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菲律賓陸軍元帥帽,嘴叼煙鬥的美軍太平洋戰區統帥麥克阿瑟
對於在文革前出生的中國人來說,麥克阿瑟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麥克阿瑟,也被稱作麥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聲名顯赫的美國太平洋戰區主要將領,五星上將。1903從西點畢業,1951年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解職的48年間,戎馬一生。從一名中尉成長為美國陸軍少有的五星上將。其一生中最為顯赫的戰功是率領盟軍在太平洋陸地戰區擊敗日軍,並完成對日本的軍事占領。(1941-1945)。在之後(1950)爆發的朝鮮戰爭中,他先是率領聯合國軍(主要是美軍)在仁川登陸,後在威克島會見美國總統杜魯門,揚言要讓士兵聖誕節前回家,再到後來兵敗鴨綠江邊,終因其主張對中國東北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必要時動用核武器的主張而與白宮交惡,被杜魯門解除一切職務。
麥克阿瑟頭戴元帥帽,嘴叼煙鬥的照片令人印象極深。把他剛愎自用,獨往獨行的軍人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麥克阿瑟不是美軍元帥,他在太平洋戰役中戴的元帥帽是他自己設計的菲律賓陸軍元帥帽。1935年10月麥克阿瑟作為美軍顧問,以少將軍銜被派往菲律賓。1936年8月麥克阿瑟被菲律賓總統授予菲律賓陸軍元帥,並從美國陸軍退役。
1941年7月,珍珠港爆發前麥克阿瑟以少將軍銜重新返回美國陸軍。
1942年3月,美軍在太平洋防禦失敗後,麥克阿瑟被美軍潛艇從戰區接走後,乘飛機前往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麥克阿瑟針對菲律賓保衛戰首次發表了著名的“我會回來的”的講話,事後美國政府堅持讓他把“我會回來的”改成“我們會回來的”,但一向傲慢的麥克阿瑟沒有理會。其實,麥克阿瑟在菲律賓保衛戰中的作用頗有爭議。當時麥克阿瑟的部下,後來的美國總統艾參豪威爾將軍就指責麥克阿瑟沒有盡將軍應盡的職責。後來的史料披露麥克阿瑟曾經在戰前接受菲律賓總統的巨額錢款。
1942年4月,在澳大利亞,麥克阿瑟奉命建立了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部,部署所屬的盟軍部隊抵抗日軍南進並組織反攻。當時麥克阿瑟屬下軍隊主要由澳軍和美軍組成,但也包括少量撤退的荷屬東印度部隊、英軍和其他部隊。1942年7月23日,麥克阿瑟和家人、隨從來到布裏斯本市。盟軍總司令部就坐落在的布裏斯本市中心區,女皇和愛德華兩條街角的一座新落成不久的大樓裏。位於布裏斯本市的盟軍總司令部一直持續到1944年8月,隨後遷往荷屬的查亞普拉(印度尼西亞)。
位於布裏斯本市中心,女皇和愛德華兩條街角的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部大樓
到達布裏斯本
視察駐澳美軍部隊
重返菲律賓
接受日本投降
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會見蔣中正
仁川登陸
在威克島會見美國總統杜魯門,揚言要讓士兵聖誕節前回家
告別演說
(所有照片源於網絡)
軍旅生平簡曆
- 1899年,進入西點軍校學習。
- 1903年6月11日,以全校第一名畢業,然後被委任為工程技術兵團少尉。
- 1904年4月23日,晉升為中尉。
- 1905年—1906年,在菲律賓作為副官追隨其父阿瑟·麥克阿瑟。阿瑟·麥克阿瑟為美國駐菲律賓總督。
- 1907年,任美國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
- 1911年2月27日,晉升為上尉。
- 1917年—1919年,進入有“彩虹師”的美譽的第42步兵師,先後出任過參謀長,84步兵旅旅長,和42師師長。
- 1918年6月26日,晉升為準將。
- 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
- 1922年—1930年,赴菲律賓任馬尼拉軍區和23旅的指揮官。
- 1925年1月17日,晉升為少將(正規軍)。
- 1925年1月,返回美國任軍長。
- 1928年,率領美國隊參加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奧運會,然後返回馬尼拉任菲律賓地區總指揮。
- 1930年10月,第九軍團指揮官。
- 1930年11月1日—1935年,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
- 1932年,約2萬名一戰退伍軍人在美國政府拒絕發放其戰時服役薪金的要求後展開示威活動,後遭到由麥氏指揮的武裝聯邦部隊鎮壓,造成數名退伍軍人被殺,數百人受傷。該事件為麥克阿瑟最具爭議性的軍事行動之一。
- 1935年,出任菲律賓共和國政府的軍事顧問。
- 1937年12月31日,從美國陸軍退役,出任菲律賓陸軍元帥。
- 1937年4月,與瓊妮·費爾克洛思結婚。
- 1938年2月21日,亞瑟·麥克阿瑟四世出生。
- 1941年7月26日,以少將軍銜重新返回美國陸軍,任美國在遠東的軍隊部署。 7月27日,晉升為陸軍中將。 12月18日,晉升為上將。
- 1942年2月22日,由於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防禦的失敗,美國總統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撤離菲律賓。撤離後在澳大利亞,他發誓:“我會回來的”(I shall return) 。
- 1945年2月5日,麥克阿瑟履行其誓言,光複馬尼拉,同時晉升為五星上將。
- 1945年8月12日,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美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占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 1950年7月8日,出任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總司令。
- 1950年7月31日,訪問台灣,並與蔣中正達成同美國與中華民族外交關係。
- 1950年9月15日,策劃仁川登陸,親臨指揮。
- 1950年10月15日,在威克島會見美國總統杜魯門,揚言要讓士兵聖誕節前回家。
-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主張對中國在東北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必要時動用核武器。杜魯門恐此舉會導致蘇聯參戰而不同意。在麥克阿瑟公開指責白宮政策後,杜魯門解除其一切職務。
- 1951年4月19日,在美國國會會議之前的告別演說中,發表了著名演說——《老兵不死》。
- 1951年,5月3日在高等法院軍事外交合作委員會作證, 最後以五星上將軍銜從美國陸軍退役。
- 1952年,參與共和黨總統初選,但未勝出。
- 1962年,在其生涯最後一次參訪西點軍校,在校方頒贈給麥克阿瑟將軍勳章和獎狀,並於參加閱兵慶典後,發表著名演說——《責任、榮譽、國家》。
- 1964年4月5日,在華盛頓去世。
那是瞎話,日本投降好久,麥帥才接見日皇。據說見前日皇不知能否回來,誠惶誠恐。見後才知麥帥要保留日皇。
謝謝來訪!
看來你在布市時沒有參觀麥克阿瑟博物館。
補完課繼續種菜養花。:))
對曆史感興趣而已。周末參觀了位於布市的麥克阿瑟博物館。
謝謝指正,已修改。
第二行有個別字,請你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