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來鴻

海闊天空,暢所欲言。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紫荊來鴻:亂作為,不如不作為!

(2016-07-04 10:14:51) 下一個

一、中國的曆史表明,在法治清明,社會生活公平、公正能獲得今本保障的前提下,政府官員“無為而治”最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政府官員對經濟活動幹預的越多,經濟越缺乏生氣。放眼當今世界,概莫如此。在“太平時節”,政治家過分幹預經濟無不是經濟發展的災難。

 
二、鄧小平時代是個特殊的時代。毛時代的條條框框把中國經濟製約得“奄奄一息”。毛死後,農民與體製外的城市貧民為求生存,不斷突破“法律與規章”的束縛。當時的各級官員如果“依法行政”,嚴格執行“毛式法律法規”,紅色江山必然覆滅。
 
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口號,大力支持人們突破舊體製的束縛發展經濟。鄧以發展GDP為衡量標準,大力提拔那些敢於突破禁區,也就是不依法行政的幹部,促使整個官場動了起來,“改革”成為趨勢。
 
改革舊體製,創立新體製,需要各級官員有主動積極的作為。但這不應該是治國的常態。僅不過是特殊時代的特殊情況而已。各級官員多數長於“政治”(但並非成熟的政治家),對經濟往往隻是“一知半解”,因此改革出現了許多弊病和偏頗,權貴階層的出現,經濟的畸形發展,都是鄧式改革,也就是說各級官員“積極作為”,的後遺症。
 
三、目前習刀刃向下的反腐(向著部級和部級以下),習要求各級官員“依法行政”,嚴守黨的政治紀律,都是為了束縛各級官員的手腳,防止他們在利益驅動下“各行其事”的“亂作為”,都是為了消解鄧時代的後遺症。
 
但習要使經濟轉型,從出口驅動,投資驅動轉為內需驅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就需要突破鄧時代很多法律法規和鄧模式的束縛。這就需要各級官員大膽突破,勇於探索,勇於創新。
 
習既要各級官員嚴格“依法行政”,又要各級官員勇於“突破現有法律法規的束縛”,勇於創新。這本身就很矛盾。鄧時代後期培養提拔的幹部,聽話,平庸,圓滑為主要特征。這些人缺乏創新能力與魄力,在反腐和嚴守黨的政治紀律的高壓下,明哲保身,不作為,或少作為,自然成為各級官員的首選。
 
要破解當前的困局,教授認為主要在於兩個方麵:

一、廣聚英才,在中央層麵不斷根據發展的需要進行“製度創新”。二、以GDP發展,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為硬指標,考核各級官員,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政策,破格提拔人才。迫使各級官員去探索,去突破,去創新。

四、中國現在不缺乏想當官的人,所以破解官員不作為的難題並不困難。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確保新提拔起來的”能人“,聽黨的話,甘當”核心“的”馴服工具“,這是百年來,共產黨人執政後一直沒有能破解的”歌德巴赫猜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ataoying34 回複 悄悄話 頂!必須打破框框,異軍突起,選用優才,方可成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