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農
許多年前在國內單位上班的時候,逢年過節是沒有聚餐會這一傳統,代之的是開表彰會和假借各種名義分發實物和購物劵。現在國內單位則流行發年終獎紅包和舉辦公司春節聚餐會。逐漸形成並成為流行趨勢既有不同時代人們對激勵觀念的轉變又多多少少受最初外資合資公司進入中國後的影響。
公司以前規模較小,員工不多的時期,每年聖誕節公司晚餐會,每位員工還都可以帶上一人一起參加晚餐會。結了婚的自然是攜太太或丈夫出席,而單身年青人,結了又離婚的和不再是同居狀況中的職工則會帶上男女朋友,伴侶或者是子女參加。所以那時候每年基本上都會在年末的晚餐會上見到同事的另一半,一來二去也還能叫上彼此的名字。而年輕人的男女朋友可能年年不同也沒什麽可大驚小怪的。
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也記不得是從哪一年開始,公司年度聖誕晚餐會隻對員工發出邀請職,家屬/伴侶不再是邀請之列。再一變化就是以前晚餐會所選的餐館名氣和所處地段而言相對較為“高檔”些,水族館,賭場內餐廳等,形式多樣,菜食豐富。
現在在選擇餐館上則沒有從前那麽精挑細選,餐館類型也趨於大眾化。這自然是與晚餐會每位員工的人均預算多少有關。
凡參加過以西人為主聚會/餐會的人都知道,在這類餐會上, 真正的消費並不是餐桌上的那幾道菜食,而是各類飲品,如果有吧台的話。
大多晚餐會的情行是這樣的,客人步入餐廳便可從邊上的長桌上自取一杯自己喜歡的飲料,可以是酒精類,也可以是軟飲料。然後加入人群之中,相互寒暄,聊天。西人喜好站立在一起群聊,一對一單聊。這一習慣的好處是客人們可以隨意走動,無論是有目的,還是隨興都可選擇離開當下的聊天群轉而加入另一群人之中,消失和出現都很自然,無需解釋。手捧著酒杯四處溜達既方便又隨意,見麵碰一下酒杯無論是認識不認識,彼此便可輕鬆地開啟,加入話題。
經典好萊塢電影中的男主角們大多是在酒會上遇到美顏動人的女主角,他們常常會主動地上前搭訕或是無意間碰灑對方的酒杯,開始相互認識的旅程。雖說是老掉牙的套路,但就是屢試不爽而成為電影中的經典場景。至於生活中是否可效仿,那就得看具體個人的表現,關鍵點在於運用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場麵控製和節奏的掌控。
在賓客們喝酒聊天的時候,服務生們會端著盛滿小吃的盤子穿行於人群之中,為大家提供餐前小吃,finger food 通常是指那些無需用刀叉餐具,隨手從盤麵可拿著吃的小食品。中式迷你春卷,迷你午茶點心也很流行, 受歡迎。
入座後的正餐通常是由副菜(盤大量少的開胃菜),主菜(以牛肉,雞肉,魚類為主)二道,烘焙小麵包,黃油和蔬菜色拉等則放在餐桌上大家一起分享,而不是一人一份。最後一道是甜點,咖啡/茶。如果晩餐會人均預算較高的話,還會有一道開胃湯。這便是常見的西餐菜譜食序。
在公司晚餐會上,大多情況下吃完了副菜,主食還未上桌之際,人們已離開餐桌位,重聚在一起繼續喝酒聊天,侃大山。因為點酒,點飲料的人多,吧台也開始忙碌起來。
我們華人去餐館注重的是吃飽喝足,一桌人圍在一起常常會點上滿桌的菜盤方才覺得不辜負這頓飯局。而西人聚在一起則偏好喝酒聊天,一杯酒,一二道菜便可輕鬆地聊上一個晩上,從頭至結束話題不斷,興趣不減。
公司員工多,加上又多喝了幾杯,晚餐會上不免會提及平日裏工作中的一些不快事與人,過後回到辦公室傳開於是引起不愉快。小團體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雖有形式上的不同,但其中利益關係中外相同。
為盡可能避免此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飯後酒酣間話語傳播影響,每年HR總會在晚餐會前的幾天發郵件給員工重申公司晚餐會規定,提醒注意事項。
另外考慮到大多數員工會在晚餐會上多喝幾杯不宜酒後駕車,公司還準備了一些出租車卡免費送給員工,當然前提是鼓勵大家拚車回家,不然每人一卡可是一大筆費用。
像是中國春節,聖誕節前那段時間是餐館的黃金月,許多餐館桌位早早就被預訂出去,尤其是人多的話更是要早訂。公司年度晚餐會一般是按排在12月初的周五晚上。以前也有按排在周六晚上,但員工們似乎不太願意周末再出來參加晚會,理由是要與家人在一起或是另有按排。隻要有可能西人大多希望將工作和家庭分開,周末家庭第一的觀念由來已久,誰也無意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