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山東省高密縣人氏)在瑞典學院發表領獎演講,在演講最後講了一個他爺爺講的故事。
請允許我講最後一個故事,這是許多年前我爺爺講給我聽過的:有八個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為避一場暴風雨,躲進了一座破廟。外邊的雷聲一陣緊似一陣,一個個的火球,在廟門外滾來滾去,空中似乎還有吱吱的龍叫聲。眾人都膽戰心驚,麵如土色。有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中,必定一個人幹過傷天害理的壞事,誰幹過壞事,就自己走出廟接受懲罰吧,免得讓好人受到牽連。”自然沒有人願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們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外拋吧,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說明誰幹了壞事,那就請他出去接受懲罰。”於是大家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廟門外拋,七個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廟內,隻有一個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這個人出去受罰,他自然不願出去,眾人便將他抬起來扔出了廟門。故事的結局我估計大家都猜到了--那個人剛被扔出廟門,那座破廟轟然坍塌。
-----民間的故事似在驗證一個道理:人在做,天在看。這跟基督教中“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有異曲同工之效。
聊齋誌異中也有一個類似故事:孫必振
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雪,舟船蕩搖,同舟大恐。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眾謂孫:“必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孫既登舟,回首,則前舟覆矣。
(孫必振:字孟起,山東諸城縣人。順治十六年進士。授河南懷慶府(治今沁陽縣)推官,監漕,卻陋例二千金,令民開渠溉田千餘畝。補山西陵川知縣,鑿山開道以通行旅,人號“孫公峪”。行取河南道禦史,視浙江鹽政。遷掌河南道。三藩平後,嚐劾投誠之遵義總兵李師膺混廁囚俘,冒濫今職,又劾吏部銓法不公,險被中以危法。旋以病歸,卒於鄉。見光緒《山東通誌》一七五《人物誌》十一。)
-----不得不讚歎清代小說家蒲鬆齡用字簡略生動,故事更為緊湊風趣。又:諸城和高密兩處在地圖上看,連接的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