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的冬季,我們舉家去歐洲旅行。在遊曆完著名的比薩斜塔後,我們的旅遊大巴沿著地中海北岸向西穿越意大利進入法國。自小就知道法國以藝術聞名天下,剛進入法國就明顯感覺她與意大利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
在法國遊覽的第一天是去位於尼斯市(Nice)西北大約20公裏左右的一個山青水秀的小鎮。她建在海拔500多米的小山上。山腳下的一條清清小河,將她與山下的文斯(de Vence)小鎮分開。這裏就是聞名世界的現代藝術天堂—地中海之濱小鎮聖·保羅(Saint Paul)。
聖·保羅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一世紀。從那時起,凱爾特-利古裏亞人就開始在此居住。到六世紀左右,這裏開始被荒棄。直到八世紀,為躲避戰亂,人們才逐漸在此構築城池居住,並在16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現存的古建築有建於12世紀的水房、15世紀的教堂及16世紀的城牆等。
我們乘坐的巴士在半山腰的停車場停下。我們沿公路而上,遠遠望去,小鎮就在我們右邊的小山頂上。在地中海夏日陽光的照耀下,整個小鎮就象是一艘漂浮在林海中整裝待發的戰艦,腑瞰著遠處的地中海。那高聳的鍾樓是戰艦的桅杆;那高低有秩的房屋是艦橋;那淺灰色的城牆便是漂浮在林海中那堅固的艦體了。
走近小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建於15世紀的聖克拉瑞教堂。它已拌小鎮走過了400多年的歲月,是聖·保羅的守護神。門前斑駁的石階似乎在向遊人揭示著它那久遠的曆史。再往前走,有幾棵高大的法國梧桐,樹蔭下,是家有200多年曆史的咖啡老店。店前的空地兼作寶齡球場。據說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常常在此一邊品香濃的咖啡一邊與當地人比賽寶齡球,樂此不疲。咖啡店對過,是個叫金鴿子的小旅館。據導遊講畢加索等一批藝術家曾就宿過這裏。那時他們還不是很有名,身上也沒有多少錢,往往隻能用自己的畫來抵帳。近百年過去了,當時的畫家們均已作古,可他們留給店家的畫卻價值連城了。聖·保羅也因為有這些著名畫家的光顧而蜚聲海內外。沿咖啡店旁的小路繼續向前,我們就接近小鎮的城牆了。那是當地人在16世紀為抵禦入侵者而修建的石牆,現保存的相當完整。城門不大,是個3米多高的拱門,當地人稱之為皇家拱門。門旁有一門鏽跡斑斑的鐵炮,直對著路口。皇家拱門的來源據說可追溯到14世紀的薩瓦(Savoy)王朝。當時的聖·保羅位於薩瓦王朝和普羅旺斯(Provence)王朝對峙的前線,由於地理位置重要,因而被薩瓦王朝授予皇城的稱號。沿拱門向裏走,就進入小鎮了。街道是一條窄窄的石子鋪就的小巷。我們沿小巷一路向上,巷的兩旁散落著無數家大大小小的商店和藝術畫廊。從他們極盡裝飾的店麵我們可以隱約找出從中世紀到現代各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我們剛剛從意大利威尼斯水城歸來,那裏也有無數的商店和藝術畫廊。但從他們經營的商品來看,威尼斯隻能算作藝術品的自由市場,而聖·保羅則堪稱藝術品的精品店。我們隻有1個小時的時間,看遍所有的商店和藝術畫廊是不可能了。隻好走馬觀花,點到為止。 我一向對現代繪畫感興趣,有心想買,可一問價錢,大都在3到4千歐元之間,隻好作罷,飽飽眼福而已。那可都是現代繪畫的精品,且為原件,絕無贗品。除了繪畫,各種手工製作的藝術玻璃、雕刻、金屬和木製品等也更是玲廊滿目,讓人流連忘返。據導遊介紹,聖·保羅約有70多家藝術畫廊,經營從繪畫到雕塑等各種藝術作品和手工藝品。每年來此觀光的遊客多達250萬人次。
聖·保羅與藝術結緣始於20世紀初。早期來小鎮的藝術家多為畫家,陸續也有詩人和文學家們的到來。藝術家們被小鎮狹小的街道及其充滿魅力的景色所感染,從而激發出創作激情。聖·保羅真正將自己的名字載入史冊也許要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1964年當Margurite and Aime Maegh,一對集藝術編輯、藝廊管理、藝術品商及收藏家於一身的比利時夫婦在聖·保羅建立Maeght基金會後,這裏才漸漸成為當代藝術的天堂。Maeght基金會博物館現擁有500多個大型現代藝術作品和近3萬件和現代藝術有關的文獻資料。這些收藏品,被認為是20世紀歐洲視覺藝術領域中最重要的收藏之一。與此同時,Maeght基金會還通過定期舉辦現代藝術展覽的方式,為推動現代藝術的認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成立至今,Maeght基金會已成功舉辦了上百次的現代藝術展覽,每年在聖·保羅都有各種形式的藝術展覽、學術會議和音樂會等在此舉行。小鎮雖小,卻不讓殊榮。對觀光感興趣的讀者,可瀏覽小鎮聖·保羅的官方網頁(http://www.saintpaulweb.net)。若對現代藝術感興趣,可瀏覽Maeght基金會網頁(http://www.maeght.com)。
法國,這個因藝術和香水而著稱世界的國家,還沒等我到達巴黎,就用一個人口僅有2千多人的小鎮把我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