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2024 (86)
2025 (9)
九零年代初,我那時候還在紐約讀博。是一個窮學生。實驗室裏有一些同事,他們來上班時,會在附近的報攤上買一份當天的報紙帶到實驗室來。我在吃午飯或者喝咖啡時,會拿他們讀過的報紙來看。其中有一份叫“Newsday”。在它靠後的版麵裏,有一頁是幾位專欄作家專門回答讀者來信的。其中一位專欄作家叫Ann Landers。
有一天,一位女讀者來信問Ann,她的教會裏有一位鰥夫,她想跟他發展關係,兩人經常來往。可是這個男人經常借口什麽機會到他亡妻的墳頭送花,打理,或者幹脆小憩片刻。這令她不快。而據教會的教友們,他亡妻在世時,他們過的不愉快,經常爭吵。女讀者請教Ann,她的男朋友這樣的行為是為什麽?
Ann的回答很簡單:後悔(Regret)。接著,Ann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了鰥夫的行為,並給女讀者一些提示和建議。但我隻記得前半部分,大意就是一些人在用行為減輕內疚,會出現一些“過猶不及”(主要是過分)的行為。
有時候我不甚理解那些從中國跑出來的中國人。他們對批評中共的聲音,特別不能容忍。但我知道很多跟我背景差不多的中國留學生或訪問學者,他們在國內時過的不愉快,有的人甚至是在跟單位鬧翻後,負氣出走的。是不是這當中有這些成分呢?
我個人而言,我跟中共沒有世仇,跟原單位也沒有吵架。我出來後一直沒有回去,但單位一直保留著我的編製,直到兩千年前後單位改製。對此我是十分感激的。對於六四時期共產黨的血腥鎮壓,我是采取原諒但絕不忘記的態度。所以在九十年代中,我和很多同一時代的留學生一樣,改變為對中共的支持態度。畢竟直到二零一零年前,中共還是在堅持改革開放的。盡管胡錦濤那屆的吳邦國在最後的講話中厲聲說“中國絕不搞多黨輪流執政和三權分立”,但溫家寶也說“不堅持改革開放,我們得到的也會失去”。但很多人都認為這隻是說說而已。可是,今非昔比,有誰會想到今天的局麵呢?
但要說我一點沒有後悔,其實也不準確。
我的後悔是沒有記住Ann那天寫給那個女讀者的建議了。所以,如果有人要解藥,那我也是沒有的。
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