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病毒藥物可降低未來發生肝癌九成風險

(2014-07-16 03:00:25) 下一個

時間 : 2014-07-16

分類: 健康資訊

(中觀訊)台灣榮陽團隊研究發現,B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可降低3倍肝癌發生風險,40歲以下服用則可減少9倍肝癌發生風險,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據中央社報道,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國立陽明大學今天共同舉辦聯合記者會,發表最新「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B型肝炎,可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率及術後復發率」,研究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Gastroenterology(消化學)、JAMA及PLOS
ONE。

美女毛多不丟人 飛毛腿俱樂部大秀腿毛照
江西省委原常委趙智勇被連降7級成科員
巴士頻爆,中國進入「獨狼」出沒時代

台中榮總胃腸科醫師吳俊穎指出,研究分析2003年到2010年健保資料庫內的近20萬名B型肝炎的4萬3190名患者,1/2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病毒量及肝功能超過標準)、1/2服用保肝藥的對照組(肝功能異常)。

吳俊穎說,研究追蹤7年發現,服用抗病毒藥物組7年間發生肝癌率是7.3%、年約1%,而對照組是22%、年約3%。肝癌發生與肝功能異常及病毒量有關,服用抗病毒藥物36個月效果優於18個月。

北榮醫學研究部轉譯研究科主任吳肇卿說,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研究顯示,台灣肝癌手術後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病人比未接受治療病人的肝癌復發率的確有可以有效減少3成以上肝癌術後復發風險,並有效減少整體死亡率。

他說,世代追蹤研究發現抗病毒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病毒濃度及外套抗原基因刪除型突變種對肝癌復發影響,尤其是對肝癌分期較早的病人效果更佳。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減少術後肝癌復發,達到肝癌三級防護效果。

經榮陽團隊吳肇卿與吳俊穎研究證實,健保給付慢性B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政策,可有效減少3倍肝癌發生風險,對40歲以前、非肝硬化與無肝功能代償失調的慢性B型肝炎病人,防護肝癌發生的效果特別顯著。

吳俊穎提醒B型肝炎的年輕患者,在還沒有發生糖尿病、肝硬化時,建議除定期追蹤,也應積極治療,服用抗病毒藥物可降低未來發生肝癌9倍風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