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陽,長在朝陽;求學青島,定居澳洲;愛好園藝,喜歡探險;癡迷足球,業餘攝影;崇尚藝術,欣賞美食;討厭冗贅,主張精簡。
個人資料
我的庭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探訪嵐園

(2025-09-09 15:40:19) 下一個
 
 
早就聽說過嵐園,最早是看一條短視頻時知道的。是南京的一個從事古玩生意的先生為自己妻子打造的江南庭院。園子2009年始建,曆時一年成園,嵐字取自他妻子的名字。幾經輾轉,我最終跟園主楊帆先生聯係上,並相約今夏找機會去探園。
蘭園位於南京江北新區,跟許多江南的私家園林類似,入口處清秀簡潔,仿古青瓦門廳,石梁門洞,細雕磚牆。雖簡單,但做工精細。給人以大隱於市的感覺。園名上方鑲嵌《嵐園》沙岩額匾。進入門廳,由左側入嵐園,園子小巧玲瓏,呈現一池,半亭,環廊的結構。半亭柱上有一楹聯“修竹抱山群蘭近水,清風至室初日在林”。從室內客廳,書房可一睹水池全景。園子圍繞房子布局,後園呈環繞之勢,移步異景。由於得經營古玩生意之優,園中的太湖石,花石器,石筍,雕塑隨處可見,用園主的話說,園子的好壞在於老物件,老物件之所以能流傳,就是因為好,這個好要耐看,要寓意好,要有典故。據主人介紹,其中池邊立的太湖石源於蘇州某名園。
 
園主自稱嵐園奴,園子的設計,打理全是親曆親為。主人對傳統中國園林的理解也跟大眾頗為迥異。傳統中國園林對植物種植有嚴格要求,不像現代的花園,基本上是花的海洋。中國古人講究修身養性,植物不但要能為人提供物質享受,還要寓意美好,不惹是非。這個是非就是要易打理,少問題。比如傳統的花卉樹木多選擇枇杷,石榴,柿子跟芭蕉,這些都跟它們的習性息息相關。枇杷冬天開花,春天結果。夏日來臨時果實已收獲,少有蒼蠅蚊蟲之擾。石榴花季長,秋天果實美麗,不與季節爭寵。柿子果實在冬季,在萬物凋零之際,依然光彩照人。芭蕉宜種隙地,葉大夏日遮蔭,雨天聽雨。這些都在嵐園中有提現。
 
主人在園中也多養菖蒲,盆景等盆栽,這些也提現了主人的溫文爾雅的文人情懷。我近些年走訪的中國私家花園很多,嵐園是最符合中國傳統造園理念的園子。園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為了看的。中國園林的基本理念就是自己生活的空間,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知可為而為不重要,知可為而不為才是最重要的。相比現在的網紅花園,基本上是什麽好看種什麽,這或多或少都受歐式園林的影響,也就是園子是用來看的,特別是給別人看的。這一點其實日式花園也如此,好多好看的日式花園多是廟宇中的一部分,你很難能體會到生活在園子裏的感覺,而傳統的中式園林則不然,是移山河於咫尺間,移山林於鬧市裏,移生活於花園中。
近年來中國私家花園有長足發展,這源於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傳統的造園理念卻漸漸淡出,取而代之是歐式,日式花園日盛。其實中國人的園林審美是遠遠早於,也高於西方人的審美的。明朝文震亨編寫《長物誌》是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國人的園林生活。琴棋書畫,詩酒花茶香,中國人都玩得極致。明代計成的《園冶》是世界上最早的造園專著,其中的“雖為人造,宛若天成”的造園理念,實為造園的最高境界。
 
可喜的是,現在有些造園公司大有回歸傳統之勢,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定能迎來中國園林的全麵複興。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