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哥也有更的時候

在我憂傷的時候,是你給我安慰; 在我歡樂的時候,你使我生活充滿光輝。
個人資料
正文

沒人教他們如何退場(ZT)

(2019-08-21 15:10:18) 下一個

沒人教他們如何退場

世界從來都是年輕人的,所以人根本上最大的恐懼是變老。

一條社會新聞,隻要是“20歲美女被搶劫”一定賺足眼球,但是“60歲大媽被搶劫”就顯得沒有新聞價值。除了在那些“倚老賣老,老人痛罵年輕人不讓座”這類的新聞裏能當一回主角,這些精神灼爍、憤世嫉俗、傷痕累累卻手足無措的老人(中老年人)似乎是被社會追著趕著,趕出了視野,逼出了舞台。

他們當然是不甘心的。

六小齡童突然反映過來,要追究那些在網上罵他的人的責任。也許他隻是剛剛踩上了網絡的節奏,也許是到了這個年紀,自尊心再不能受挫了。

今天聽說了一位阿姨(絕不是太老的年紀),在這個年紀開了影視公司,投了一部微電影,四處輾轉求放映求儀式求曝光和一點版權費(我不知道一部10分鍾的無名無姓的微電影能要到多少版權費)。被比她年輕差不多3輪的人拒絕後,我想象她的尊嚴受挫,前(錢)途堪憂,帶著可憐的傲氣和長輩的自尊,最後要求年輕人去幫她複印文件,然後被送出門的時候,茫茫然在馬路上,不知道回家的方向。年輕人覺得她要麽是騙子,要麽是瘋子。我想,她隻是沒有被溫柔對待過、卻被教育不輕易放棄的那一代人中的一個。

以為好奇心搜索了一下,阿姨的經曆可謂精彩。名下有影視公司、工程谘詢公司,有網站有基金,有所謂的文化項目,還有30集的電視劇似乎萬事俱備隻欠資方。自述是一名知青家屬,簡曆中列了若幹空洞卻宏偉的名頭,受XX國委托開展過什麽項目,在XX地負責過什麽產業,擁有XX知識產權,辦公司的目的是振興中華文化。然後又看到10年內入股了多家公司,吊銷了若幹執照,打了幾個官司(其中一個明確是輸了),網站上貼滿了在各地和各種教授、專家的合影。文案和網站風格,參見中老年愛用表情包。

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他們生長的年代,沒有人教過他們放棄。放棄是可恥的,不甘心的,也是不允許的。唯有守著一點微不足道的資本,爭取一點想要的尊嚴和利益。

年輕人告訴她,可以在網上投放自己的微電影,打打名氣,或者也說了一些網絡炒作自己的方法。她眼神茫然。在他們的時代,獲取名利的方式是:出書,將自己的名字列入各種宗族名冊、《世界名人錄》,結交(哪怕是一麵之緣)各種社會名人專家學者,留下合影、舉辦各種儀式,發布新聞稿,參加各種名頭很大的競賽,拿一個證書,請各種帶“政府”字樣的單位為自己背書,以專家的身份被邀請到各處開會並留下照片。為了實現目標,他們四處奔波。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知道,網紅做一個吃喝玩樂的直播就可以攬收名利。這不是他們的年代,他們隻是在苦苦追趕。

他們不願意被拋棄,就像追著末班車的上班族,眼看著錯過了,就是茫茫黑夜,追一追,或許還有希望。

阿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的同輩中還有許多人在追趕。

一個在業界(僅僅在本行業)資曆頗深的攝影前輩,一生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那些照片,從不允許他人使用(底片),盡管在他那個年代,底片相機都是公家出資,他始終認為那些作品是個人財產。他為自己的照片出了很多影集,自己做序,自己跑去各種圖書館、高校捐書,自己寫新聞稿說自己是什麽大師、業界第一人,然後配上贈書的合影,以及自己的創作心得。他跑去北京,請國家圖書館收藏他的書,對方禮貌地將他拒之門外,最後又安保部門收下了他書。但是他跑到天安門廣場,將自己的書擺在顯著位置,拍照留念,我想,如果他用這張照片發朋友圈的話,配文應該是“國家XXXX館”收藏本人作品集,並給予高度讚賞。

難道他看不出身邊陪同的年輕人為難又嘲諷的眼神?難道他感受不到自以為的地位和身份,在更高領域如同砂礫一般渺小?難道他看不到時光荏苒,他珍藏的技術和心得,年輕人並不趨之若鶩?難道他傻嗎?

不會的。一輩子都在台上的人,哪怕下台,也要保持身段。哪怕是走出聚光燈,跌跌撞撞地下去,也隻會說自己是“急流勇退”。

前輩最後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攝影展,但是單位同意為他辦一個退休儀式。儀式上,破規格地來了許多人,每個人都被要求說一段感謝和祝福他的話。有人說“祝X老師安享晚年”,在座各人不禁按下笑意。前輩心滿意足,他全程錄下了自己的退休儀式,錄下了每個人對他說的話,以及他自己說的話。他高度褒揚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堅強意誌,他列舉了自己的成就,並且第一次慷慨地,將自己的若幹作品“贈予”了單位。獻花、合影。

盡管新來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他如雷貫耳的大名了,這些玩轉PS和高精裝備的年輕人看了他照片,也隻會承認他“時機比較好”,但是他為自己求得了一個圓滿。

生活不會給你更多了,要靠自己去爭取。這是他們這代人的處事哲學。

所以他們為了一個公交車座位、一瓶免費的油、一塊廣場舞的場地,汲汲營營,誓不罷休,既霸道又可憐。

社會的舞台已經容不下他們了,而他們還沒老透,還沒死心。年輕人埋怨他們占地方,更老的人卻還在指望他們、依靠他們,他們身後還有理還亂的社會關係和責任,他們眼前卻沒有通往更光彩處的通道。他們擔心健康會突然摧毀意誌,所以在還能據理力爭的時候,不放鬆一絲一毫。

終於到了那天,我相信,誰都不會甘心。隻是,舞台之下,是否僅有一片黑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