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北大退休教授來做客。他的一番高論頗有幾分獨到之處,今特摘要如下。
教授說:
近日緬甸大選,在中國引發了廣泛的反響。不少人認為,中緬的情況非常接近:幾十年的獨裁統治,權貴階層的存在,民眾文化素養低下,習慣於服從,缺乏抗爭性,知識階層力量薄弱等等。但為什麽緬甸可以走向民主,中國則完全看不到希望。公共知識分子們給出了許多答案,如權貴階層的阻礙,保守勢力作祟,國家缺乏民主傳統及民主意識等等。但這些都沒有說到根本。
教授認為,中緬兩國最大,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民間思維與民間意識形態的差異。共產黨執政後,曾在全國不遺餘力地進行“革命意識”教育(至今仍在繼續),曾不遺餘力地否定傳統文化,西方文化(至今還在部分繼續)。六十六年來,這種異化人性的教育已經深深浸透了幾代中國人的心靈。
現在,每個中國人遇到利害衝突首先想到的就是反抗與鬥爭(當然還有“機智”的逃避)。任何人主張協商,主張妥協,都會被人們視為是一種軟弱、一種投降行徑,一種叛徒嘴臉。
而民主製度生存的基礎就是“妥協”與“協商”。
所以,在“革命”意識深入骨髓的13億中國人中,即使開放黨禁、報禁,也出現不了民主,隻能導致暴亂與內戰。
恢複被異化的人性,培養富有妥協精神,協商意識的現代文明是中國的當務之急,是未來實行民主製度的前提條件。
黨內負責宣傳的高層似乎也隱約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意識到了否定“傳統革命教育”的危險性,所以他們努力封殺一切質疑官方曆史、揭露事實真相的各種努力。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從大趨勢看,黨的官僚們最終雖然抵禦不住“互聯網除妖降怪的魔力”。但從揭示真相,到人們觀念的徹底轉變還是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的。
根本轉變現任官員,億萬民眾的思想意識是一項艱巨的難以完成的工程,我們隻能寄希望於思想陳舊的老一代退出曆史舞台,接受了現代教育的年輕一代和他們的下一代來改變中國的命運。
另一大障礙是中共限製全國性民間組織發展,使得除了中共係統之外,沒有全國性民間組織來凝聚利益或訴求相同的人,無法形成自下向上影響決策的民主過程,而必須由中央集權決策。
結社與言論自由是走向民主的必要條件。
民主製度反獨裁,不是靠選出來的領導人想不想獨裁,而是最高領導的權力受到製度製約與監督,無法獨裁,選民更是能用選票要獨裁者下台,用不著使用暴力。
不要顛倒黑白。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是被中共摧毀的。
中共堅持反對軍隊國家化,就是為了奪權與保持權力。
林副主席就闡揚毛的「槍桿子出政權」,槍桿子與筆桿子是奪權與保持權力的兩大法寶。
中共就是要獨佔權力,哪有一點妥協的誠意?
國內民主還是慢慢來, 民生第一, 先製理一下大氣汙染, 食品安全, 腐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