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屠隆論琴曰:“琴為書室中雅樂,不可一日不對清音。居士談古,若無古琴,新者亦須壁懸一床,無論能操。縱不善操,亦當有琴。”淵明雲:“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吾輩業琴,不在記博,惟知琴趣,貴得其真。若亞聖操懷古吟,誌懷賢也;古交行,雪窗夜話,思尚友也。猗蘭、陽春,鼓之宣暢布和;風入鬆,禦風行,操致涼□解慍。瀟湘水雲、雁過衡陽,起我興薄秋穹;梅花三弄、白雪操,逸我神遊玄圃。樵歌、漁歌,鳴山水之閑心;穀口引、扣角歌,抱煙霞之雅趣,詞賦若歸去來、赤壁賦亦可詠懷寄興。清夜月明,操弄一二,養性修身之道,不外是矣。豈徒以絲桐為悅耳計哉。”讀此,才知道古人對於琴的重視,其中原由又是如何呢?
考察琴的品德,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誌,古代的明王君子,都願意親近。其製材采用峰陽的桐樹,弦取壓桑的絲,徽用麗水的金,軫尚昆山的玉。著於詩書,及於子史,指不勝舉。上古伏羲作琴,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琴為樂弦,足以和人意氣。《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於邪,以正人心,感發善念。”所以君子常佩帶古琴不離於身。無故斯須不撤。桐屬陽,為琴麵。梓屬陰,為琴底。取其陰陽相配,以召和也。麵圓象征天,底方象征地,廣六寸,象征六合也。長三尺六寸,象征三百六十日周天度也。徽十有三,以應律呂,象征十二月餘。中徽之一以象征閏也。弦有三節,聲自尾至中徽為濁聲,自中徽至第四徽為中聲,上至第一徽為清聲。始黃鍾而終應鍾也。文上曰池,池者水也,言其平。下曰濱,濱者服也。前廣後狹,象征尊卑。龍池八寸,象征八風。鳳池四寸,象征四氣。腰腹四寸,法四時也,舜作五弦以象征五行,而應五音也。第一弦為宮中央土,次弦為商西方金,次為金北方水,次為羽東方木,次為征南方火,以遞相生,合四序也。弦大為君,弦小為臣,以合君臣之就。文王加一弦為少宮,武王加一弦為少商,象七星也。至其各部命名,亦均有含義。有龍池者,以龍潛於此,其出則興雲雨以潤澤物。象征人君的仁慈。有鳳池,以南方之禽,其浴則歸,潔其身。象征人君的品德。有軫池的也稱軫柸,以其急於發令,切須以成禮也。池側有鳧掌二所,有護軫之動,而合製也。鳳額下有鳳嗉一所,接喉舌,而申令者也。琴底有鳳足,用黃楊木,表其足色木黃也。臨嶽若山嶽峻極。用棗木,表其赤心也。人肩,顧於臣有俯就隨肩之象也。鳳翅,左右翼之,有副貳人主之象也。龍唇,聲所出也。龍齦,吟所由生也。龍口所以受弦,而其鬢又所以飾之也。鳳額所以製嗉,而其臆又所以承之也。總之,皆有深義存焉。
|
古琴-驚濤 |
古琴之所以可貴,即在於製造很難。而製造之所以難,是因為尋找良才很難。因為古琴的製造,在原則上必須以桐為麵,梓為底。桐梓雖然多,可是適於作琴的不多。並非凡桐都可作麵,凡梓都可作底,所以不能認為桐麵梓底的琴,即為佳器。必均合於所需的條件,方為上選。否則與非桐非梓沒什麽差別。且桐也不止一種,有梧桐,有花桐,有櫻桐,有刺桐等四類。梧桐結的子,象簸箕。花桐春季開花,如玉簪而微紅,叫折桐花。櫻桐的果實可以榨油。刺桐其木遍身皆生象釘一樣的刺,可作梁柱。四種雖都叫桐,但用以用作製琴的,隻為梧桐,不是都可以選可用的。《詩》雲:“梧桐梓漆,爰伐琴瑟。”因此製琴必須用梧桐。梧桐的紋理稀疏而堅韌,其他均柔軟而不堅韌。俚諺曰:“新為桐,舊為銅。蓋隻梧桐為然也。“因此製琴必須用梧桐,其他均不適於製琴,世上多有不明此理,不辨桐類的,難怪天下良琴難得。同時梓的種類也不一樣,有楸梓、黃心梓兩種。楸梓鋸開,色微紫黑。黃心梓的紋理就象儲木一樣很細,用來作琴底的,隻是楸梓,如果是黃心梓就不適用了。即梧桐亦必砍伐千年以上的,木液已盡,又經過很多風吹日曬。金石水聲,感人之處,在空曠清幽蕭散之地,而不聞塵凡喧雜之聲。取來製琴,怎麽會不與造化同妙呢?製底之梓亦必須在五七百年以上,鋸開用指甲去掏,堅不可入的才行。試想象這樣的桐梓,哪那麽容易得到呢?故古人取琴材,已經深思熟慮,千奇百怪,無法不施了。紙甑、水槽、木魚、鼓腔、敗棺、古梁柱、榱桷等,都用來製琴。可是梁柱是重物,壓損紋理,敗棺少用桐木,紙甑、水槽又擔心薄,受濕太多。隻有木魚、鼓腔,晨夕近鍾鼓,被金聲所入,最是良材。但也不是所有木魚、鼓腔,均可取作佳琴,也是有偶然性的。製琴的難度,可想而知。
琴足適宜用棗心黃楊或烏木,因為它們非常堅實。足之下必須平坦如鐵,切忌尖與凹。足的柄與琴的鑿,必須大小相當,不差毫厘。嶽軫焦尾,亦以此三等木材為上。切不可用金犀象為飾,否則就會毀壞琴了。
琴弦以產自蜀中的為上,秦中、洛下為次 ,山東、江淮為下。這是因為水土的關係。現在隻用白色柘絲為上,秋蠶次之。弦取冰的,因為素質有天然的妙處。如果是朱弦微色,新滯稍溫差,就失去了它的本真。
古代用金玉為裝飾,顯示所得的寶器。可是卻經常造成琴災,不如以產珠蚌作為裝飾,清夜彈之,得月光相映,愈覺明朗,光彩射目,取音了然。然表現也不俗。如果老翁清夜不寐,以琴清遣,如果用金玉裝飾,會有光色,燈月炫目,不便老視。
|
古琴-連珠式-春雷 |
古琴式樣極其簡單,隻有夫子、列子二樣。若太古琴,用一段木作成,沒有肩腰,也沒有焦尾,安焦尾的地方,就是橫嵌堅木用以以承弦,才合古製。後世雲和樣,於嶽之外,刻作雲頭卷而下,通身象壺的形狀。或以夫子樣,周遍皆作竹節形,名竹節樣。其異樣不一,皆非古製。又於第四弦下,裝飾以求異,稱此是外國琴。十分可笑。數千年中,琴式沒有多大的改易。因為製度的關係,不準輕易改變。即有改變的,雖然非常精妙,也難登大雅之堂。如明代的祝海鶴,取蕉葉作為琴式,叫蕉葉琴。又有削桐木條,有漆膠成,象衣服的百衲,叫百衲琴。以龜紋錦片,錯以玳瑁、象牙、香料、雜木、嵌骨為紋,鋪滿琴體,稱之寶琴。又有銅琴、石琴、紫檀琴、烏木琴等,皆失琴旨,雖美不稱。
古代輕視手藝,斫琴名手,從不表彰。所以琴出名但製琴人卻不出名。漢代蔡邕以焦尾聞名世,社會才開始重視他。隋代有趙取利,唐代有雷霄、雷盛、雷威、雷班、雷文、雷迅、沈鐐、張越等,都因為製琴而得名。大中進士金儒、僧人三慧,也因為斫琴聞名於世。宋代置官製琴,所製的長短大小,都有定製,稱作官琴,不如式的,稱之野斫。名手則有蔡睿、朱仁濟,道士衛中正、趙仁濟、馬希先、馬希仁、金公路、金淵、陳亨道、嚴樽、馬大夫、梅四官人、龔老林杲。元代有嚴古清、施溪雲、施穀雲、施牧州等。明代則有成化間豐城的萬隆,弘治間錢塘的惠祥,以及高騰、朱致遠、祝海鶴等。其中尤以施朱二氏所製者為最多。現在可以見到的,都是二氏所製的。且明時所製新器,比較精良。所以當時的士大夫珍藏它們。又有稱作樊氏琴、路氏琴的,明代也成為時尚,稱為新器的首班。可惜隻流傳下他們的姓卻沒有流傳下他們的名字。
琴各有名,古的名琴甚多,現將最著名者,簡述如下: |
清角 | 黃帝的琴。 |
繞梁 | 楚莊的琴。宋明帝大明中,沈懷遠被徙廣州,作琴也名之。 |
焦尾 | 漢吳人有燒桐爨者,蔡邕聽到火烈聲,知道是良材,請用它來製琴。果然有美音,而尾特別焦,故名焦尾。 |
綠椅 | 司馬相如的琴。 |
鳳皇 | 趙飛燕的琴。 |
春雷 | 唐所斫,宋時藏宣和殿萬琴堂,稱為第一。後歸金章宗,為明昌禦府第一。章宗沒,挾之以殉,凡十八年複出人間。略無毫發動,複為諸琴之冠,天地間尤物也。 |
冰清 | 二個。一為唐開成中郭亮製,建中靖國修,事見周公謹《雲煙過眼錄》所載。其一為嶽珂《□史》所載。唐代宗大曆三年三月三日,雷氏所斫。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後為錢塘沈振所蓄。腹有晉陵子銘,頗知名於士林。 |
玉振黃鵠秋嘯 | 三琴指唐人雷氏所斫。皆焦尾、白玉嶽軫,並皆藏於宋代內府。 |
瓊響 | 唐代宗大曆五年,道士衛中正奉聖旨斫。崇寧三年馬希先奉聖旨重修,藏宋內府。 |
秋籟 | 唐三慧大師斫,鮮於伯機寶愛終世。 |
懷古 | 張受益收,斷紋如絲發而色赤。 |
南薰 | 洛中董氏所藏。 |
大雅鬆雪 | 大雅乃黃玉軫足,二琴皆子昂所收。其以大雅名堂,鬆雪名齋,義取諸此。 |
浮罄 | 元時藏趙節齋氏。 |
奔雷 | 唐人雷威斫,樊澤卜氏藏。 |
存古 | 吳沂永齋藏。 |
寒玉 | 唐人沈鐐斫。 |
百衲 | 唐人雷威斫,內外皆細紋,腹內容三指,內題雲:大宋興國七年歲次壬午六月望日,殿前承旨監杭州瓷窯務趙仁濟再補修。 |
響泉 | 即蔡邕所傳,開成至寶,內府監收。或雲唐李勉製。 |
烏玉 | 大中五年,處士金儒斫,於琴名下刻高士談家藏寶六字,初藏宣和殿,後歸於金。晉士談,削去高士談家藏寶六字,尚有書跡。其色赤如新栗殼,斷紋隱起如虯,真奇物也。 |
冠古韻罄 | 二琴皆唐人張鉞斫,蜚聲士林。 |
洗凡清絕 | 吳錢忠懿王能琴,遣使以廉訪為名,而實物色良材。使者至天台,宿小寺,夜聞瀑布聲,止在簷外,晨起視之,瀑布下淙石處,正對一屋柱,而柱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則良琴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也。即賂寺僧,易之,取陽而二琴材馳驛以聞乞。俟一年斫之,既成,獻足懿,一曰洗凡,一曰清絕。為曠代之寶。後錢氏納土太宗朝,二琴遂歸禦府。 |
混沌材 | 來自高麗,異寶也。 |
萬壑鬆 | 白玉軫足,唐人所斫,宣和禦府物。 |
霧中山 | 伊南田戶店筼簹穀隱士趙彥安,獲一古琴,斷紋奇古,真蛇蚹也。聲韻雄遠,中題雲霧中山三字,人莫曉也。後見《蜀郡三山閑話》雲,雷氏斫琴,多在峨嵋、無為、霧中三山,方知為雷琴耳。 |
蔡邕琴 | 莫承之藏,池之側有隸字雲:中平四年,逐客蔡邕吳中斫。 |
雷威琴 | 一為李氏藏,中題雲:嶧陽孫枝匠成雅器,一聽秋堂,三月忘味,故號忘味。為一代絕品。其一姚伯聲獲於澠邑,喜而不寐,中題雲:合雅大樂,成文正音,徽弦一泛,山水俱深。雷威斫。歐陽詢書。忘味匹也,或雲過之。其一膝達道所蓄,中題雲:石山孫枝,樣剪伏羲,將扶大隱,永契神機。徐浩書。字類石經。其一中題雲:唐大曆三年仲夏十二日,西蜀雷威於雜花亭合。 |
玉澗鳴泉 | 鹹通三年,西蜀雷迅土 |
石上清泉 | 唐人斫。 |
秋塘寒玉 | 唐雷氏斫。 |
古人造琴的經驗收錄在一些琴書中,最早是北宋時期的造琴法。一種見於《太音大全集》(1413年以前刊),一種見於《琴苑要錄》(宋人編,明代抄本)。明代《風宣玄品》(1539年刊)等都收有係統的造琴法。有的琴腔內或琴背上刻有製作者或監造者的姓名和年代,優良的琴經常有人寫詩題詞刻在琴背,並根據琴的特點、造型和作者的意願命名。如:九霄環佩、海月清輝、太古遺音、雪夜冰、幽澗泉等。
名曲-由於派別較多,有浙派、虞山派、廣陵派等。所形成的代表作也不盡同。現存較為常見的的琴譜有:《流水》、《瀟湘水雲》、《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鳳求凰》等。 |
http://www.artchinanet.com/artapp/coll_app/guqinjianshi/002.htm琴歌二首
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流水卻引知音來
把這篇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