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321

我和我身邊的故事
正文

講一講開店的故事

(2019-03-26 18:31:47) 下一個

《 講一講開店的故事 二》

很多人看不起開店,掀開了這層帷幕會讓人跌掉眼鏡架,這裏麵有太多的隱私,不能說,不便說,否則朋友沒得做。

我慶幸入了這一行是在一個不錯的時機,現在的社會變化快,時間點非常重要,譬如當年的高考,譬如出國,譬如在北上廣買房子,也包括魁省移民開雜貨店。

講實話,那些年在蒙特利爾一說開店,乖乖,馬上聯想到有錢人。二十多年前出國難,移民也窮,這個窮的慨念不好定義,拿我出國時在國內的房子做參照吧。單位房改,省會新房二樓,一百二十平米,付人民幣八萬,就這價很多家庭都嫌貴。而在蒙特利爾開店,大小店鋪都賺錢,掙的是加元,兌換成人民幣感覺特爽,利潤大,腰包也能很快鼓起來。

有人說中國人是經濟動物,不知道說這話的初衷是啥?我就覺的中國人開雜貨店,很像亞洲鯉魚進入了五大湖,吃苦耐勞,每周七天,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堅守沒有其他族裔是對手。說實在的,這比當年參加高考,百萬考生過獨木橋還是輕鬆,真想唱一句:有過高考的苦逼經曆,開店的苦我全能對付,而當年的店主有幾個不是通過高考拚殺出來的呢?


爆個雷子吧,穀歌上的這片物業和生意是我朋友前些年買的,去年一家非常類似的東東在拉娃市超過一千萬成交。該朋友也是雜貨店起家,經曆過唐人街幫廚,住地下室,一天打多份工,微薄的薪水積攢了幾年才盤下一家小店,掙了錢又買第二家大點的店,一路走來又換更掙錢的店,甚至開了大飯店,直到賣掉所有的生意和房產,包括家住的別墅才拿下這個娛樂中心。內有十二道保齡球場,幾十台台球桌,五個酒吧,室內高爾夫及賭馬,後來因賽馬協會與魁省博彩局的原因賭馬不讓搞了,但一大片場子還在。

 

[圖片]


小店換大店是當時的不得己而為之,受資金的限製,隻能先拿小店一試身手,也是當年很多開店人的打法。大店也不是單指店麵,通常是指營業額高,出錢多的店。

經營雜貨店的好處是風險小,穩當,雖然辛苦但能夠快速的在經濟上翻身,至於流行說法“財務自由”我不知道標準是什麽,但若是買下一個好店,這一目標很快就能實現。

挖到了第一桶金差不多又都轉型了,酒吧,房產,旅館,幼兒園等,畢竟過正常的日子才是真正的生活,開店隻是權宜之計。如果誰誰是官二代,富二代,不可能會起早貪黑幹這個,風裏來雨裏去,忍受著寂寞,盜竊,蒙麵人的搶劫,執法部門的盤剝,提起來心都酸,可話又說回來,開店也是充滿希望的,自己不是富二代努力努力有可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富二代,希望總是誘人的。

再穀歌一圖,這位朋友先是在遠離市區的地方買了一家旅館,後來又買買買,幾經折騰現在成了這家大旅館的老板。前幾年我和朋友也考察過旅館,一家????北克市旅遊區的旅店,跟這座很相似,也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當年便宜的時候沒買,目前市價二千萬。

[圖片]

 

更多的店主則是進入房地產,最牛的當屬雜貨店協會的某屆會長,夫妻倆都是高才生,國內頂尖大學學曆,從一個小雜貨店幹起,有錢後買了第二個,第三個。我曾在一篇采訪報道中讀到過,他最初的打算是發展雜貨店聯鎖,進入房地產是因為雜貨店的房子升值帶給他了靈感。這也印證了某網絡大嘴說的話:成功的人士往往是經過多次轉型才取得成功,早己不是當初的設想。這裏麵有偶然性,也要有過人的洞察力和執行力,最不可缺少的是那幾年雜貨店的原始積累。

無論開店還是搞其它經營,有的人喜歡單打獨鬥,有的人愛搞抱團取暖,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我是不願意合夥,性格習慣不一樣害怕鬧矛盾。

該會長有兩千套房子的時候風言風語的傳說一千套是他家個人資產,一千套是與人合夥經營。今年聖誕節期間遇上一位在美國搞房地產的朋友,他與合夥人剛賣掉美國的近百套房子,賺了一筆,準備調整一下再選項目。我問他是否準備參加另外一組,招集人是開酒吧的,這組人馬去年買了一百多套房子後,現又集資要買一個二百多套的項目,朋友說知道,不和他們摻和。我又問那個老會長現在名下有多少房?朋友說會長的精力主要是在美國,他個人的,加上他名下公司的總共有七千套,會長的個人資產,被美國XX公司審定為一點五億美元。規模大了公司的各項事務都有專人負責,他每天的事就是打高爾夫,談項目,搞融資。

 

 

曾記得美國次貸危機的時候,老會長召集過我和幾個朋友苦口婆心地想讓我們出資一起去美國買房子,那時候有些很好的地段房子便宜的一兩萬就能買下一套,大規模的譬如幾十到幾百套的收購能夠談到更好的價錢,跟著他已經在美國買下上百套房子的人在一旁可勁吆喝,反而把我嚇的跑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好的佳作,謝謝分享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