當然這也是經不起推敲的,就略去詳細的論述,簡單來說,沒有比較沒有任何人知道誰是最佳領導人。
 

可能部分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吧,習近平最近提出了第五個現代化,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被選舉的候選人的能力或素質問題,這實際也是毛澤東群眾思想的回歸:主要解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問題。
 

第二個例子發生在北美。我在北美過去常聽到的是中國人素質低,在超市買水果還挑。這顯然是站在商家的立場上說話。無論哪裏的商家,都希望消費者越傻越好,越不挑剔越好。隻要是自然生產的,世界上沒有兩個東西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挑是無可非議的,除非你明確規定,但你規定,別家容許,無疑是把客人介紹給別人,精明的商人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剛開始的超市可能是愛麵子的光顧的多,看到個個溜圓的水果,當成是品質一樣的克隆品,毫不猶豫地挨個塞進購物籃,於是就形成了超市的這個潛規則。但中國大媽(爺)不管這個,旁若無人地挑起來,自然引起商家和其他愛麵子者反感。我剛開始也是這些傻顧客中一員,並曾勸老婆不要挑,但被“死要麵子活受罪”給頂了回去。既然家裏領導這樣,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也就逐漸挑起來了,但還未達到完全自然的境界。 這裏的邏輯也十分合理,因為自然界的規律決定了商品個體都不會絕對一樣,所以顧客自然要選擇對自己最好的。現在我再來看超市,不論什麽膚色的顧客,挑是主旋律。原來的精商傻客潛規則演化成了新的由顧客自由選擇的模式。這樣看來,中國人素質又高了,因為他們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再舉一個國內交通的例子。看到西方國家交通秩序井然,國內交通混亂,於是又一個素質低、交通亂的論調出籠了。如果仔細分析,實際上國內的交通混亂是由於其相應的責任追究製度和人治執法造成的,和國人的素質毫無關係。就以左轉車輛讓行直行車輛來說,在北美和其它西方國家,左轉車輛總是老老實實地停在中間車道上,等迎麵直行車全部走完或者確定迎麵車輛不至於碰到自己才敢轉彎。為什麽左轉車輛會這樣老實呢,因為這是路權屬於直行車,一旦發生碰撞,左轉車將承擔100%的責任,負責自己和對方車輛的修理費用,還要負責對方車輛人員的醫藥費用。獨立的司法和監督製度保障了這種處理會不折不扣地執行。相反,在國內,雖然主要責任是左轉方,但執行車輛仍然要負一定責任,如果左轉司機再有來頭的話,結果更會不同。這種製度相當於變相鼓勵人們藐視法規亂開車,自然交通就混亂了,這與人的素質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有關係的話,恰恰是那些所謂的高素質、掌握話語權和行政權的人有問題,正是他們的知法犯法,才造成了整個社會的混亂和無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作為結束語,我想指出,說中國人素質低的,要麽是人雲亦雲;要麽是自我意識膨脹,用毛澤東的話就是,對自己是自由主義,對別人是馬克思主義;要麽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覺得自己才華經緯,怎麽就沒有多少粉絲呢,便作阿Q式的發泄吧了。素質論者是與現代西方法製文明格格不入的,是典型的以偏代全,盲人摸象;說大點,就是另一個種族歧視表現方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