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有爭論的,有幾種假說並存。彗星假說 (panspermia hypothesis) 是其中的一種。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有機體 (或生命) 先在彗星中形成,然後再播種到可以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上。
有機體的形成需要土壤 (即 Clay particles) 和水 (Water),土壤在這裏起催化劑 (即 catalyst) 的作用。有關國家在二零零四年進行了太空 "星塵行動" (Stardust Mission),具有人工智能的太空探測器在代號為野外彗星二號 (Comet Wild 2) 的彗星體內, 發現了一係列複雜的碳水化合物 (a range of complex hydrocarbon molecules)。此後,美國太空總署又在二零零五年進行了所謂的 "深度碰撞行動" (Deep Impact Mission),這項行動在代號為坦普爾彗星一號 (Comet Tempel 1) 的星體中,具有人工智能的太空探測器在這顆彗星體內發現了含有土壤和有機物的顆粒。
下圖:Deep Impact 太空探測器及 Comet Tempel 1 (模擬畫)
這兩項新的發現極大的支持了 "彗星假說"。在太陽係,或者我們地球所在的星係 (Galaxy) 的形成過程中,以數十億萬數計的彗星中蘊藏著大量的土壤,有機物以及水 (或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冰),它們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早期地球上的土壤,有機物以及水 (一說是地球上的水,也主要是由彗星碰撞後得來的),象一隻隻太空 "保暖箱" 懸掛在星球間。早期的生命在那裏形成,然後在通過與地球的碰撞帶到了我們的地球上,因為條件適宜,生命得到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