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放軍裏的日本兵 (續十三)

(2015-08-10 08:18:55) 下一個

幹部評論會給淺野他們帶來了轉變,並沒有人要求他們做,但自那以後他們自發開始了學習討論會。參加學習會的包括淺野夫人等護士在內有日本人十人,外加部隊在長城附近時加入醫療部隊的兩名朝鮮人,共十二人。他們把組織學習小組學習的計劃向政治委員說了,最初先去參觀中國士兵們的學習會。士兵們正在學習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表的毛澤東的重要論文《當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政委並沒有給日本人小組指定學習材料,隻說:想學的話,可以自由地學學看。

淺野他們提出需要教材,結果日語版的《當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被提供給了他們。沈陽的民主報社翻譯的,紙張粗糙,但印刷很清楚。

雖然備有提供日本人閱讀的教材,但日本人自己不提出要求並不拿出來,從軍幹部的這種態度裏,淺野他們進一步感受到了“自願原則”的徹底貫徹。

淺野他們每天早飯前和晚飯後各學習一小時,從精讀教材入手,早上還好,晚上因為沒有電燈,將菜油倒在盤子裏,用脫脂綿做燈芯點上火,在昏暗中學習。當時,無論怎麽讀,也不懂論文到底在說什麽。而且,雖說開始了學習會,但大家的頭腦裏對共產黨的宣傳所抱有的警戒心依然在起作用,與其說是以接受的心情閱讀,不如說是常常從中挑刺:“這個說的不對吧”,如此的學習狀態而已。政委有時會來看他們,問他們:“意思讀得懂嗎?”“讀是在讀,不懂的地方多,很辛苦啊”他們說。政委聽了隻是說“是嗎?”笑笑,卻絕不深入參與他們的學習討論。

對於曾經接受過四五年之久日本軍隊教育的淺野他們來說,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消化理解馬列主義觀點的文獻。幫助他們加深理解的除了半年多以來他們在解放軍內的親身體驗以外,還有在他們中間思想最進步的H的親身解說。隨著讀書會活動次數的增加,漸漸“挑刺”的時候減少了,有時還情不自禁地會有所感歎,有的人會說“雖說說的不錯,但我們隻有這個讀物,並沒有能夠與之比較的讀物嘛。”流露出懷疑的心情,但同時又感歎“但無論如何,這個(文獻)還是很了不起啊”。淺野自身,過去在解放軍中生活的零零碎碎的片段,通過學習,變得能夠係統地理解了,對於人民解放軍的實際形象和中國革命的印象,雖說還有些朦朧卻似乎能夠整體把握了。

在克山醫院的時候,日本為什麽會戰敗的問題,常常是日本人之間的中心議論話題。他們那時認為本不該戰敗的戰爭卻戰敗了,每議論時常有悲憤慷慨的心情。學習會開始之後,話題也自動會轉向那裏。成為議論話題的是:(日本)青年將校發起的“革新”,“昭和維新”與現在中國開展的“革命”的比較。根據淺野的斷片記憶整理的當時的討論的情形,用對話方式表現大致如下:

“通過革新解決社會矛盾,就這一點來說‘昭和維新’與‘中國革命’是共通的。”

“但是,好像又有什麽地方是不一樣的。”

“什麽地方不一樣呢?”

“將校們所做的事情,總感覺規模氣勢比較小似的。”

“是這樣的。光靠軍人行動,日本的革新就能完成。他們似乎是這樣考慮的。而且隻是一部分的軍人------。那結果不就是戰敗了嗎?”

“讀毛澤東的文章,再看(日本)軍隊的做法,感覺青年將校們想的與實際做的相差甚遠,為什麽呢?”

“吸引占中國人大多數的農民參加革命,使他們行動起來。想來這是最基本的不一樣的地方。”

“可是,青年將校們不也是決意要對農村的貧窮實行‘革新’的嗎”

“也許吧。可是他們真有設身處地地為農民考慮嗎?感覺在他們的頭腦裏隻有如何掌握軍隊和政治的權利而已。”

“而我們周圍的解放軍的士兵們,幾乎都是農民。他們真的是為農民著想的。感覺農民們真是跟著革命走的。比起日本的將校們的考慮,(中國的)規模氣勢都大。”

“這也是政變與革命的區別吧。”

這是學習會開始後兩三星期左右時,日本人解放軍士兵們所到達的一個階段。一個明顯的轉變是:因為(日本)戰敗而慷慨悲憤的人,已經一個都沒有了。(待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