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

歡迎來此暢談宗教信仰,百無禁忌。
個人資料
正文

如果你有女兒,千萬別讓她太懂事

(2019-08-13 17:54:11) 下一個

中考那天,我陪表姐送小文去學校。

 

  這個休學一年多的孩子,終於願意重返校園;表姐也終於完成了一場“自我救贖”,重獲希望。

 

  當小文在校園裏跟媽媽微笑揮手的那一刻,表姐忍不住淚流成河。

 

  我一邊幫她擦去眼淚,一邊聽她哽咽:

 

  “以前我隻知道她懂事,卻不知道她微笑的背後,有那麽多我看不懂的悲傷……”

 

  說完,表姐用堅定的語氣跟我說:記住,千萬別讓你的女兒太懂事。  

 

  太懂事的孩子

 

  都“戒掉”了自己

 

  三年前,表姐決定送小文出國,朋友們都對表姐的“虎媽教育”津津樂道。

 

  女兒的乖巧懂事,表姐一度引以為豪。

 

  大家都說,表姐那句“我倒數三個數,你立刻……”頗具魔力。

 

  曾經在遊樂場,小文克製自己的意猶未盡,立刻隨媽媽離開;跟小朋友爭搶玩具時,小文不顧自己的不舍,順從地鬆手送人;周末假期,小夥伴們出去玩,隻要媽媽不允許,就乖乖在家學習……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懂事的小文出國兩年後,卻因抑鬱症被迫休學。

 

  表姐帶著小文四處求醫,醫生告訴表姐:“這是隱匿型抑鬱症,發病與性格特征、成長背景和學習壓力有關。患者總是以取悅別人為重,忽視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

 

  原來,是媽媽的“高壓政策”,最終壓倒了女兒。

 

  表姐從此停薪留職,全身心陪伴小文接受心理治療和親子關係調整。

 

  運動、膳食、睡眠、閱讀、聊天、社會交往……陪伴,滲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

 

  5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小文終於漸漸敞開心扉,表姐終於等到了女兒走出陰霾的這一天。

 

  表姐反思:懂事聽話,真的有那麽重要嗎?

 

  那部讓人細思極恐的電影《狗十三》,透徹地揭示了“懂事式”成長的紮心真相。  

 

  故事開始,父親以“英語有利於拿到直通高中名額”為由,強行把女兒喜歡的物理興趣小組,改成了英語小組。

 

  為安慰被強製打壓的女兒,父親帶回一條小狗。李玩為小狗取名“愛因斯坦”。

 

  就在李玩越來越依戀“愛因斯坦”的時候,狗卻被爺爺弄丟了。

 

  李玩固執尋狗的過程中,爺爺受傷、奶奶走失。父親,則用拳頭擺平了女兒最後的掙紮。

 

  從此,李玩用無數妥協,換來了大人眼裏“懂事”和長大:

 

  違心地接納了繼母“一番好意”找來的替代小狗。

 

  宴會上,麵對父親領導端到麵前的狗肉,淡然說聲“謝謝”,夾起狗肉吃下去。

 

  在街上和表姐遇到自己走丟的小狗,卻失去了相認的勇氣,隻說一句“好害怕它認出我”。  

 

  李玩在“你要懂事”的畸形教育中,“戒掉”了興趣愛好,“戒掉”了天真任性,最終“戒掉”了她自己……

 

  真的,孩子的天真被過早剝奪,是一種遺憾。每一個懂事孩子的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

 

  太懂事的孩子,用別人的期待約束自己,把體麵給了別人,把委屈留給自己!

 

  太懂事的孩子,外在看似活成一支軍隊,內心其實隻是一座孤島,早已弄丟了自己。

  

 

  “不懂事”才能活出“真自我”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過“真假自我”概念:

 

  “真自我”,以自己感受為中心;“假自我”,以他人感受為中心。

 

  《少年說》裏那個16歲女孩,正是一場“假自我”下的負重前行。

 

  當她孤獨地站在高台上,當眾喊出內心壓抑,全場驚呆:  

 

  “因為懂事,我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因為懂事,把自己的小情緒小任性都藏了起來。”

 

  台下的媽媽,終於淚崩回話:你不用取悅所有人,堅持做你自己。  

 

  蔣方舟也曾在《奇葩大會》自爆成長經曆:

 

  在討好型人格之下,從來不敢與任何人起衝突,不敢表達自己真實情感,不論對錯都隻會恭維。

 

  直到28歲,首次開罵某位老師後,才得以走出“懂事”的漩渦,勇敢活出真實自己。

 

  蔣方舟對此總結: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沒錯!如此才能活出真自我。

 

  米歇爾·奧巴馬自傳《成為》裏,就有很多 “任性式”成長的精彩故事。

 

  在早餐問題上,米歇爾質疑媽媽:為什麽早餐一定要吃雞蛋?

 

  全家人為此展開補充蛋白質的討論,最後女兒勝利。在以後9年裏,米歇爾的早餐都可以不吃雞蛋,而是吃自己喜歡的麵包花生醬。

 

  米歇爾稱這是第一次“蘇格拉底式的勝利”。

 

  在學習上,米歇爾抱怨老師把孩子們“發配”到陰冷昏暗的房間。

 

  正是源於米歇爾對媽媽宣泄真實情感,才有媽媽後來幾次的出麵協調。終於讓米歇爾以考試方式,插班到光線充足的班級。

 

  米歇爾說:“這件事改變了我的一生”。

 

  《無聲告白》中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的確如此。

 

  那些太過乖順懂事的孩子,壓抑自我,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

 

  隻有真實表達自己的孩子,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寬,活出真自我。

 

  “不懂事”,才能畫出獨立自由、幸福美好的人生圖鑒。

 

  

 

  有主見比懂事重要10000倍

 

  《奇葩說》第四季總冠軍肖驍,曾慷慨陳詞: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 

 

  這話,狠敲了多少把懂事當標配的家長。

 

  在心胸眼界麵前,懂事真的上不了台麵!

 

  Papi醬是網友眼裏的“神奇女子”,她用距離“懂事”十萬八千裏的瀟灑生活,

 

  詮釋了“有主見”的人生有多爽。

 

  在《我家那閨女》裏給出自己的人生角色排序: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在《拜托了冰箱》中談婆媳觀:婆婆要把兒媳當成女兒,女孩兒要把婆婆當成婆婆。

 

  這些觀點,乍看驚掉下巴,細聽藏滿道理。

 

  無論對引發爭議的人生排序,還是對看似刁鑽的婆媳位置,都見解分明,精辟入理。

 

  那些自己做主的快意人生,都來源於高度的思想獨立和心胸見解。

 

  究其根本,思想決定行為,主見決定方向。

 

  《你好,有主見的姑娘》這本書裏,那篇“二十幾歲,你也可以改變世界”的故事,印象深刻。

 

  主人公多依納,高中畢業旅行去了印度東北部,尼泊爾的貧窮與落後在她內心埋下愛心種子,開始思考怎樣幫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

 

  於是,在大多數女孩子忙著打扮和娛樂的時候,她致力於做好一名難民營誌願者。

 

  從19歲到28歲,多依納憑著自己的智慧和主見,從宣講和籌集善款入手,到身體力行辦學。

 

  最終,成全了別人,堅持了自己。

 

  多依納活成了一道光,而她骨子裏的主見,就是人生的光源。

 

  有主見的姑娘,“走過了繁華,看遍了世界。放肆地活,堅定地愛!”

 

  有主見的姑娘,用勇氣質疑自己不喜歡的,用底氣堅持自己喜歡的,精彩而無憾。

 

  李開複曾說:“做我的女兒,不必乖,但要積極,要有獨立思考、勇敢嚐試的能力。”

 

  深以為然!

 

  對於一個女孩子,思想有光芒,行動有力量,遠比“懂事”更重要。

 

  願我們的女兒,不被“懂事”所限,生活充滿陽光,不帶一絲憂傷!

 

  願我們的女兒,有能力穿越眼前的苟且,有底氣到達遠方向往的田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