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解放軍的57名開國上將中,有一名是1958年單獨授予的,他就是李聚奎將軍。
1948年4月,李聚奎擔任東北軍區後勤部參謀長兼西線後勤司令員、政委。在負責中長路以西部隊的後勤保障中,他依靠地方政府籌集物資、合理組織儲運,為我軍“取之於敵的傳統後勤保障,轉向依賴於組織良好的後勤”打下堅實的基礎。同年11月,東北野戰軍大舉入關,李聚奎組織後勤部門運糧食運彈藥,為奪取平津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時,李聚奎任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他受命組建東北軍區後勤部並出任部長,重點擔負誌願軍後方勤務。
朝鮮戰爭結束後,新中國成立石油工業部,李聚奎被周總理親點,擔當首任部長。他以毛主席麵授的用“革命加拚命”精神抓石油工業的指示當指南,帶領石油戰線幹部、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奔赴大西北,創建了克拉瑪依油田,還先後籌備、組建了鬆遼石油勘探局、華東石油勘探局和華北石油勘探處,為新中國石油工業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礎。
1958年2月,李聚奎重回軍隊,被中央軍委任命為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這年,他得以補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許多老戰士回憶六十多年前抗美援朝戰爭時的艱苦情況,常會提到誌願軍戰士“一把炒麵一把雪”,給“炒麵”這種野戰食品以高度評價。
那麽,炒麵是如何成為誌願軍主要野戰食品的呢?這件事就與李聚奎將軍有關聯了。
史料記載,1950年誌願軍過江作戰初期,經曆了第一次、第二次戰役後,對於朝鮮戰地的實際情況有了全麵了解,對出國作戰的困難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就誌願軍後勤供應而言,過去部隊在國內作戰,軍需物資多是就地籌措,可以取之於民、取之於敵。出國作戰則不同了,全部作戰物資都須從國內運過去。
在當時我軍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下,要做到軍需物資安全及時運送,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誌願軍發起的前兩次戰役中,由於敵軍狂轟濫炸、晝夜封鎖,我方的後勤供應受到極大影響,誌願軍一些部隊的口糧及副食供應難以得到及時保證。
即便有時後勤供應保障跟上了,部隊白天也不便生火做飯,以防敵機發現目標。加之戰事緊張,指戰員們日夜與敵人作戰,常常沒有時間生火做飯。
如何在天寒地凍的朝鮮戰場,解決好誌願軍戰鬥期間的飲食問題,生產啥樣的食品既便於保存攜帶,又可以隨時方便食用呢?誌願軍指戰員的野戰幹糧問題成了牽動戰、勤各位首長的一個大問題。
時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第一政委、負責誌願軍後勤供應的李聚奎,也在格外關注這一問題。
這位參加過平江起義和紅軍長征的“糧草官”在沉思中忽然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在1936年底,李聚奎所在的西路軍受挫祁連山,部隊被打散了,他不得不隻身東返,沿途乞討,尋找黨中央。途中,他曾吃過老百姓給的一種炒熟的麵粉,這種熟麵的特點是食用方便,易於攜帶和保存。
李聚奎眼前一亮,這炒麵不正適合目前前線誌願軍作戰的需要嗎!於是,他立即建議誌願軍彭德懷司令員和總後勤部楊立三部長,打算用炒麵來做誌願軍的野戰方便食品。
李聚奎首先指示東北軍區後勤部按照70%小麥,30%大豆、玉米或高粱的成份生產加工一批樣品,這些混合的米麵經炒熟後,再加入微量食鹽調料,就成了易於保存、運輸和食用的炒麵了。
彭德懷司令員和誌願軍總部的其他首長品嚐了樣品,都十分高興。樣品運到前線後,因其既可避免做飯的炊煙暴露目標,且又食用方便,頗受誌願軍指戰員的歡迎。
彭總為此專門讓洪學智副司令員給東北軍區後勤部發電報予以肯定,並要求在每月為前線部隊準備的口糧中,要供應三分之一的炒麵。
李聚奎將軍迅速將前線試用炒麵的情況和誌願軍首長的意見電告總後勤部。這件事也很快報告給了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對此非常重視,立即指示政務院向東北、華北和中南各省市布置任務。同時,他還在百忙之中,親自與機關的同誌一起動手加工炒麵。
同時,東北地方政府還專門發出了《關於執行炒麵任務的幾項規定》,專題研究部署任務。國內許多地方出現了“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炒炒麵”的動人場景。
不久,首批400萬斤炒麵被送出了國門,送到了前線誌願軍指戰員手中。炒麵伴隨著將士們浴血奮戰,打了許多勝仗。
當時分管誌願軍後勤供應的洪學智副司令員曾動情回憶:“如果沒有炒麵,就解決不了部隊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
此後,李聚奎在擔任總後勤部政委期間,一直堅持勤儉辦後勤的方針,主張從實際出發,確定後方基地建設規模,以節儉的原則嚴格財務開支,同時大力發展軍辦工業和農副業生產,補助部隊供應。
1966年4月,李聚奎調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文化大革命中遭到陷害和非法關押。1977年12月重新工作後,擔任複建的解放軍後勤學院政委。1981年7月,李聚奎退離領導崗位,擔任中央軍委顧問。1988年獲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5年6月以91歲高齡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