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教育體係是這樣子的:
一般孩子出生以後,前麵的一年或兩年大多是媽媽來帶,英國的帶薪產假可以長達 9 個月到一年。如果媽媽在半年或 9 個月後決定上班,就會送孩子去托兒所(nursery),有的媽媽會做半職的工作,這樣小寶寶一個星期去上幾次托兒所。
為什麽這樣呢?
因為英國的托兒費用非常昂貴,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這個媽媽一個人的工資可能都不夠。
2、3 歲之後,孩子就會全日或者是每半天去上一次托兒所;因為從孩子三歲開始,政府會提供一些免費的育兒費用,比如說,每周 10 個小時。
到孩子4周歲的時候,他就可以上學前班(reception)了。不過學前班也不是以學習知識為重點,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習慣學校這個氛圍、班級的秩序、和別人一起分享學習的這個過程。
到 5 周歲,孩子就需要上一年級了,這才正式地開始學習數學、英語,正式的學校教育拉開了帷幕。
5 歲前一定陪孩子做這兩件事!
第一件事:創造一切條件和孩子玩起來
英國父母經常會跟孩子一塊玩,他們也非常注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管做什麽都會帶著孩子。比如,帶著孩子去超市買菜、帶著孩子出去運動、帶著孩子去博物館。
這其實正是親子教育最好的方式——在孩子小的時候盡量多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出遊、旅行、參觀,創造條件盡量和孩子在一起。
在英國父母看來,對 3 歲之前孩子的成長來說,陪伴是最重要的;3 歲之後,孩子各方麵的能力都增加了,自我意識逐漸顯露,這時父母反倒可以慢慢退出一些,適當放手。
有的父母擔心,不受約束的玩,是對孩子的放縱。其實,玩也是一個家長和孩子互相認識的過程;遊戲過程中,孩子能自然地學到規則和界限。
比如,孩子可以通過和父母的互動了解到:什麽事情是可以做的;做什麽事情媽媽是高興的;做什麽事情是錯的,父母會不開心。
這比單純的說教更容易讓孩子體會在他人的情緒和事件的對錯,培養同理心和觀察力。
第二件事:從 0 歲開始就引入親子閱讀
英國家長往往會培養孩子一個比較好的作息時間,一般來說8點鍾就會安排睡覺了,或者說就要讓孩子準備上床了。
當然,孩子睡覺之前這段時間,往往是家庭的一個閱讀時間,就是爸爸或者媽媽陪著講一個故事、讀一本書。
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和我先生也會給孩子們讀書講故事,這是每天晚上必須做的事。
英國人非常注重從小這個閱讀習慣的養成,旨在幫助孩子從小開始愛上讀書,和書做朋友。在我看來,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陪玩”。
為什麽孩子的“玩”這麽重要呢?
? 孩子通過玩來發現自己、提高自己
孩子是通過玩來發現自己的,在玩的過程中,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並拓展認知,同時在遊戲中獲得自信心,並樂於冒險,願意去探索。
自然,遊戲和玩耍也能給孩子帶來成就感,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並能提升孩子的人際關係能力。尤其在跟同伴玩的過程當中,他通過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情緒,了解到同伴的需求,進而提升合作的意識。
這些對於日後孩子的學習以及職場都極為重要。這項能力不是孩子通過學校學習獲得的,而是在陪伴孩子玩耍的過程中自然習得的,這是關鍵點。
玩得比較好的孩子,他的童年自然更快樂,因為充滿了奇思異想,想象力,創造力,感受到了自信心和信任,那麽他的童年回憶就會比較美好。
當孩子慢慢長大,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內心不會全是絕望與委屈,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候曾經曆的美好時光,給他們一個心理緩衝,仿佛有一個“避風港”,給孩子希望和勇氣,更好地克服困難。
? 玩是家長和孩子互相認識的過程
玩也是親子關係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很多事情,其實是可以通過遊戲,或者這種玩的形式來完成,孩子其實不喜歡聽你嘮叨,或者不喜歡聽你講道理,那麽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把你想要說的道理表達出來。
比如說,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的兒子對數學特別感興趣,那麽我們就可以玩一個遊戲:在一個盤子裏麵放上不同的藍莓,一共有 10 個,然後我就說:“把這 10 個吃完了就去上學好不好?”這時候,他不會哭鬧,因為他知道把這 10 個藍莓吃完了,就應該去托兒所了。
所以,玩也是一個家長和孩子互相認識的過程,並不要認為這個孩子是我生的,我很了解他,或者說他一定要聽我的。
其實在和跟孩子玩的當中,孩子會明白,什麽事情是可以做的,做什麽事情媽媽是高興的,做什麽事情是錯的,我的父母會不開心。他也是在這個遊戲的過程當中學到了規則和界限。
對於英國的孩子來說,最主要是兩件事,一是玩,好好玩,大人陪著玩;二是親子閱讀,從 0 歲開始培養閱讀習慣。
所以,我建議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多玩,讓他主動地玩,放下家長的身段,跟孩子一塊玩。如果你跟孩子玩,請不要敷衍他,要真正的喜歡這個過程,把跟孩子一起玩當做一個難得的和孩子相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