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目養神

如果你不幸進來了,你會失望。如果在這裏,你學到點什麽,或有什麽感受,那更是浪費你的時間了,咳,咳!
個人資料
金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針對日本外相在紐約時報上發表著名文章,為什麽中文媒體沒有反駁?

(2012-11-25 21:27:26) 下一個

一句話,領土爭端靠寫文章是木用的。國界從來就是打出來的。隻有像日本這樣的病入膏肓的國度,才會有人荒唐的認為靠輿論能夠爭得釣魚島。並且,日本外相的文章文理和邏輯都不通。就說他的第一點吧,他一麵口口聲聲的說釣魚島屬於日本沒有爭議,可是另一麵他馬上就開始解釋為什麽野田內閣要通過購買使得釣魚島“國有化”。這不是在不打自招嗎?明眼人馬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正說明了釣魚島是有爭議的。簡直就是自打耳光,高中生的業餘水平。試想一下,如果釣魚島這幾年在中國人的手裏,還不早就裝飾一新了。什麽碼頭啊、固體崗樓啊、停機場啊,全都會建起來。日本人“管理”了十幾年,可什麽都不敢動(除了暗中拆除中國明清時期遺留的一些標誌以外,還有就是造了一個燈塔),這不就是很說明問題了嗎?

釣魚島要回來,隻有當中國的國力和軍力更加強盛以後,才變的有可能。所以現在中方的策略就是以拖待變。日本采取“國有化”動作以後,中方隻能做的就是每天進出釣魚島海域(海監船魚政船等)。有的人把這個看作是中方的勝利,其實是誤判。因為進出釣魚島海域,沒有實質意義。比如說哪一天你沒有油了,或船壞了,停下來不去了,那就跟沒去過一樣。而日本則是通過“國有化”步驟已經邁出了實質的一步。

中方現在的戰略目的是逼迫日本坐下來跟我們談判(看來日本是有點急了),但中方要保持鎮靜不要貿然亮出底牌來,保持這樣的勢態繼續“鬧事”。壓力是擺在那裏的,戰爭是不會有的,但是不排除會死人!一直壓到那一天,日本人耐不住了,坐下來跟我們談判時,那個時候釣魚島就回來一半了。或者低調點說的話,也可以說是“回歸”到原先的“狀態”(即擱置爭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縱馬馳騁 回複 悄悄話 抵製日貨已經開始見效,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吃虧將會越來越大

最近一段時間,菲律賓、越南、日本都相繼和中國發生了海洋領土的爭端,美國也高調重返亞太,因此引發了圍繞中國周邊的一連串事件,如今的釣魚島爭端更是達到了高潮,在這一係列的事件裏麵,中國的應對強弱不一,於是在國內引起了許多思考。

有人認為麵對其他國家挑起的爭端,政府的態度不夠強硬,不過有人也認為,這一切都是美國在搞鬼,中國一旦有動作就是上了人家的當,故而不應該反應過於激烈,於是一時間遍地又都是陰謀論了,整個局麵也頓顯撲朔迷離。

那這一係列的事件,到底是孤立的,還是聯係在一起的?中國是主動應對,還是被動承受?處理這些問題的思路又是什麽?如果思路不理清楚,且不說應對之時進退無據,就是圍觀也是怎麽看怎麽一團亂。

其實別說圍觀的看不明白,恐怕就連菲律賓和越南這些對手也看不大懂,就南海來說吧,中國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沒有什麽動作,嘴上一直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可最近這是怎麽了?又是黃岩島,又是劃采油區塊的,怎麽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呢?

日本估計更是感覺茫然了,想想自己幹爹都“重返亞太”了,那不就是為了圍堵你中國嗎?你怎麽還來勁了?這次咋反彈得那麽厲害呢?不僅釣魚島的領海基線、海圖、坐標都公布了,還連同東海劃界一起提交了聯合國,漁政、海監全上了,連軍艦都開出來了……中國是不是瘋了?我好歹還有個“美日安保條約”,你怎麽對我這麽凶,連菲律賓、越南的待遇都不是這樣的吧?

若論實力,菲律賓把美國人趕走的,如今其海軍和空軍幾乎為零,真要動起手來,完全沒有還手能力;雖說越南好像還有點兒裝備,也是打過仗的,但是畢竟陸地接壤,如果真的幹起來,以目前中國的軍力,恐怕連再次越境作戰都是多餘了,因為即便是出口型的WS1B火箭炮射程也有180公裏,而河內距離中越邊境線才130多公裏,這玩意兒成本低,準頭還不錯,覆蓋麵積大,屆時中國可不越境、零傷亡,一開打就能把河內變成拆遷工地了,河內都保不住,那還打什麽打啊?

反而是日本,跟中國隔著大海,其海軍雖然規模上不占優,但技術全套是美國的,反潛和防空都還行,畢竟以前是準備對付蘇聯的,其空軍更是裝備了F15,成為了除以色列外唯一獲得此戰機的美國盟國,現在魚鷹和F35也相繼在談,連F22都有可能協防,完全不是越南和菲律賓可比的,可待遇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呢?

再說,釣魚島是曆史遺留問題,要扯皮還有幾句可以扯,而南海問題則不是,完全是菲律賓和越南這些國家偷偷摸摸占的,那為何中國對日本反彈如此激烈,卻對菲律賓和越南相對溫和呢?

不過,對菲律賓和越南也是最近才有比較明確的反製措施,比如黃岩島,又比如劃采油區塊,而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這些反製動作,這又是為什麽呢?要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似乎不太容易,粗略一看,好像中國的槍法比較混亂,幾乎看不出什麽行為邏輯,但實際上這裏卻都是有章法的。

當然,想把這些事情都捆在一起來找麻煩的,那肯定隻有美國了,尤其是在它“高調”重返亞太之際,但美國現在才“重返亞太”其實已經晚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和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簽了,以後就是零關稅了,貨幣互換協定也簽了,以後可以用人民幣結算而少用美元了。

東盟成員國的特點是,工業水平並不高,多是農業產品和資源型產品,一旦和中國零關稅,那中國的小商品會如潮水一般湧進去,換取的則是這些國家的農產品和原材料。這種貿易是互補型的,看起來也不錯,市場經濟的嘛,也應該如此,但實際上卻另有玄機。

東南亞的農產品,如水果一類的,外銷的話,歐美市場的吞吐量有限,而且美國的農業更是強項,歐洲也有自己的後花園,所以相對是不好走的,而擺在麵前的中國卻是個超級大市場,所以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東南亞的水果是應該走中國市場,日韓雖然也近但人口畢竟太少。然而水果這類農產品是一年一收,而收了就必須得馬上賣,賣得不及時就要爛,所以如果你投入大,產出多,那你對市場的依賴性就很強,其實凡是農產品多是如此。

從原材料來看,歐美市場也有限,而中國作初級產品很多,消費自然就多,歐美日韓許多初級產品也很多是從中國進口,之後他們再組裝成高級產品,或者直接在中國組裝,或者內銷,或者外銷,所以原材料怎麽都是在中國,因此這個市場份額是很大的。

既然中國市場大,距離又近,又加上零關稅,還能人民幣結算,那東南亞國家肯定是越來越願意跟中國作生意,於是兩邊貿易額逐年攀升,而隨著貿易額的增加,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依賴也就越來越大,同時中國對他們出口的小商品也逐年增多,畢竟好多小商品歐美日韓都不做了。

東盟和中國之間這麽一來一去,看起來也沒啥,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仔細一想,實際上當年大英帝國之所以會成為“日不落帝國”,也就是因為它有許多殖民地,而殖民地的特點就是能為帝國提供農產品和原材料,同時讓宗主國傾銷工業品,如果再流通宗主國的貨幣,那等於是宗主國印錢就能換東西了……當然,我們肯定不會幹美國那種“量化寬鬆”的流氓勾當,不過對於中國來說這東南亞就算拿下了。

所以,這個時候美國才想起“重返太亞”好像是有點兒晚了。

那拿下東南亞有何好處呢?首先當然是經濟利益,我們的商品進入這些國家市場就順利多了;其次是以後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加深了;第三如果再發生摩擦或爭端,這些國家若拿經濟手段反製中國會受到很大製約(至少不能動用關稅),而從依賴的角度出發,中國反而可以用經濟手段反製它們,因為農產品、原材料的依賴性很強,替代性也很強。當然,這一切是要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和貨幣互換協定為前提的,所以沒簽之前,有的事情就得先放一放,而簽了之後,應對自然有所不同。

比如這次黃岩島事件,一卡香蕉菲律賓就慌了。那菲律賓可以卡香蕉,用農產品依賴性作武器,而對於越南又為什麽以劃區塊的形式來反製呢?越南的問題有一定特殊性,現在越南主要財政收入來自於石油出口,它的油井主要在近海,主要由外國公司來承包開采,它自己沒有這個技術和能力。

因為關乎錢袋子,所以越南非常看重這些近海石油資源,但是在它經濟專屬區範圍內的石油資源已經快開采完了,於是他便向中國這邊伸手,目前伸得還不多,不過它當然預料到中國一定會反彈,所以為了在中國反彈時增加籌碼,於是越南便在南沙群島一帶占了中國許多島礁。

其實占著這些島礁沒有任何經濟利益,因為大多都是深海,深海油氣開采的成本很高,技術要求也高,短期內沒有實際經濟利益,然而越南占這些島礁的目的也並非是為了開采這些島礁下的資源,而是為了增加跟中國談判的籌碼。

比如,中國如果想要它撤離這些島礁,那它就會提出近海油氣資源的要求,或者是它直接侵犯中國的近海油氣資源,當中國興師問罪而來的時候,它可以提出撤離一些島礁作為交換。

當然,有人可能要問,那越南占了島礁為什麽不直接打,又不是沒有打過,而且還打得不錯,可是你打幾下又能怎麽樣呢?既然越南都起了這個心,那它肯定要幹到底,即便挨了打它也依然還是要幹,於是你就繼續打,它是打不贏你,但是它會賴上你,如果跟它死纏爛打到一起,那隻能影響跟東盟的關係,讓東盟國家感到威脅,尤其是在簽訂一係列協定之前。

其實,隻要看破了越南這點兒過家家式的小兒科,那事情就好辦了,所以自由貿易協定以及貨幣互換協定簽訂之前後,中國便選擇時機,開始在越南最在意的近海油氣開發區非常抵近的地方(甚至有重疊),劃定出了一係列的開采區塊,以此來遏製越南的侵占。

因為越南本身沒有開采技術和能力,所以它都是請外國油氣公司來開發,然而外國油氣公司卻不敢冒然開罪中國,因為中國每年進口2億噸石油,市場份額很大,如果哪個外國油氣公司為了蠅頭小利而開罪了中國,那今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所以一旦中國劃了區塊的地方,越南再招標時去投標的外國公司就寥寥無幾了(菲律賓那邊也基本上是如此),而即便去了操作起來也很困難,因為越南的油氣勘探船都中國被驅趕了好幾次了。

一旦越南最後感到沒有希望去侵占這些近海石油資源了,那它占著的那些島礁也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反製越南就是要對付它在近海的石油勘探和開發,而不是去跟它爭奪深海中的那些島礁。

目前雙方還在相持階段,比如首次抵近越南近海劃了區塊後,越南就去太平島周圍鬧事,而它鬧事之後,中國又劃了區塊,如今這個博弈還在進行中,不過越南的贏麵不大,因為外國石油公司不敢輕易開罪中國,而且越南那邊的油氣資源已經開始枯竭了,它自身的吸引力已經褪色,這些牟利的公司為什麽要冒著得罪中國而遭受反製的風險,非法到中國經濟專屬區來偷盜開采呢?這種冒險是完全不值得的,況且中國也在招標。

當然,這個問題上還有一層考慮就是必須給越南一個出路,否則你直接端了它的飯碗,又不給它一條生路,那隻有逼迫它跟你死磕了,雖然它死磕的本錢不多,但也沒有必要逼人太甚,畢竟它也是東盟成員國,適當地給它一點兒配套的產業,哪怕調整一些落後產能過去也行,總要給人家一條路嘛。

總體來講,對於東盟國家的爭端,中國大多采取了相對溫和的反製,畢竟東盟今後是中國自己的後院,沒有必要搞得那麽激烈,從而破壞自己長期努力得來的成果。美國人現在是看出苗頭了,於是希拉裏才急切地跑到東盟來轉了一圈,但因為中國火候拿捏得不錯,所以希拉裏幾乎是空手而歸。

但是,對於日本就不同了,它非但不算中國認同的內部範疇,反而屬於對立的層麵。

從經濟層麵上來講,中國的優勢在於中低端產品、初級產品以及半成品,但是利潤豐厚的成品以及高附加值的品牌商品上,中國處於劣勢,當然中國也在努力趕上,不過任重道遠。

所謂初級產品、半成品就是給人家加工零部件,以及生產一些低附加值的通用產品,在這些方麵中國主要利用規模效應取得優勢,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中國的管理還過得去,成本也不高,所以中低端基本上很無敵。

歐美日韓則在更高技術含量、更高附加值上有建樹,但也分層次,歐美整體優於日韓,以汽車為例,奔馳、寶馬、凱迪拉克就比你日韓的豐田、尼桑、現代要好,中國的品牌則剛剛起步,所以比起日韓的肯定還有差距,這也正常。不過,因為經濟不景氣,歐美開始重新提振製造業,全球搶奪市場,於是放下身段和價格開始搶日韓的市場,日韓肯定搞不過,於是也如法炮製向更下一級的市場伸手,於是就跟中國自主品牌撞車了。

其實,即便歐美日韓不爆發搶奪戰,中國自主品牌第一個對手也是日韓,因為雖說中國自主品牌還在艱苦奮鬥中,但是也要往高處走,一步超過日韓去跟歐美一個級別不太現實,所以跟日韓對決是遲早的事情,而且涉及的領域很多,船舶、家電、汽車、電子產品、鋼鐵、機械設備、化工等等。

其實對決也不是那麽可怕,韓國產品開始也不如日貨,但韓國有穩定的國內市場,一旦有相對穩定的市場,企業的生存就有了保障,這種前提下才有餘力來搞研發,而研發一旦上去了自然水平就提高了,所以大家要多多支持國貨才行。

雖然韓國也是競爭對手之一,但是跟日本相比有性質的不同,日本是個島國,有侵略的前科,還不思悔改,整個民族有很強的劣根性,二戰之後也沒有洗心革麵,骨子裏都是壞水,而韓國雖然有時候自大得可笑,但畢竟受中華文化熏陶多年,又被殖民和壓迫了許多年,二戰期間也是遭受侵略,算到現在至少幾百年都還比較安生,看不出有多少侵略性,不是一個時刻對中華民族有威脅的國家。

從曆史上看,朝鮮在明朝時跟中國一起打敗過日本,清朝時也跟中國一道抗擊過日本,二戰時也是抗日陣營的一員,今天跟日本也不對付,所以在鄰邦裏跟中國還是有合作基礎的,屬競爭關係,但不是敵對關係,尚可以共存共謀發展。

而日本跟韓國的差異就大了,它在政治和軍事上完全投靠美國,且經常有侵略中國的圖謀和實際行動,善於欺騙,狡詐多端,經濟上跟中國互補性極差,多是吸血和壓榨,說白了根本就是多餘的禍害。

如今,放眼東亞,在大陸整合了東南亞之後,若算上港、澳、台、新加坡,其實就已經很不錯了,大東亞的話,最多再算上韓國,就已經足夠了,大家各有所長,相互取長補短,而多出一個侵略過大家而至今都還不認錯的日本,那就不和諧了。

然而,即便日本有千般惡劣、萬般歹毒,但依據國際法則,它的商品來了你還不能給予歧視性待遇,也不能號召國人從情感上排斥它,更不能公開的宣揚抵製它,眼看著一些國人渾渾噩噩地埋單,隻能感慨一聲,轉身去拍攝一些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但收效都不大,而保釣在這場博弈中往往也隻有曇花一現的作用,可是終於有一天,這種狀態徹底改變了,那就是野田政府“購島”!

9.18到來之際,中國有180多個城市同時爆發了反日遊行,所有人幾乎一致支持抵製日貨,國人心目中積蓄了多年的反日情緒在野田“購島”的那一刻全都爆發出來了,終於有幹到底的機會了,所以現在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契機。

最近的報道說海關已經接到通知,開始對日本進口商品提高檢查比例,說白了就是通關時間可能會被延長,然而這僅僅隻是一個信號,也就是給日本提個醒,經濟製裁就要開始了。目前海關的這種提高比例還是非常溫和的,而通關拖延這一手法國以前曾用到過極致,也是對付日本商品,其狠絕程度非同小可,基本路數就是把日本的商品都集中到一個人力資源極其匱乏的海關單位去處理(估計今年進去明年也別想出來,或者銷售季節不過絕不讓你出來),短時間內就可以立竿見影。

如果日本近期內不選擇退讓,那以後應該還有重拳會相繼出台,大家拭目以待。

當然,也不排除日本方麵同樣用貿易戰的方式來對付中國,但是日本對中國製約非常有限,因為兩國的產業結構有根本的不同。日本是出口型國家,出口成品或品牌商品居多,就算你在中國生產,但你依然是日係,很好辨認,即便你通關時化妝成零部件進來再組裝暫時辨認不了,但國人消費時也能認出來啊,而中國則是出口半成品、小商品居多,這樣的商品換個招牌非常容易,到時候誰能認識?

此外,日係品牌多是汽車、家電、電子產品以及精密製造和機械設備等,但是日本這些東西在歐美韓國都有替代品,無非是品牌不同罷了,所以你日本如果不能出口這些產品給中國,日係產品賣不出去,中國可能還活得更滋潤,因為你自己讓出了市場份額,歐美韓國以及中國都有分肥,簡直是皆大歡喜。而如果中國的半成品、初級產品不進口給日本,雖說你日本也可以到其他地方買,但是質量和價格就不能保證了,因為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這些產品中規模最大的,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如果短期內中國不進口日本的耐用消費品了,那日本其他競爭對手絕對笑開懷了,而日本若是斷了中國的產品,出口方麵它成品的製造都會受到影響,而生活方麵更是從牙膏牙刷到紐扣、吸管都要重新製造,這些低附加值的商品,如果是日本人自己來做,那成本肯定過高,所以隻有到其他爪哇國去,但去了你也得重新建廠,以日本人和當地人磨合之後的效率來算一年半載之後都不一定有貨。再說,日本如今也不是隨便就能拿出多少錢來,輕輕鬆鬆地就把中低端產業都重新造一遍那麽牛了。

歐美深陷金融危機,美國GDP才15萬億,而其債務就有14萬億,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還完;西班牙負債水平也不過達到了GDP的87%就大喊要出問題了;當然希臘的債務還要恐怖一些,占GDP的比例達到了159.1%!果然是歐債危機的發祥地……但是如果一對比日本的債務,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因為根據日本經濟合作開發機構的預計,日本在2012年財政狀況還會進一步惡化,債務總額與GDP之比可能增至210.2%!

2011年日本GDP才5.9萬億美元,到了2012年末,如果債務真達到210%,那將是多麽壯觀的場景?不過日本目前還沒有爆發債務危機,原因是它有龐大的居民儲蓄存款,政府每年靠發行國債來過日子,吃的就是居民儲蓄存款的老本兒,而日本有機構預測在2018左右老本兒可能就要吃光了,屆時日本可能麵臨國家破產。

不管這個預測是否準確,反正日本如今的日子是不太好過,不論六七年後日本是否真的國家破產,反正生還的希望也很渺茫,那麽為什麽不能讓這個時間點提前一些呢?為什麽不能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呢?

正常情況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就算你有心這樣想,但也不能這樣做,畢竟我們不是強盜,我們的國家韜略也不是強取豪奪,中華文明提倡與人為善、和睦相處……可是,可是有人卻偏偏不給自己留後路,拿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開玩笑,這個人就是野田佳彥!野田“購島”之後《人民日報》曾用專題文章警告過日本——“中國扣動經濟扳機,日本經濟將倒退20年!”,可是日本那幫政客完全聽不懂似的,嘴上都不鬆口,還做出一副全力應對的樣子,簡直隻能用“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來形容了。

其實,就現在而言在外交上雙方都頂滿格了,誰也沒有退讓的餘地,誰退了半步都是輸,這個當口上就看誰能撐到最後了,可是日本自己的問題明明那麽深重,怎麽能在這個時候跟中國頂牛呢?一旦頂上牛,那雙方肯定要做好長期對抗的準備,可是日本經濟經得起這種折騰嗎?

當然,如果從坑爹的角度來看,折磨日本的時間越長,程度越深,打擊日本經濟的效果越好,從它口裏掰出來的市場份額越多,這不僅僅是中國市場份額的問題,如果哪個日本企業不幸徹底趴下了,那這個企業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的市場份額就都要讓出來了,這種耗損無疑是歐美韓國都願意看到的,屆時有肥大家分,牆倒眾人推,嗬嗬。

不過,日本也有短時間內躲避這個可怕結果的辦法,那就是撤銷“購島”,然而這樣就相當於變現交出了釣魚島,因為中國已經頒布了領海基線,海圖、坐標都提交了聯合國,連東海大陸架劃界都一並提出來了(以前還真不好提),日本若一退,哪怕半步就算認輸了,而且輸得更多。所以,日本政府肯定不會選這個,其實說不定中國也不願意它選擇這樣,因為就這個姿態而言,又不能徹底解決釣魚島問題,而為了這個姿態就鬆了口,那也太不劃算了,除非日本政府正式交出釣魚島,否則這場爭端恐怕難以結束。當然,中國在嘴上肯定會說可以談,畢竟要給美國麵子,但其實根本就不退讓,也不能退讓。

如果雙方頂牛到最後,等來的結局是日本政府死要麵子活受罪,一直拖延下去,拖到自己實在受不了了於是才妥協的話,那日本政府就簡直傻透了。因為那樣會既輸了麵子,又輸了裏子,可是日本又能有什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反正本人是暫時沒想出來,也許日本這次是一步錯而步步錯,最後錯到姥姥家去,回不了頭了吧,嗬嗬。

全麵經濟製裁日本是最有效的,可以讓日本失去長期支付美國的保護費的能力,及其自身軍備能力。很可能導致日本陷入經濟危機,使更多的日本國內的百姓民不聊生,政府破產。石原之類的反華勢力失去群眾基礎。

當然中國的失業也會上升,但是中國政府應該借這個機會進行經濟政策和財富分配的調整,更注重民生溫飽和福利,提高國民素質,穩步軍備牽製拖垮美國的軍事封鎖。

中國人民不怕窮,但是政府要竭力保證人民的溫飽。人都怕死,至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親人紛紛死於戰爭。“好死不如賴活”沒有什麽不對,比殺人放火有道理的多。

所以,希望全麵經濟製裁日本,更注重國內民生,穩步軍備,和平萬歲!

經濟製裁當然是“雙刃劍”。以前中國製裁日本,它對中國的依賴度沒有現在那麽高,再者它可以依靠美國彌補所受衝擊。現在隻要看看滿目瘡痍的美國的迪特略,說明美國自身經濟問題嚴重,較難依靠;再看看日本的窮忙族一代和無所事事的年輕人隊伍的不斷壯大,說明日本經濟對外(尤其對中)依存度高。不用看經濟數據,兵不厭詐,中日在經濟數據上都可能會隱瞞一些敏感的問題。所以我認為現在對日經濟製裁,有可能實現所謂的自身損失最小化。

抵製日貨、砸日本車要長期化,要打擊日本的經濟支柱之一:日本的汽車工業。

砸已經購買的日貨不是目的,是手段。是為了打擊日貨的銷售。

但是不要傷人,也不太建議砸店,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維持需要巨額的資金,不能盈利的話,那是生不如死。所以對於有的店,不砸店有時候比砸店的效果強。

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日本企業的盈利主要是靠中國的市場。隻要讓日貨,包括日本車在中國賣不出去,日本就很容易被其它競爭對手打敗,被自己不能盈利而必須維持運轉的軀體拖垮。

關鍵是抵製日貨,砸日本車要長期化,形成長期的壓力。日本的經濟不行了,還有實力和中國對抗嗎?

對於買了日本車的車主,就算是為了自己的過去的錯誤做出犧牲吧!開戰要死人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那個時候就不是損失一部車的問題了。

如果有日本車的車主,希望通過自己的武力來保衛自己車的利益,和自己的同胞拚命或者搏鬥,這個是很不明智的。雖然不適合和過去的漢奸相比。但任何國家,和處在激情中的人群對抗,都是危險的。

所以抵製日貨就是非戰爭手段反製日本的一種努力。為了世界和平!為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大家一起來抵製日貨,砸日本車!

另附:中國對美國有巨額貿易順差,美國是中國的巨大市場,經濟戰,中國無法和美國對抗。

但中國是日本的主要市場,抵製日貨效果好。對付美國,需要用別的方法。要在全球支持反美運動,讓美國忙去吧!

日本真正的主人是部落財團們,首相和政客隻是部落財團們的利益代言人。“沙織”就是一個部落財團首領,“聖鬥士”就是流氓和打手。

世紀大講堂2012-09-15 釣魚島危機背後的中美日三國博弈【視頻】

http://news.ifeng.com/opinion/phjd/sjdjt/detail_2012_09/17/17669716_0.s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