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海話裏有個詞叫做“搞腐化”。聽著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現如今的官場腐敗,但其實與官場沒什麽關係。“腐化”的內涵也遠比“腐敗”單純得多,不牽扯貪汙,不牽扯行賄受賄,更不牽扯賣官鬻爵,簡而言之就是與金錢權利完全沒有幹係。當初所謂的“搞腐化”其實就是婚外戀,用那時候比較直截了當的講法就是:亂搞男女關係,或者說得稍微委婉一點,叫做保持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以現在的眼光看,所謂“男女關係”的問題大概不算是什麽問題。亂搞不亂搞,正當不正當,與旁人有何相幹?愛搞不搞,是個人的私事,仿佛也是個人的權利。隻要不牽扯金錢權利交易,你情我願,別人也奈何不得什麽。至多是說當事人道德淪喪不知羞恥,但反正如今這年頭積德一大筐,也換不來一分錢,所以道德那玩意兒淪喪就淪喪,現在人沒誰太在乎那個的。總而言之,“男女關係”的問題說到底也就是個生活小節的問題,所以即使是身在官場的人民公仆,單憑“男女關係”這點雞毛蒜皮怕連做個蒼蠅也未必夠格,八成是進入不了王岐山書記和紀檢委視野之中的。然而在從前,“搞腐化”卻絕非等閑小事,它是可以讓人前途盡毀身敗名裂的。
從前“搞腐化”是要有勇氣的,因為一旦事情敗露,後果是很嚴重的。所以若非當事者彼此傾慕之情升華到“死了都要愛”的境界,“腐化”是搞不起來的。當然“搞腐化”的人必須得十分小心謹慎,就像當年戰鬥在敵人心髒的我黨地下工作者一樣,不能讓旁人看出破綻來。然而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捉“搞腐化”的,總是捉奸捉雙,一捉一個準。
小時候,在我們住的那一片就曾有過幾個“搞腐化”被捉住的,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個是個中學老師,是一個女兒兩個兒子的媽。我印象中那是個挺愛抱打不平挺有正義感的女人,看見大孩子欺負小孩子,便會跑上前去製止,一邊痛斥大孩子,一邊安撫小孩子的那種熱心人。可是有一天,她被捉了奸,被剃了個陰陽頭,以後總是帶個草帽,早上很早離開家去上班。偶爾遇上熟人,也總是低著頭,避免與人目光相遇。她的女兒和兒子也跟著倒黴,總被人跟在後麵叫“搞腐化”。那個女兒大些,聽了隻當沒聽見;兩個兒子聽了,則如阿Q聽人叫“瘌痢頭”一樣,變得麵紅耳赤,氣急敗壞,可又打不過人家。隻好白白受辱。後來他們一家就搬走了。
另一個是個成都人,原來是女兵,高個子,大眼睛,長得挺好看。她那時在大學中文係圖書館裏做管理員,因與我父親熟識,還曾利用管理之便從圖書館裏偷偷借出禁書《基督山恩仇記》給父親看。她的兒子叫“黨生”,因為生日是七月一日,共產黨成立的那一天;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出生的日子比較普通,找不到特殊的紀念意義,就起了個名字叫“群生”。黨生他爸是個軍官,長期在外地。後來有一天晚上,有人在她家捉到了男人。據說那男人是躲在大衣櫃裏,雖然並未捉奸在床,但深更半夜留個男人藏身於家裏的大衣櫃中終是件百口難辯的蹊蹺事情。於是“搞腐化”的名聲便瞬間傳遍四周了。我因為常與她兒子黨生一起玩耍,之前常去她家,那事之後,去的比較少了。有一天在路上碰到她,她問我為什麽不去她家玩,我說:人家說你“搞腐化”。她臉上就罩上一層陰霾,說:“那是他們造謠,是胡說。阿姨不會做那種事。”但後來她與外地的軍官老公還是離了婚,又與其他男人結了婚(不知是不是那個呆在大衣櫃裏的男人),“黨生”跟爸走了,“群生”跟了媽,她大概受不了周圍目光,想換個環境,於是辭了大學圖書館的工作,回四川老家去了。如此,“搞腐化”雖然並未坐實,卻使她家庭破碎工作丟棄,並連累到黨生群生兄弟也被迫黨群分離了。
我讀中學時,就讀的那個中學裏也出過一對“搞腐化”的老師,鬧得紛紛揚揚。那兩個老師都是教政治課的,同在一個辦公室。男的是教研組組長,在校革委會好像還有個一官半職,能說會道,上課引人入勝。他是教我們上一屆的,但曾給我們班代課過一次。政治課本是學生最不當回事的課,但他卻能讓學生聽得欲罷不能。後來再聽我們自己的政治課老師上課,覺得天差地別,簡直沒法聽。那個女老師白白淨淨,但課上得據說不怎麽樣。而且她教的那個班級是個學習成績很差的所謂“差班”,班上頑皮搗蛋的學生多,上課紀律很差,使她經常無法正常授課,就去搬救兵,找那個男老師來恢複課堂秩序。後來有一天,突然聽說那兩個老師“搞腐化”,被捉了現行。之後就再不能上課了。女的再沒看到過,男的看到過幾次在校園裏操場邊上除草,帶個草帽,灰頭土臉,全失去了當初意氣風發的神采。再後來,男的也看不到了。值得一提的是捉那兩個老師的人,是個十分猥瑣的家夥。那家夥是學校裏的電工,臉上好像永遠抹著一層醬油,髒兮兮的。手指甲裏全是黑泥。那人平時低眉順眼,眼光與人相遇總是慌忙閃向一旁,好像怕被人看破什麽事情似地。不料原來會捉奸,而且窮凶極惡,據說捉了還不讓穿衣服,還借機對那女的上下其手。
時過境遷,如今所謂“搞腐化”一說早已成為曆史。現在的人觀念與時俱進,思想解放,男男女女,愛幹啥幹啥,不僅再不需要地下黨似地鬼鬼祟祟躲到大衣櫃裏去。而且似乎還可以將“男女關係”作為一種工具或手段,用以彌補自身能力的欠缺,另辟蹊徑打開局麵換取利益並提高知名度。
從前那些因為“搞腐化”而付出沉重代價的先驅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