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什麽不炫富?值得每一個中國家庭學習
(2016-11-02 20:42:50)
下一個
圈子和階層
住在街對麵的卡梅隆一家是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男主人安東尼是一家金融機構的中層管理者,太太梅麗爾是一位小學教師,收入屬於上層中產之列。可每次看到這對夫婦,發現兩個人的衣著打扮都和普通人沒什麽兩樣。
2008年年底,我所在的社區要舉辦新年派對。這也是我第一次出席正式的社交活動,所以特意花300美元租下了一件老款普拉達禮服,希望它能幫忙撐撐場麵。
我想梅麗爾也會在這種場合亮出自己隱藏很深的“實力”。可當晚,她隻穿了一件湖藍色的CK禮服,讓我大跌眼鏡。而梅麗爾對此的解釋是,選擇CK符合她的中產階級身份。
梅麗爾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山雞不會因為背上插了幾根五彩斑斕的羽毛就變成孔雀。其實,美國人也不是不喜歡高端品牌,但奢侈品的消費者大多隻限定在固定人群,比如企業金領、時尚界人士、演藝明星、職業運動員等。
美國人沒有“麵子”的說法,人們不會因為虛榮心而花幾個月的薪水去買一雙LV(路易威登)的鞋子。不僅成年人如此,年輕人也完全不會打腫臉充胖子。
有一次在超市遇到梅麗爾的兒子馬克,看他正在認真地挑選Levis(李維斯)牛仔褲的打折款。我問他為什麽不去專賣店購買剛上市的主打新款,馬克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我父母並不是什麽有錢人,即便我穿上Levis的新款,也變不成‘富二代’。再說l8歲之後我還要賺錢養活自己,那時就更沒有什麽錢買名牌貨,所以現在這樣挺好。
看著一臉淡然而滿足的馬克,我開始心疼當初租用那件普拉達禮服用掉的300美元了,愛麵子可真能害死人。
個性與品位
慢慢地,我發現美國人之所以對大牌奢侈品不那麽感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在美國能夠買到的品牌實在太多,人們的選擇麵很寬。
有一年聖誕節前,和同事珍妮去逛“梅西百貨”。因為早就聽說珍妮從祖父母那裏繼承了一大筆遺產,她平時的消費水準也和普通的打工族不一樣,所以很好奇她會給老公和兒子買什麽貴重的禮物。她很快選中了兩條男士圍巾。
我拿過價簽看了一眼,天哪,還真是不便宜呢,和臨近櫃台的Burberry(博柏利)簡直不相上下。我問珍妮:“既然價位都差不多,怎麽不給你老公買那條Burberry的格子圍巾?”
珍妮用不解的眼光看著我,拿出圍巾,從花色到樣式,從設計到質地,說得頭頭是道。
最後,她問我:“價格相差不多,性價比卻不一樣,如果換成你,會選哪個?當然是品質好的那個呀。我為什麽要為那些大牌的天價廣告費買單呢?”幾句話說得我啞口無言,美國人注重現實,不玩虛的,這點我算是領教了。
其實,美國人不願意用大牌來包裝自己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從生下來的那一刻就把個體看得高於一切,喜歡彰顯個性,標新立異,把自己搞得越小眾越好,選擇那幾個所謂的大牌,顯然並不能幫助他們實現這個目的。
2012年6月,老公所在的證券公司要舉辦一場慈善晚會,我也在受邀之列。
因為聽說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都在嘉賓名單裏。當晚,我利用兩次近距離的機會仔細觀察了兩位“領銜主演”的衣著,發現無論巴菲特還是蓋茨,都選擇了小眾品牌的正裝。
我拉住老公同事的太太索菲,問她巴菲特和蓋茨的正裝是什麽品牌,結果這位時尚雜誌的資深編輯居然也一頭霧水,找不到出處。不過,索菲對此也做出了極有道理的一番分析和解釋:
像巴菲特和蓋茨這種人物,完全不需要用一套傑尼亞來驗明正身,他們都是熱衷於慈善事業的低調之人,如果真是穿了傑尼亞,反倒顯得流於庸俗了。
個人與家庭
越深入美國人的生活,我就越覺得他們的金錢價值觀與眾不同。相較於用奢侈品來往自己身上貼金的中國人,美國人則更願意把錢投入維係家人情感以及家庭基礎建設上。
蒂芙妮是我常去的那家健身會所的瑜伽教練,日常生活中她總穿著很休閑的平價衣服進進出出,所以當她告訴我為了去看一場丹佛野馬隊的比賽,她居然給全家每個人都買了一套400美元起價的標準橄欖球套裝後,我半天都沒有合攏嘴。
我問:“蒂芙妮難道不想用這些錢給自己添置一些上檔次的新衣和鞋子嗎?”
她眨著一雙湛藍的大眼睛微笑著說:“和裝扮我自己相比,我更願意花錢為家人做一些事情。”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人的親情觀念淡薄,家庭概念也不太強,可事實上,美國人是十分重視與家人的感情聯絡的。
後來我發現,即便是收入有限、生活節儉的中下層美國人,也不會積攢一筆錢用來給自己買大牌貨,而是為家中添置、更新大件的用品。
有一次,給我們家做固定小時工的露西跟我請假,說她給家裏買了一台雙開門的冰箱,我問她冰箱是什麽牌子的,露西一臉驕傲地答道:“Kenmore(肯摩爾)。”這個牌子的冰箱可不便宜。
“對於我來說,能讓老公在下班後痛快地喝上冰鎮啤酒,讓放學的孩子們吃到可口的冰淇淋,這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看著露西那樸實憨厚的笑容,我打定主意:過幾天也給家人換一台超級好用的大冰箱。
什麽才是真正的幸福?有些人傾盡金錢把大牌穿在身上,而美國人卻用金錢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家人和家庭謀福謀利,哪個更有價值?你的答案是什麽?
作者 範琪/塞北的雪 來源 《意林》雜誌
再過30年後的平穩的生活後, 估計中國人會多一些自信和自我尊敬,到那個時候 或許會不一樣
奧斯卡頒獎典禮,整個紅毯環節談的就是沒有最貴隻有更貴的禮服飾品鞋子包包,哪位稍微不上心的,伺候她的便是“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冷嘲熱諷。
第一,美國人也炫富,但多數比較隱晦,不像在中國那樣高調,一副暴發戶模樣!
第二,美國人已經富了幾代人,所以淡然些,也實際些,所以即使炫富也是低調炫富,隱晦炫富!
第三,是否炫富也取決於年齡。年輕人總歸比較趕時髦。越是中低收入層越注重消費與收入相稱。
第四,真正的富豪勿須用身外之物證明自己。正如真正的富豪不用買保險。當然富豪也買保險,但不是必需的。而中產必須買保險,不然人家銀行都不給你房子貸款。
瑞典買新車都買和舊車一個型號,一個顏色。怕給人看出是新車。
隻有有窮根的人或或不自信的的才炫富,
國內,拆,拆 拆,就是不自信,沒知識,沒信仰 對自己過去的羞愧。
給誰看呢?讓自己心理平衡一些罷了
馬克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我父母並不是什麽有錢人,即便我穿上Levis的新款,也變不成‘富二代’。再說l8歲之後我還要賺錢養活自己,那時就更沒有什麽錢買名牌貨,所以現在這樣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