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帆船

(2008-07-19 23:11:08) 下一個

帆船

 

辦公室的窗外可以看到海灣,海灣總是很平靜,像一塊絲緞,偶爾有一些細細的皺紋。也有稍微風大的時候,水麵上開出一朵朵白花,跳躍的,仿佛真有生命。

 

好天時,可以看到幾艘帆船,停泊在水的中間。她們大概一直在航行,但因為走得太慢,或許離得太遠,看起來卻是原地不動。帆船是件奇怪的東西。她們不能作為交通工具,因為太慢,又不能作為娛樂場所,因為太小,而且小小的空間裏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娛樂的東西。人們坐在上麵,漫無目的地遊蕩,長久地遊蕩。船上的孩子們會一直在問,“我們到了嗎?”(Are we there yet?)大人們此時並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心想,“到了?到哪兒了?”

 

人們一上船,其實就已經到了。船離開港口就在水中漂蕩,像一個小島。島上的人隻能坐在那裏看水看天,再沒有其他好看的。島民們不能下島,也不能太多走動,倒像是個露天監獄。他們吃著帶上船的食品,喝著啤酒,聊著天。因為毫無目的,所以也不必著急。即使有目的,到達的時間也無從計算。於是隻好享受哪兒也到不了的無憂無慮。

 

喜歡孤獨的人,一定喜歡帆船航海。或者說,喜歡帆船航海的人,一定喜歡孤獨。因為沒有人能熬得住那麽久緩慢的漂蕩,那麽久沒有人跡,那麽久喧嘩的靜謐。與航海人為伴的隻有無邊無際的大海和無邊無際的天空。

 

聽說一對新婚夫婦,決定自己開帆船到夏威夷,作為蜜月旅行。帆船在沒有人跡的大海上走了一個月。這一個月裏隻有他們倆人日夜相對。船一到了夏威夷,倆人就辦了離婚手續。仔細想想這其實並不奇怪,一個月裏隻有這兩個人,每分鍾都在一起相處,完全沒有自己的空間,誰都會發瘋的。

 

的確,很多人曾獨身一人用帆船長途航海,(Single handed)。一走就是幾個月。這些人靠岸的時候,頭發胡須又長又亂,像剛從監獄裏出來的犯人,臉色黝黑,衣衫不僅皺巴而且襤褸,但眼睛在一群皺紋的深坑裏,炯炯有神,笑容中帶著安詳和幽默,這是經過狂風巨浪的人,生命曾懸之一線的人才有的目光。

 

坐船最怕的就是暈船。那感覺還不如死了。記得我曾有一次暈船,被船長安置在船艙裏的窄床上躺著,閉著眼睛任胃裏翻江倒海。船還在劇烈地左右搖擺,船長在出口處一邊修理漏水的冷卻器,一邊罵罵咧咧地抱怨天氣。我躺在那裏祈禱,“上帝啊,讓這艘船沉了吧,現在就沉了她吧,我實在不能再等了。”

 

駕駛帆船的船員,第一件必學技術,就是營救落水人,(Man overboard)。想想如果船長掉到水裏,其他人都不會救人,那可不是好玩的。 這個救人方法其實很簡單,但需要練習,否則不但救不到人,反而使落水人受傷。簡單說,就是船上一個船員用手指著落水人落水的準確地點,另一個船員發動引擎,將船在水中繞一個八字,回到那個船員手指的地方,使落水人最好在船的前側方,然後扔下係著繩索的救生圈。

 

人們上船,一定要穿救生衣。雖然厚厚苯苯不好看,但確可以救命。現在的救生衣也做得輕巧美觀時髦,外表看就像飛行員的夾克,為了美觀輕巧,漂浮力也許會打點兒折扣。救生衣口袋裏帶個小小的二氧化碳鋼瓶,吊一根線,緊急關頭一拉那根線,救生衣會自動充氣。因為人掉到水裏,呼吸已經不夠,哪還還有氣吹那救生衣?

 

其實開帆船不僅是技術活,也是力氣活。船長要不斷地根據風向和潮汐,調節帆的方向,使船能走得“快”點兒,這中間有很多物理學知識。船員們爬上爬下,拉繩打結,非常辛苦。掌舵的人要根據掌帆人的命令,轉動舵盤,操縱那個舵盤絕非易事,特別在大風大浪中,風和浪同時施阻力在舵盤上,轉動時需要整個身體都壓上去。船在轉帆和轉舵的時候左右傾斜很厲害,一邊的船沿高高翹起,另一邊船沿卻浸入水中。人們隻有緊緊抓住船上任何一樣固定結構,才不會掉到水裏。

 

帆船的船艙裏麵很小,人們往往都坐在外麵,無論刮風下雨。碰到大風天,船在行駛時冰冷巨大的海浪迎麵撲來,海風讓人睜不開眼睛。水是不能和寒冷放在一起的。水隻能和炎熱放在一起。水和冷在一起會讓人感到很不舒服。舊金山灣區一年四季都是冷颼颼的。霧大風大水涼。在這裏玩帆船,一定是對帆船嗜愛如命。否則很難堅持。旁觀者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些帆船者(Sailor),“花錢找罪受”。

 

美國稅務局稱帆船為奢侈品。與其有關的各項均付較高的稅,這樣奢侈起來就不那麽舒服了。船的保養也很費時費力費錢。帆船常年被閑置碼頭,不僅停船費用很高,還要經常清洗船底的衍生物。風吹日曬,加上海水的腐蝕,船上各個部件都要經常檢修替換,這些部件都貴的讓人乍舌。每次出去航海也是大把的花銷。所以有人說,玩帆船就像是一個人站在冷水浴裏,一張張撕100美元的鈔票。

 

盡管如此,每當陽光明媚的日子,舊金山海麵上還是白帆點點,仿佛盛開的白蓮花,在那裏悠閑地漂蕩。汽車裏匆匆忙忙的人是不會體會船上人的悠閑自在和悲欣交集的。他們會疑惑地問,那些船要到哪兒去呢?

 

而答案是,她們哪兒都不去。

 
(發表於世界日報副刊7-18-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