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庭院

生在沈陽,長在朝陽;求學青島,定居澳洲;愛好園藝,喜歡探險;癡迷足球,業餘攝影;崇尚藝術,欣賞美食;討厭冗贅,主張精簡。
個人資料
我的庭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政治巨人高夫·惠特拉姆

(2014-10-20 21:23:02) 下一個



高夫·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今天早晨逝世,曾是澳大利亞第21任總理,任內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我們現今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華人都是40年前他政治智慧的受益者,願他一路走好安息天堂!

盡管惠特拉姆當政的時間僅3年,但後世認為他擔任總理期間建樹頗多。時至今日,許多澳大利亞有關民生的政策和方針皆於那時成形,並且持續發揮著行政效益。其中最著名的是全民健康保險(Medicare)政策。此外他有如總統般的施政風格、所追求的社會福利改革,以及國會改選失利等仍然使人們表以同情和討論。

惠特拉姆生於維多利亞州, 早年學習法律。二戰期間在空軍擔任飛行員,後從政, 1952年成為工黨聯邦國會議員。在此後的十餘年中,惠特拉姆在黨內的地位不斷提升,自19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惠特拉姆成為一位競爭黨首的有力的潛在候選人。1960年,在經過數次的大選失利後,工黨選舉新的領導層,惠特拉姆當選為新任工黨副領袖。1966年
末,工黨在大選中再次一敗塗地,隻剩下41個席次。隨後在19672月的黨代會議上,惠特拉姆擊敗對手,成為新一任工黨領袖並號召進行黨內的改革。這些改革為日後工黨的勝利提供了有力保證。不久在1972年末,新一屆大選選戰正式拉開,惠特拉姆打出了是時候了的競選口號,並作出了一係列競選承諾。終於在大選中順利擊敗自由黨政府,在時隔23年後,工黨終於奪回了執政權,惠特拉姆也成為了自1948年來首位工黨聯邦總理。

1971年,
當時作為澳大利亞反對黨領袖惠特拉姆率領工黨成員組團經由香港訪華。其間同周恩來總理會麵, 探討中澳關係發展。這在當時引來一片非議。當時正值越戰正酣,有些報紙竟然報道說工黨代表團訪問共產黨國家,或許將一去不返。可隨著美國總統尼克鬆1972的突然訪華,惠特拉姆的訪問則突顯智慧1972年大選獲勝後的第一天, 惠特拉姆就指示外交部同中方接觸,探討兩國外交關係事宜。惠特拉姆就任總理後數周內澳大利亞正式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72),並全麵建立兩國關係。惠特拉姆是首位訪問中國的澳大利亞總理(1973),因此,惠特拉姆也被稱作中澳建交之父。同時,他決定澳大利亞從越南撤軍,取消了征兵,釋放逃避兵役的人。與此同時,惠特拉姆在國內進行改革。包括給成績合格的學生免費讀大學,給單親的家庭和無家可歸的人提供福利補助,並且廢除了死刑,結束了帶有種族主義的白澳大利亞政策,並削弱政府新聞審查製度,任命更多女性擔任政府職務,同時,惠特拉姆政府啟用了新國歌。

但是由於惠特拉姆的工黨政府盡管在眾議院占有多數,但在參議院並沒有優勢,導致施政有阻力。在1974年
大選中,工黨獲勝,惠特拉姆得以連任。

在第二個任期內,惠特拉姆開始遇到困難。首當其衝的就是經濟問題,尤其是在石油危機的衝擊下,通貨膨脹及失業問題日趨嚴重,甚至政府被迫尋求到海外借債。而與此同時,弗雷澤擔任新的反對黨領袖後,更開始對執政黨發起更多的批評,這最終導致1975年
的憲政危機的爆發。1975 年澳大利亞憲政危機,總督約翰·克爾以總理無法將預算案通過參議院為由,解散了惠特拉姆領導的政府,並任命時任反對黨領袖弗雷澤為看守總理, 這是澳大利亞首次有總督使用這一象征性的權力。當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決定不予幹涉,理由是澳大利亞已成為獨立國家,其總督就是元首,而憲政危機必須由澳大利亞自行解決。約翰·克爾的舉動此後一直倍受爭議。反對者認為法律上,按照西方議會製的慣例,總督不應解散在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的政府,一個非民選的總督(滑稽的是這個總督竟然是惠特拉姆任命的,當然要走女王的形式)不應有權解散由人民選出的政府。人們至今還記得他在被免職後的演說詞“…上帝能拯救女王,但沒有什麽能拯救澳大利亞總督”。

在被免職後,在隨後的國會選舉中,工黨落敗惠特拉姆重新成為反對黨領袖。惠特拉姆 為反對黨領袖,擊敗了數次黨內有人對於他的領導權的挑戰。但在1977年的大選中,工黨雖然增加了兩席,但不足以取代弗雷澤重奪執政權。因此,惠特拉姆不久決定辭去工黨領袖,其後淡出政壇。

惠特拉姆身材高大,但他的政治智慧卓越,堪稱巨人!


1971


1973


1975


(照片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