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宿遷抗日遊擊根據地的開辟
[1938.12~1940.10]
第一節 蘇皖特委開辟宿北、宿東的活動
一、黨組織的重新建立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成立中共山東分局。21日,中共山東分局決定成立蘇皖特委,任命李浩然為代理書記兼組織部長,邵幼和為統戰部長,張震寰為宣傳部長。同時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遊擊支隊,任命鍾輝為司令員兼政委,梁海波為副司令員,李浩然任政治部主任。蘇皖特委和隴海遊擊支隊的建立,為宿遷重新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建立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起到巨大作用,同時也確立了黨在蘇皖地區領導抗戰的地位。
1938年底到1939年初,蘇皖特委先後派遣三批同誌深人宿北各鄉鎮建立和發展黨組織,領導宿北人民的抗日鬥爭。蘇皖特委派原邳縣青救團宣傳部長吳雲培和夏炳桂(夏岩)到宿北,開展建黨工作。他們積極在青救團骨幹分子中發展晁福祥、王子魯等人入黨。是時,蘇皖特委和南進支隊司令部,為了培養地方幹部,在邳北鐵佛寺創辦“隨營學校”,宿北青救團骨幹分子參加了學習。其中馬茂宗、馬連翠、晁岱文、晁岱賓、楊相鄂等人,在學習期間入黨。晁福祥、王子魯又發展胡震球入黨。從而為宿北黨組織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1939年1月,中共宿遷縣委在宿北竹園成立。吳雲培任縣委書記,夏岩任組織部長,戴樹璜任統戰部長。不久,成立五、六區聯合區委,區委書記晁福祥,委員王子魯、胡震球。為適應鬥爭形勢需要,蘇皖特委將邳縣沂河區委劃歸宿遷縣委領導。縣委主要工作區為宿遷五、六、七區與邳縣沂河區。
2月3日,縣委在堰頭鎮召開黨的工作會議,確定以宣傳黨的抗日方針、發展青救團員與地下黨員、建立抗日自衛隊為當時黨的中心任務。會後縣委委員即分頭深入各區、鄉,進行建黨、建團工作。接著,特委派陸裕民(任縣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張啟曙(任縣委軍事部長)、蘭啟新(任縣委副書記)、孫素(任縣委婦女部長)等先後到宿北參加縣委,從而充實和加強了宿遷縣委的領導。
3月,蘇皖特委派陳少南(宿西耿車人)到中共宿遷縣委工作,先後出任六、七、八區政治指導員。他深入基層,廣泛團結各階層愛國力量,開展抗日宣傳活動,積極組織青救團,並在王莊、新店等地發展沈樵楓、訾兆勳、連化樂、張亞夫等入黨,建立地下黨支部,並以此推動抗日活動的開展。
4月,在縣委的關懷與指導下,青救團宿遷縣總部在宿北正式成立,汪益之(汪謙)為縣團總部主任。總部創辦《宿遷青年》(油印),宣傳黨的抗日救國方針,反映戰時青年生活,表彰先進,交流辦團經驗,大大促進了團組織發展。當時,青救團組織遍布宿北各大小村莊,為建黨和發展人民抗日武裝準備了條件。
5月,縣委批準五、六、七區分別成立區委,由晁福祥、王子魯、臧濤年分別任五、六、七區區委書記。各區委在黨員比較集中的地區,先後設立許樓、龍池、魏牌坊、大衝、泉子、墨芬塘、龍泉溝、唐店、王莊等10個黨支部,從而加強了黨的戰鬥堡壘作用。
與此同時,縣委副書記陸裕民到宿東二、八區建黨,先後發展蔡西野、倪培修、盛光堯等人入黨。盛光堯又發展高滄洲、吳鴻金等人入黨。從而,為宿東地區建黨奠定了基礎。
至1939年6月,中共宿遷縣委在宿北已建立4個區委、10多個黨支部,約有黨員50多名。
二、組建抗日武裝及其主要戰鬥
(一)二梯隊在宿北成立
縣委在抓黨建工作的同時,積極抓武裝建設。通過各種渠道,組建人民抗日武裝。縣委成立後,書記吳雲培與夏岩、晁福祥、楊學忠等,以楊莊、何莊為中心,以共產黨員、青救團為骨幹,通過宣傳發動,自籌槍支,動員30多名青年,率先成立“青救團自衛隊”。胡培義(後為何光啟)為隊長,晁福祥為指導員。接著,徐玉珍用吳雲培、楊學忠自家獻出的2支槍,帶人收繳了漢奸陳振華10餘支槍,並在山河崖動員20多名青年,組建起“抗日自衛隊”,徐玉珍為隊長。戴樹璜通過統戰工作,將邳縣莊鴻勳領導的抗日自衛大隊帶到宿北。3月初,縣委以青救團自衛隊與抗日自衛隊為基礎,與莊鴻勳大隊合並,在棋盤鎮成立了“隴海遊擊支隊宿遷獨立大隊”,約80餘人槍。莊鴻勳任大隊長,張啟曙任政委。下轄一、三兩個中隊,莊部編為第一中隊,中隊長莊逸民,指導員許仰傑;青救團自衛隊與抗日自衛隊,編為第三中隊,中隊長徐玉珍,指導員晁福祥。
3月中旬,戴樹璜、臧大全、謝瘦石、江仲權等,在宿北七區馬場成立“宿北第二營”計40餘人槍,編成一個中隊,江仲權任營長,曹健任教導員。4月初,胡震球等人在墨芬塘徐馬莊一帶,動員二、三十名青年,成立“抗日青年自衛大隊”,胡震球任大隊長。
這些抗日武裝組建後,在縣委領導下,積極活躍在運河、沂河、沭河之間,為保衛人民利益,打擊日偽軍,除奸剿匪等方麵,都作出很大貢獻,深受人民群眾歡迎。至1939年5月,宿北抗日武裝發展到二、三百人,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人民抗日軍隊。這時,蘇皖特委和南進支隊司令部決定,在宿北組建“隴海南進支隊先遣第二梯隊”(簡稱二梯隊),任命吳雲培為梯隊長兼政委,張啟曙為參謀長。梯隊下轄兩個大隊,原宿遷獨立大隊改編為第一大隊,莊鴻勳任大隊長,羅森(青島人)為教導員。原宿北第二營與抗日青年自衛大隊,合編為第二大隊,胡震球任大隊長,曹健為教導員。二梯隊主要活動在宿北五、六、七區。
(二)蘇魯邊區遊擊大隊在宿東誕生
1939年7月,馬愛亭、張蔭棠根據南進支隊司令員鍾輝關於發展武裝的指示,受蔡少衡的委派,帶領10名隊員以李明揚蘇魯邊區辦事處名義,返回宿遷組建抗日武裝。與先期返宿組建武裝的蔡貢庭不期而遇(蔡是土地革命時期宿遷地下黨創始人之一,威望頗高),蔡已聯絡一部分青年,準備去山東開展抗日活動。馬、蔡、張三人一拍即合。不久,在宿東邵店成立“蘇魯邊區抗日遊擊大隊”。馬愛亭任大隊長,蔡貢庭任政治部主任,張蔭棠任參謀。初創時,槍支不足,蔡貢庭把自家的兩支槍奉獻給大隊。給養有困難,馬愛亭、張蔭棠各自從家裏運來幾千斤糧食,供應部隊。後來在隊伍逐漸擴大、人員日益增多、吃飯發生困難時,又求助於地方開明士紳陸祥甫、吳海門等人,經他們倡議,本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遊擊隊口糧由各鄉保統籌解決。後來,蘇魯邊區抗日遊擊大隊發展到300多人,編為三個中隊,第一中隊長王守成;第二中隊長陸敦益;第三中隊長劉維峰。遊擊大隊成立宣傳隊,成員有陸海川、孔瑞五、蔡敏則、宋新民、周化龍等人。他們創辦油印小報《遊擊生活》,宣傳黨的抗日方針,反映遊擊隊生活。通過礦石收音機,將收聽到的各戰區抗戰情況加以報導,該部主要活動在宿東二、八區。
宿北與宿東人民抗日武裝在成長過程中,以粗劣武器與裝備精良的強大敵人拚殺,打出了宿遷人民的威風,顯示了宿遷人民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
(三)牛灘阻擊戰
1939年3月15日,窯灣日偽軍400餘人,為打通隴海路東段,從窯灣出發,向堰頭、棋盤一帶進犯。牛灘青救團自衛隊聞訊,在縣委統戰部長戴樹璜的指揮下,於青墩湖設伏阻擊。10時許,敵人進人伏擊圈。自衛隊隊員槍炮齊鳴向敵群開火,打得敵人無法向前。日軍開炮向自衛隊陣地轟擊,頓時,隆隆炮聲,震耳欲聾,硝煙飛塵,睜不開眼睛,但自衛隊員仍堅守陣地,英勇還擊。
接著,堰頭、王番子、陸場,柳溝、墨芬塘一帶的民眾抗日武裝和莊鴻勳的自衛武裝約數百人,紛紛前來增援,連國民黨區長牛文凡也帶隊趕來參戰。從牛灘至雙莊一線築起一道防線。敵人接連組織5次進攻,皆被群眾抗日自衛武裝擊退。戰鬥持續到下午三時,太陽偏西,敵人仍不能前進一步,隻好狼狽逃回窯灣。此次戰鬥,打死打傷日偽軍70多人,粉碎了敵人妄圖打通隴海路東段的陰謀。
(四)大興伏擊戰
1939年11月,宿城日偽軍由東向大興集“掃蕩”。馬愛亭率蘇魯邊區遊擊隊一部,在大興集設伏。當日12時後,日軍前哨抵達東炮台(今大興中學東側),遊擊隊奮起出擊,給敵當頭一棒。敵人驚慌失措,摸不清遊擊隊虛實,未敢還槍。半小時後,遊擊隊由於子彈不多,槍打鬆了。日偽軍機槍、小炮像發瘋一樣,拚命向遊擊隊陣地射擊。馬愛亭考慮到敵強我弱,當即下令邊打邊撤,安全脫離險境。此次,打死日軍小隊長1名,繳獲馬1匹。
三、魯桐軒全軍覆沒
魯桐軒又名魯鈍,睢寧十墩人。20年代在宿遷崇實中學讀書時,曾積極參與反帝愛國運動,抗戰初又以堅決反共受到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的賞識,由邳縣大隊長擢升為宿遷縣縣長。他不顧民族大義,是蘇北地區第一個向八路軍開槍並不斷製造反共摩擦的頑固派,最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已的腳,終於被我八路軍打垮,灰溜溜地逃出宿遷。1939年初,國民黨宿遷縣長魯桐軒由淮陰返回宿遷,積極收羅地主、土匪武裝,組建8個大隊,約2000人,接著又在宿北五華頂等地,開辦“政治工作訓練隊”,招收社會青年,國民黨鄉保長以及鄉保自衛隊長300多人,進行政治、軍事和特務訓練;發展三青團員,破壞青救團組織,鎮壓宿北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動。
7月,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三團團長湯曙紅在灌雲遇害,代理團長張克辛率部隊由沭東西撤。8月初,三團與二梯隊會師於宿北五華頂,受到當地人民熱烈歡迎。而魯桐軒調遣縣大隊和國民黨區鄉武裝跟蹤包圍,挑起磨擦,整整打了11個晝夜。三團參謀江墨清同誌犧牲。最後大高場一戰,三團搗毀了魯桐軒的修械所,並活捉其秘書,才迫使魯桐軒出麵求和,停止磨擦。8月20日,三團與二梯隊撤往運西。這時,魯桐軒便乘虛而入,在宿北到處抓人抄家,強迫青救團員自首,製造白色恐怖。宿遷縣委及各區委負責人,被迫撤往運西。
1940年元旦,魯桐軒在五華頂召開會議,傳達省主席韓德勤命令,收編地方武裝,在宿遷成立常備第八旅,魯桐軒兼旅長,魯濟琛任副旅長,轄兩個團,一個教導隊。要求出席會議的蔡貢庭交出名單,將蘇魯邊遊擊隊並入常備旅,蔡推說所部屬李明揚隊伍,必須請示後方能決定。魯說,如不同意收編,必須開往裏下河李明揚防區去,否則,不得在宿遷滯留或籌糧籌款。其時,魯已向各區鄉下達指示,不許為常備旅以外任何武裝籌集糧款。蘇魯邊遊擊隊餉源被掐斷,遂由邵店、葉海子開往駱馬湖蔡圩子,這裏是蔡貢庭的佃戶莊,存有部分租糧,可暫解燃眉之急。馬愛亭又賣了幾十畝地,分給每位戰士一塊銀元過春節。魯桐軒步步緊逼,派團長郝壽圖率部也開進駱馬湖,逼迫蘇魯邊遊擊隊接受改編。蔡貢庭、馬愛亭一麵以花名冊尚未造好為由,與之應付,一麵與南進支隊聯係。2月5日派遣中隊長劉裕民(即劉維峰)赴邳南五工頭迎接南進支隊東進。10日,南進支隊經曹旬渡過運河,會同蘇魯邊遊擊隊翻越馬陵山,進駐沭陽境內的東西鮑圩,留蘇魯邊遊擊隊在宿遷境內的姚塘子一帶駐軍,兩軍僅一河之隔,以便觀察魯桐軒動向。魯桐軒見事態驟變,遂派員與蔡貢庭協商,同意暫不收編,並劃出井兒頭一帶地區作為蘇魯邊遊擊隊活動基地,被蔡貢庭嚴詞拒絕。魯桐軒惱羞成怒,要蘇魯邊遊擊隊撤離宿遷,派部隊步步緊逼,逼使蘇魯邊遊擊隊一夜轉移四五處駐地,最後答應次日開往沭陽才得以在邵店駐下。次日一早,蘇魯邊遊擊隊渡過沭河向悅集開拔,魯桐軒派獨立營跟在後麵挑釁。此時,鍾輝派南進支隊一部切斷常備隊後路,蘇魯邊遊擊隊戰士對魯桐軒常備隊的挑釁行為早已義憤填膺,行至小朱圩時,調轉頭來向常備隊發起猛攻,魯部常備隊在前後夾擊下,潰不成軍,營長童蔭成被擊斃。
3月中旬,蘇魯邊遊擊隊編為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第八大隊,張蔭棠任大隊長,馬愛亭任政委,盛誌明任協理員。在南進支隊進駐東西鮑圩同時,八路軍蘇魯豫支隊一大隊(又稱胡田大隊)也進駐宿北,以相互配合創建宿沭邊根據地。魯桐軒憑常備旅的雄厚實力,忘乎所以,一麵通令各區鄉嚴禁“異軍”活動,一麵指令所部製造事端,不斷挑起摩擦。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2月底,胡田大隊收繳了國民黨堰頭區區隊武裝,活捉區長王殿武。3月6日,南進支隊配合胡團大隊向常備八旅司令部五華頂發起總攻,戰鬥持續多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魯桐軒電承韓德勤急調國民黨泗陽王光夏的常備七旅和沭陽胡筱柴的縣隊趕來救援。3月12日,王光夏率三、四千人到達邵店。由於敵眾我寡,又無根據地安置傷員,主力部隊攜同宿北黨組織成員向鐵路北轉移。在轉移途中經龍泉溝,又殲滅常備旅一個連,活捉連長葉振中。魯桐軒洋洋得意地說:“八路軍被我打跑了。”並將青救團縣團部主任汪益之的房子充公,財產沒收,說:“幹共產黨的,我先共他的產。”又以通共為名,到處抓人殺害或罰款。4月5日,率部血洗大劉墩,收繳自衛隊員槍支,焚燒民房五、六十間,用鍘刀鍘死晁岱賓、王蔚和等12名自衛隊員,捕捉地下黨員陸恒裕,張漸摩等18人被通緝。白色恐怖籠罩宿北。
不久,常備隊發生內訌,魯桐軒先後殺死大隊長高孝門、張再勳。其部下王鬥山、王光勝、譚成書等怕遭暗算,紛紛投靠日寇。高孝門弟弟高孝堂於6月14日,勾結新安鎮日軍“掃蕩”司吾山區,火燒五華頂寺院。魯桐軒逃到宿東翰林莊設立指揮部。魯到宿東後,仍千方百計製造事端與共產黨為敵,氣焰十分囂張。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決定給頑固不化之徒以致命打擊。
8月,黃誌誠率八路軍第五縱隊東渡運河支援中蘇新四軍開展反頑鬥爭。張愛萍、韋國清率五縱三支隊進入淮海地區開辟根據地。9月16日(中秋節),三支隊七團自沭陽錢集經裏仁,長途奔襲魯桐軒的司令部翰林莊。當夜魯桐軒設宴招待連以上幹部,個個喝得大醉,正入夢鄉。七團三營長孫雲翰率部主攻,副團長沙楓率一、二營為打援和後繼部隊。經過一晝夜戰鬥,攻占翰林莊,打死副旅長魯濟琛,俘虜常備隊及國民黨縣府人員百餘人,魯桐軒率殘部乘夜突圍逃往宿北。從此,魯桐軒一蹶不振,隨之銷聲匿跡。
四、黨組織的恢複與發展
1939年8月,中共蘇皖區黨委在皖東北張塘成立,同時撤銷皖東北特委和蘇皖特委,金明任區黨委書記。11月,蘇皖區黨委決定,自西向東分別成立三個地委,即大運河以西地區為第一地委;大運河以東,隴海路以南,六塘河以北為第二地委;六塘河以南地區為第三地委。宿東屬第二地委領導,楊純為第二地委書記。
11月下旬,第二地委為了迅速打開宿沭邊區的鬥爭局麵,率領黨員幹部重返邊區,以整頓黨的組織、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和民主政權、搞好統一戰線為四項中心任務。同時,第二地委對宿遷縣委及各區委又重新委派領導人,並分別派赴各地進行黨的恢複工作。
恢複後的中共宿遷縣委由王亞東任書記,夏岩任組織部長,楊肇庭任宣傳部長,白卜山任青年部長。縣委下轄沂河區委,書記朱萬國;宿五區區委,書記晁福祥;宿六區區委,書記王子魯;宿七區區委,書記徐養春。同時,二地委將沭二區委、沭三區委劃歸宿遷縣委領導。
12月初,在縣委領導下各區進行整黨,把一些動搖投敵分子清除出黨;對一度失掉組織聯係,經審查後重新填表登記;對原有的黨支部進行改組,從而純潔了黨的組織,並在工農知識分子中發展一批新黨員。從1939年12月到1940年1月,通過恢複與發展,縣委下轄6個區委,20多個黨支部,黨員100餘名。與此同時,宿北地區青救團組織和人民抗日武裝也得到恢複和發展。
1940年2月,蘇皖第二地委決定,把所屬地區劃為四片,分別成立四個縣委。宿遷為第一縣委,書記王亞東。4月初,魯桐杆在宿北挑起磨擦,八路軍南進支隊轉移邳北。魯桐軒在宿北製造“大劉墩慘案”,致使宿北黨組織再次受到破壞。
1940年3月,蘇皖區黨委決定第二、第三地委合並。4月,中共蘇皖第二、第三地委書記楊純,派李仲祥到宿北恢複第一縣委。恢複後的第一縣委李仲祥為書記,王子魯為組織部長,孔憲質為宣傳部長,晁福祥為軍事部長。縣委為掌握敵情,掩護黨的活動,在宿北的唐店、王莊、棋盤、窯灣及宿東的邵店、葉海等村鎮設立黨的地下交通站,負責傳遞情報,護送過往幹部,做好運東、運西與蘇魯的交通。5月,縣委派張亞夫、臧大全等到宿東二、八區協助馬愛亭做開辟工作。他們在宿東組建抗日團體,發展地下黨員,先後建立嶂山黨支部與邵西黨支部。這時,宿北六區的港頭黨支部、七區龍泉溝黨支部,也相繼建立。從而,黨的隊伍又恢複發展起來。6月,魯桐軒撤離宿北。不久,沂河區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張九峰任區長,晁岱文任區委書記。8月,“宿遷民眾抗日自衛大隊”成立,胡震球任大隊長,晁福祥兼教導員。通過艱難曲折的鬥爭,黨在宿北地區終於站穩了腳跟。
五、宿遷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0年9月,魯桐軒被趕跑後,宿遷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東鄉保安圩成立。蔡貢庭任縣長,晁福祥為縣政府秘書。同時中共蘇皖區黨委決定,將中共第一縣委改為中共宿遷縣委,李鐵民為縣委書記,王子魯為縣委組織部長,張漸摩為縣委宣傳部長,晁福祥、晁岱文、胡震球等為縣委委員。宿遷縣委、縣政府主要以邵店、葉海子、大興集一帶為基地開展活動。之後,又建立二、八區署,二區區長鮑子和,區委書記臧大全;八區區長鄒天石,區委書記朱萬國。同時成立二、八區聯防辦事處,馬愛亭任主任。旋即組建宿遷縣抗日武裝,遂將宿遷民眾自衛大隊20餘人與沂河區自衛隊30餘人合編,組成沂河大隊,胡震球任大隊長,晁福祥兼政委。後將二、八區隊編入沂河大隊,使這支抗日武裝迅速發展到4個中隊,計400餘人槍,成為保衛宿遷抗日根據地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第二節 蘇皖縱隊進駐泗宿邊區
一、泗宿邊區的基本情況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曾於宿南、泗(縣)北地區,組成“泗宿邊區”,並建立了縣級政權。邊區總麵積為1600平方公裏,人口約50萬。
早在1927年秋,泗宿邊地區就有中國共產黨的活動。中共地下黨先後建立洋河、蘇圩、埠子區委。在共產黨領導下,這一地區農民曾進行抗租、抗稅、抗暴鬥爭,取得一係列勝利,並組建過紅軍,舉行過泗宿聯合暴動。後來,由於“左”傾錯誤路線指引,農民暴動失敗了,但黨的影響卻很深遠。它使泗宿人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人民謀求翻身解放的唯一希望。這也為抗日戰爭時期黨在這一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二、蘇皖縱隊進駐泗宿邊區
1939年9月,山東分局決定成立“八路軍蘇皖縱隊”,由江華任司令員兼政委,統一領導蘇皖地區新四軍四總隊,蘇魯豫支隊和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等。縱隊機關百餘人由魯南王莊出發,越過隴海路,會同在邳縣活動的隴海南進支隊,經睢寧、靈壁、泗縣,沿途多次粉碎敵偽軍的攔截和追擊,於10月進駐蘇皖地區泗宿邊境趙莊。人民群眾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主動為部隊讓房、讓鋪、燒水、洗衣、做飯,熱情款待親人。各地愛國人士自發組建抗日武裝和抗日團體,為爭得黨和人民軍隊的支持,紛紛前來縱隊司令部接洽,要求黨領導他們抗日。
(一)愛國人士史文煜
史文煜,原名居易,泗陽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1939年春,在他的積極倡導下,泗(陽)、宿(遷)、沭(陽)三縣邊區聯防自衛團(簡稱“三縣邊聯”)在泗陽徐新莊成立,馬愛亭任主任,史文煜任秘書。6月,為培養幹部,三縣邊聯在宿遷縣小方莊成立了“蘇北人民抗日幹部培訓班”,史文煜任校長,學員20多人。訓練班曾派徐曉霞赴魯南八路軍岸堤軍政幹校取經,岸堤軍政幹校給予熱情支持,贈送全套教材和大批宣傳品。訓練班開學時,校長史文煜的肺病日趨嚴重。由於他長期為革命奔波,生活艱苦,經常吐血,同誌們勸他休養治病,他說眼下正值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工作剛開始,我怎能躺下!就這樣,他帶病操勞,訓練班的教學業務、軍事訓練、生活管理,他都親自過問,並且還擔任政治課的教學工作。由於三縣邊聯和抗日訓練班經常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在各界人士中引起強烈反響,因此遭到國民黨泗陽縣黨部極力反對,先是派特務搜集他們情報,監視他們活動,繼而要取締三縣邊聯組織,再加上三縣邊聯本身沒有黨的組織,沒有形成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經敵人阻撓、破壞,三縣邊聯便名存實亡了。在這種形勢下,史文煜毅然帶領訓練班師生20多人,前往皖東北投靠共產黨。1939年9月,他與八路軍魯蘇豫支隊孫象涵部接上關係,隨將訓練班編為蘇魯豫支隊軍政幹校。從此,他們師生正式參加了八路軍。10月,蘇皖縱隊進駐泗宿邊境時,又把他們改編為蘇皖縱隊隨營學校。縱隊司令部任命史文煜為校長。同年12月,史文煜病故。
(二)抗戰老人蔡佩恩
蔡佩恩,原名崇惠,宿遷蔡亂莊開明士紳,素懷愛國激情,苦於報國無門,聽說八路軍蘇皖縱隊進駐趙莊,不勝欣喜,忙找親戚朱沛(朱瑞將軍長兄),經朱沛介紹他會見了江華司令員。通過交談,蔡佩恩先生對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有了深刻理解,表示竭力擁護。回家後,他根據江華司令員指示,多方聯絡,積極籌集槍支,組織地方抗日武裝。由於他素有威望和號召力,短短幾天就組織起100多人槍,並有輕機槍3挺,在蘇皖縱隊指導下,建成宿遷大隊。蘇皖縱隊司令部委任蔡玉輝為大隊長。這支武裝力量經常突襲和截擊敵人,神出鬼沒,非常活躍。1940年2月,宿遷大隊上升蘇皖縱隊二團。宿南之敵聽說宿遷大隊調走,遂糾集400餘人,直撲蔡亂莊,妄圖一舉消滅蔡佩恩領導的抗日武裝。當時圩內隻有60餘人槍,蔡佩恩又年過六旬,戰鬥開始,他十分鎮定,奮勇率隊與敵拚搏。戰鬥由早上持續到中午,敵未得逞,乃施以催淚瓦斯,同時向圩內連續發射200多發炮彈,其子承琳犧牲,他仍沉著應戰,堅持至深夜始率眾撤出。這次戰鬥,斃日軍指揮官1名,傷日偽軍5名,上級譽他為“抗日老人”。1942年蔡佩恩先生逝世時,泗宿縣人民政府獻給他的挽聯是“傾塌宿南半壁,減少淮北幹城”,對他給予很高評價。
(三)毀家紓難的武海峰
愛國誌士武海峰,抗戰爆發後,曾在家鄉武家圩及大陸莊一帶籌集民槍,組織抗日聯莊會,後出任國民黨閘塘鄉鄉長。因他反對縣長魯桐軒的假抗日真反共的行為,憤然辭去鄉長職務,以示不與魯桐軒同流合汙。因此,魯桐軒兩次派兵襲擊武家圩,均被他率自衛隊擊退。在抗日反頑鬥爭中,他毀家紓難,兩次賣地買槍武裝群眾。他日夜盼望共產黨八路軍早日到來,領導人民抗日保家鄉。
1939年10月,當蘇皖縱隊進駐泗宿邊境趙莊時,武海峰步行幾十裏連夜趕到趙莊,會見了江華司令員。他向首長談了自己的家庭出身、工作經曆及其要求參加抗日的迫切願望。江司令員鼓勵他,讓他將地方群眾武裝組織起來,在主力部隊葉道友支持幫助下,建立了運河大隊,最初由武海峰任大隊長,將二、三百人編為三個中隊:第一中隊長陳謙斯,第二中隊長陸旭,第三中隊長陳竟之。後來武海峰出任閘塘區區長,葉道友接任運河大隊隊長。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運河大隊堅持抗日反頑鬥爭,不久,也上升為主力。
三、宿南的抗日烽火
蘇皖縱隊進駐泗宿邊境趙莊時,曾派曹虞光、吳瑾瑜為首的工作隊進駐宿南地區做民運工作。工作隊入鄉後,一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一麵秘密發展黨員,組建中共宿遷四區區委(後改潘山區委),建立騮馬、順河等3個鄉政權。陳少南任區委書記。在主力部隊的支持下,泗宿地區先後組建許寶庭的“泗州大隊”,許海嵐的“第五大隊”,蔡玉輝的“宿遷大隊”,葉道友的“運河大隊”,武海峰的“抗日大隊”,韓月波的“青年大隊”,計千餘人槍。他們在泗宿邊區縱橫馳聘,與日偽頑匪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一)武家圩保衛戰
1939年7月的一天,宿城、洋河日偽軍約500餘人,進犯武家圩。武海峰聞訊立即集中圩內武裝群眾200多人,憑圩拒守。下午四時許,日軍向武家圩連發數百發炮彈,武家圩房屋被毀,圩牆倒塌,汪塘裏的魚也被炸得飄浮上來。武家圩人民沒有被嚇倒、被征服。在武海峰領導下,從青壯年到六、七十歲老人,全部上陣,把原先打土匪用的幾門土大炮,都裝足了藥。當日偽軍在炮火掩護下直撲圩門時,圩內土大炮齊發,一下子炸死日偽軍18名。日偽軍疑圩內有八路軍主力部隊,驚恐撤退。
當晚九時許,敵人向武家圩發起第二次進攻,武海峰率眾高呼:“為死難鄉親報仇!”。當敵人蜂擁而上之際,他們放出第二排炮,又炸死炸傷10多名日偽軍,餘敵逃遁。
深夜十一時左右,武海峰考慮到敵強我弱,天明敵人還會發起新的攻勢,同時經過八、九個小時的戰鬥,圩內武裝群眾已傷亡30多人,彈藥又缺,不宜再堅持下去了,遂連夜帶領群眾轉移。次日,日偽軍進圩燒民房數百間。此次斃傷日偽軍100餘人,宿城之敵不敢輕易南犯,為建立泗宿北部政權創造了條件。
(二)蔡亂莊殲匪
匪首劉厚業,是宿睢人民一大禍害。1939年夏,劉匪率眾百餘人投靠夏鑠武,當上了營長,後又接受日偽招安,搖身一變,又當上偽睢八區大隊長,打家劫舍,稱霸一方。直至1940年2月,大柏圩戰鬥勝利之後,劉匪為了投機,接受我方改編,編為南進支隊獨立大隊,劉厚業為大隊長。
然而,劉匪本性難移,縱容部下偷雞摸狗,攔路搶劫,無所不為,還經常在夜間進行綁票勒贖,奸淫婦女,在群眾中造成極壞影響。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劉匪被共產黨改編後,竟暗殺我運河大隊戰士陸文啟、張兆祥。應廣大群眾和部隊戰士的強烈要求,蘇皖縱隊司令部也認為劉匪反複無常,惡跡昭彰,於1940年4月,在亂莊圩將劉厚業匪部殲滅。
四、泗宿辦事處成立
1939年8月,中共蘇皖區黨委建立後,領導群眾堅持武裝鬥爭,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在南進支隊與蘇皖縱隊的支持下,宿南地區逐漸由敵占區變為遊擊區。1940年2月,大柏圩戰鬥勝利後,打開泗宿邊區抗日鬥爭的新局麵,不久便建立了潘山區,區長臧及峰、區委書記先後為陳少南、曹虞光。當時潘山區範圍:南至三界鄉,北至戚圩子,西至蔡宅子,東至陳夾河,大部分是宿遷的現轄區域。接著,又建立閘塘區,區長武海峰,區委書記徐靜。閘塘區初建時,隻有閘塘、先進兩個鄉,活動範圍很小,且處於三麵受敵的困難境地。區長武海峰一麵堅持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積極做好地方上層人士的工作,在敵占區鄉村建立兩麵政權,一麵堅持武裝鬥爭,配合主力部隊,拔除敵偽據點,從而鞏固了閘塘區,使之成為泗宿抗日遊擊根據地的門戶和屏障。4月,殲滅匪首劉厚業之後,泗宿北部的形勢日趨好轉。蘇皖區黨委決定,成立泗(陽)宿(遷)邊區辦事處,由狄克東任主任兼書記。辦事處下轄宿遷境的潘山、閘塘、歸仁三區和泗陽境金鎮區,共四區。次年4月,泗宿、泗北辦事處合並,成立泗宿縣抗日民主政府,狄克東任縣長,石立誌任縣委書記。
第三節 宿西邊區的開辟
一、睢宿邊區的形勢
宿遷西部原睢寧縣的二區及八區一部分與宿遷縣的一區和五區一部分組成睢宿邊區。其範圍:北起廢黃河北堤,南到海鄭公路,西起朱海子,東至宿城西郊,東西約60華裏,南北約40華裏。抗日戰爭時期,這兒是淮北通往邳睢銅的一條遊擊走廊,也是華中通往山東根據地的一條重要通道。境內日偽據點林立,日偽軍經常四出掃蕩,擾害人民。國民黨睢寧縣長劉天展及其區、鄉武裝和國民黨宿遷縣劉子聲支隊,也在這一帶催糧要款,再加上王宜純、朱四、張家辰等土匪武裝,攔路搶劫,綁票索錢,弄得睢宿邊區暗無天日,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二、中共睢二區委建立
抗戰爆發後,黨即著手開辟睢宿邊區。1938年邳睢黨組織曾派中共黨員王子宇到王官集、皂河一帶宣傳抗日。1939年初,中共睢寧縣委派張曉亭、吳獻賢先後到睢宿邊區發展黨員,組織青救團,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張曉亭發展楊新、王萬武、王萬精等人入黨。楊新等又通過親友和家族關係,在國民黨睢二區長王保華(即王國鈞)的區隊裏,發展袁介之(中隊長)、王保金(分隊長)、王甫仁(分隊長)等人入黨,並成立了中共睢二區特別支部,張曉亭任支部書記。不久,睢二區特支改建為睢二區委。張曉亭(後為楊新)任區委書記,王萬武、楊新、王保金為區委委員。民主人士王冰如任睢二區青救團團部主任。
區委和青救團團部成立後,青救團組織發展很快。葉營、袁莊等鄉團部也陸續建立。王冰如聽說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第一梯隊到了邳睢銅地區,他步行35裏來到呂集找到梯隊部。梯隊長李浩然熱情接待他,並和他談發展武裝、組建人民政權、壯大抗日力量等當前任務。他回家後,先把二兒子王萬嶺送到梯隊部報名參軍。接著又在睢二區七鄉鄉團主任會上發動青救團骨幹踴躍報名參軍。鄉團主任回去之後,又四出串連,不幾天就報名300多人(其中青救團員100多人),並籌集一部分槍支,由他率領集體參加八路軍。後編為南進支隊第一梯隊東江大隊,夏玉華任大隊長。這是睢宿邊區首次參軍熱潮。
三、第一梯隊打皂河
1939年4月間,受日軍招安的土匪王振鐸、李家鼎部五、六百人,打著“徐海民團”的旗號,進駐皂河。這夥匪徒奸淫擄掠,無惡不作。葉可澤偵察好偽匪兵力部署,星夜趕往岠山向南進支隊第一梯隊長李浩然匯報,並提出作戰方案。隨後,葉可澤向導一梯隊並聯絡地方自衛武裝,一舉把王振鐸的“徐海民團”趕跑,繳獲大量物資,當場處決一批漢奸,為睢宿人民除了大害。而後,葉可澤聯合地方自衛武裝,在廟莊成立“邳宿睢抗敵自衛團”。葉可澤任團長,下轄4個大隊,約800餘人。同年6月,皂河日偽軍到苗圩村搶糧,葉可澤率自衛團一部在黃河故道設伏,伏擊日偽軍,奪回全部糧食,歸還農民。
四、壩窩伏擊戰
1939年10月,葉可澤領導的邳宿睢抗敵自衛團改編為隴海南進支隊獨立團,彭柏華任團長,葉可澤任副團長,吳雲培任政委。11月,獨立團在壩窩村(現屬王官集)駐防。當天獲得情報,宿城日軍配合皂河日偽軍100餘人,分乘4輛汽車,將往王官集一帶掃蕩。政委吳雲培與國民黨睢二區長王保華聯合,決定采取聯合行動,在壩窩設伏,襲擊日軍車隊。
次日黎明,獨立團就做好戰鬥部署。下午一時許,敵4輛汽車駛到黃莊西頭,離壩窩大豁口隻有100多米。這時政委吳雲培喝令一聲“打”,劈哩吧啦一陣排子槍,斃傷日偽軍多名。接著,獨立團搶占黃河大堤。敵人瘋狂地與我爭奪,激戰至下午二時許,我獨立團向西北方向轉移。敵占領大堤後,把壩窩村十幾戶人家的草房全部燒光。這次戰鬥,大大鼓舞了睢宿人民的抗戰情緒,對發展睢宿抗日武裝,建立睢宿民主政權,起到一定作用。這次戰鬥之後,獨立團隨蘇皖縱隊南下皖東北,編為河北大隊,武誌偉任大隊長,葉可澤任副大隊長。
五、睢二區抗日民主政權建立
1940年春,睢二區委研究決定:由區委委員王保金做他族兄王保華的統戰工作。王保金經常向王保華講解共產黨的抗日政策,要求他站在共產黨一邊,攜手抗日。可王保華思想頑固,聽不進半句。王保金見軟說不行,強行將睢二區區隊改編成人民抗日軍隊,睢二區政府改組為人民政府。王保華懾於形勢,被迫交出政權和隨身攜帶的一把盒子槍,隻身逃往徐州。
1940年6月,睢二區抗日民主政權宣告成立,區長兼區隊長王保金,副區長楊新。二區初轄太康、滌塵、東藩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