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明修棧道鬧東海 暗度陳倉奪南洋

(2014-07-26 10:49:22) 下一個

明修棧道鬧東海 暗度陳倉奪南洋
 

夏天的草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沿海熱鬧非凡,吸引了國際上大量的眼球。東海和小日本吵來吵去,一會兒防空識別開區,一會兒漁政船定期晃悠,一會兒戰機高空互玩鬥雞。中日之間摩拳擦掌,互噴口水,大有甩開膀子,猛幹一仗之勢。南海更不消停,先是和菲傭對上了眼;接著981不聲不響,開到西沙低調鑽油,但猴子國不幹了。尤如火燒了猴屁股,學了祖師爺孫猴子紮了大量的木筏,要用猴船的汪洋將981變成21世紀的九一八,沒成想,天朝的水師嚴正以待。隻好再學祖師爺在國際輿論神界大鬧天空。
 

給人的印象是,中國要在其海洋疆域上四處出擊。果真如此嗎?隻有從最基本利益層麵考究,我們才能搞清看上去錯綜複雜的局勢。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那麽,國家呢?我看,國為油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和本世紀初美國為首的伊拉克戰爭的真正的原因就是石油。其他國家與中國之間的海洋爭端根本上也是為了石油。
 

這裏我們回顧一下戰國後期秦惠王伐蜀的故事。秦惠王是了不起的秦國君主,正是因為他吞並了四川,才使得秦國有了統一中國的物質與人力基礎。當時兩個方案擺在秦惠王麵前,一個是攻取中原,另一個是侵占四川。前者成功可以為他贏得聲譽,並震懾諸侯。後者則可以為秦國帶來巨大的資源上的好處,使秦國的戰爭潛力大幅度提升,遙遙領先於各路諸侯。最後秦惠王選擇了伐蜀,因為伐蜀除了上述好處外,還不引人關注,各諸侯隻會認為秦國做了該做的事。秦國便默默地就完成了統一前的戰爭準備,達到了悶聲發大財的效果。
 

中國的海洋戰略是秦惠王伐蜀的現實改進版,即:明修棧道鬧東海,暗度陳倉奪南洋。
 

東海釣魚島隻具有符號意義,主要是其周圍油氣資源有限。目前,中、日是亞洲的老大、老二,世界的老二、老三,是決計不會在釣魚島為這個象征符號死磕的,除非釣魚島海域發現巨大的資源儲量。截至目前為止,雙方從爭端中各有所得,平分秋色。中方借機霸王硬上弓,搞了東海防空識別區,堂兒皇止地在釣魚島常態海巡。日方則醉翁之意不在酒,乘機解凍自衛權,去掉軍火出售緊箍咒,目的是增開財源、振興經濟。美方對此更是心知肚明,一直煞有介事地和稀泥。所以說東海的局勢一句可總結:明修棧道鬧東海。
 

南海蘊藏豐富油氣資源,被看作是第二個波斯灣。中國是目前石油進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一向將南海看成是自己的領海,因此南海采油有深厚的國內基礎,可大幅度減少進口石油的依賴,降低油價,自然能獲得廣泛的民意支持。更進一步,南海采油可大大提高中國的戰爭潛力,增強抗衡世界其它霸權的實力,為其在全球日益活躍的貿易提供保障。南海於當今的中國就好比四川於戰國時的秦國。所以中國必然會不遺餘力地大規模開發、圈占南海。
 

從南海開發的後果可以窺視未來國際關係的走向。一旦從南海大量獲得石油和天然氣,中國對世界油氣的需求就會大為減少,世界油氣價格必然會由於這個大買家的退出而下跌。油氣價下跌對當今世界上除俄羅斯外的絕大多數強權都有益處。按現有經濟格局,油價下跌會重創俄羅斯經濟,因此俄羅斯會成為未來中國全麵掌控南海的最堅定的反對者。目睹這樣的前景,樂見油價下跌的歐洲是不會認真參與到南海之中的。那麽,為什麽美、日目前反對中國的南海行動呢?
 

就日本來說,雖然中國南海原油開發對日本有著好處,但這種好處顯然不如將南海油交給東南亞其它國家開采更安全。另一方麵,日本剛加入到武器出售的俱樂部中,攪渾南海的水才能更多更快地賣軍火。美國反對則純粹是老大心態與和平獎的帽子。讓中國不受製肘輕易獲得油氣資源畢竟對美國沒有什麽好處,所以搗亂是主旋律。按金燦榮的說法美國就相當於一個將要退位的黨委書記,但畢竟還在位子上,麵對副書記悶聲發大財的策略,自然要發聲,要求講政治、講團結,不可冒進等。再加上有和平獎的帽子,就一定要對各種摩擦苦口勸架。但中國不必過於當真。根本利益上的不衝突,意味著不論是美國還是日本,都會在聲調和音量上作創新性的發揮,都會搞一場民間、官場、軍隊的大作秀。但都不可能動真格的,畢竟和一個處於上升勢頭的強權打一場無本質利益衝突的、前途未知的戰爭是瘋狂的舉動。
 

顯然,中共的領導層早已經認識到這一點。胡、習團隊不止一次地將南海劃入自己的核心利益範圍,就是秦國式的考量。981平台可以看作是“暗度陳倉奪南洋”的第一步。猴子國的大鬧天宮是針鋒相對的高招。因此,一方麵中國應該迅速將猴子國置於五指山下,這裏要向老毛子學習,首先定位圍觀者為敵人,然後幹淨、徹底地消滅那些偽裝成民船的敵人;另一方麵,應該確立國際忽悠的大智慧,將中國的南海行為上升到複蘇全球經濟、擴大全球就業的戰略當中。不占據輿論上的製高點,悶聲奪南海的行動將步履艱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