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

歡迎來此暢談宗教信仰,百無禁忌。
個人資料
正文

最好的婚姻,就是各自對自己負責

(2016-09-21 18:59:43) 下一個

  

  心之助

   
  你想找什麽樣的男人?

  我想找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靠得住的男人。

  你想找什麽樣的女人?

  我想找一個溫柔體貼,能照顧家的女人。

  在這個靠譜的時代,想找到一個靠譜的人變得越來越難。

  最近最大的熱門莫過於郭德綱和曹雲金師徒反目這出戲了。有人說,他們的對決,其實是中國的兩大規則在對決。一個是宗法製度,一個是經濟製度。

  宗法製度講的是一日為師,終日為父,沒有道理可講,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你要永遠對我負責。

  經濟製度講的是雙贏和契約,親兄弟明算賬,情歸情,利歸利。

  舉個例子:一個小孩,把家裏十幾個空酒瓶,從二十幾層樓往下扔,幸好樓下沒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他爸知悉後,把他痛打一頓,並把孩子屁股上的傷痕發到小區微信群裏,鄭重向業主們道歉。

  如果是宗法製度的角度來看,這父親做的對,就像是賈政打賈寶玉一樣:無論你多大了,在我麵前,都要做一個小孩,你是物,不是人,你給我丟臉了,惹禍了,你妨礙我了,就要打你,為什麽?因為我是你爹。

  如果從經濟製度來看,我的身體不屬於你,我的身體屬於我自己,你憑什麽要傷害我的身體?而且,作為一個孩子,我真的有傷人動機嗎?對我來說,這隻是個遊戲而已,這個責任該我來付還是應該由你這個成年人來負責,你是否對我做過足夠的教育工作?

  你用這樣的暴力對待我,是為了你自己,還是為了教會我什麽是安全的行為?你用這樣的方式能讓我明白你想讓我明白的事情嗎?也許我隻是學會了一點:不能傷我爸的麵子,否則我會很慘。

  宗法製度講的是無限責任關係,而經濟關係講的是有限責任關係。

  《懂得愛》這本書裏就是這樣定義責任的:沒有尊重,就沒有責任。因為責任必然和另外一個名詞是孿生兄弟,那就是權利。

  

  那些滿口說愛的人,可能不是真的愛你

  在谘詢的時候,我往往要聽到很多來訪者對伴侶的吐槽,聽了以後我的確很同情這樣被對待的來訪者,但當我問了這樣一句話以後,似乎問題的另一麵開始凸顯出來了:“你為自己的伴侶又做了些什麽呢?”

  這時候,來訪者往往會為之語塞,或者頓一頓又開始說,我為對方做了這個,做了那個,都快把我的心操碎了,可是他一點兒也不領情。

  我第二個問題是:“你做的這些,是他需要的嗎?”

  來訪者第二次沉默,然後會驚訝地問:“我做這些,不都是妻子(丈夫)該做的嗎?難道不是男人(女人)都想要的嗎?”或者“就算是他不想要,我這麽做的一片心,他也該領受啊。”

  為什麽隻要你動機是好的,隻要你是把一片心都給了對方,對方就必須對你也投桃報李呢?

  如果你到了一個商場,商家強行要你買她的商品,否則你就是不負責的,你會買下來嗎?更何況,很多時候,你甚至什麽都沒有做,就強行要求他人為你無限期的服務,這不是黑幫的行為嗎?

  

  

  但是,在親密關係中,這種不講理,就可以被冠以“愛”的名義,大行其道。

  

  宗法製度式的愛是身份決定權利、決定責任。

  經濟製度式的愛是利益決定權利和責任。

  宗法製度來自“母嬰關係”,孩子一出生,作為媽媽的你就沒有拒絕的權利,你必須養,你必須犧牲,所以說“一孕傻三年”說的就是媽媽和孩子完全融為一體,完全喪失了自我,眼中隻有孩子,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的去愛孩子。

  在中國的文化“融合”一直都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主題,“母嬰關係”中的“彼此犧牲”文化被大眾接受。我們擔心分離會導致關係的疏遠,獨立會導致紛爭的開始,自我會引發利益的損失。但是在人際關係中,我們發現越是強調情比利大的地方,最後越是容易發生爭吵;反而一開始把利益講明白的地方,反而能保持融洽的情感。

  

  

  

  比如郭德綱,在他心裏會想,我為你提供了這麽好的平台,沒有我的平台,你能這麽快從一個無名之輩,成為後起之秀嗎?

  曹雲金會心想:我為德雲社付出了這麽多,虧錢也要幫襯你,現在德雲社起來了,不能也讓你的徒弟多賺點兒錢嗎?

  但為什麽大家都不當麵鑼對麵鼓地說出來呢?

  因為宗法製度會害怕利益會毀掉關係,於是大家都開始內心戲,都壓抑了衝突,刻意維係一段貌合神離的關係。於是一切的一切,都成為“積累點數”的遊戲。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

  情比利大的關係,往往最後談起利益來格外的無情。很多不敢談利益的夫妻,到最後分開的時候,必然是錙銖必較,甚至連桌子寧可劈成兩半,也不能讓著對方。因為大家都有委屈,而這委屈都因為長期上不得台麵而最後把關係的所有麵子和裏子都撕破。

  

  所以責任的遊戲其實就是一句話:你不為自己負責,沒有人為你負責。

  學會對自己負責,是長大的第一步

  母愛的關係,也是在6到18個月,從18個月開始,孩子就要開始自己探索世界,你學走路時候摔的跤,是痛在你身上的,不是痛在你媽媽的身上,從那時起,我們就要學會對自己負責了。這麽簡單的道理為什麽我們在關係中總是不懂呢?

  因為我們一旦母愛不足的話,就會不想做成人。

  

  比如當年郭德綱,身無分文,要靠帶個徒弟幫他分擔1500元的房租,在北京無人收留,隻能為一兩百元一場的演出艱難度日,其實這些都是一個饑餓的無人管的小孩的意象。

  這些虧空,有兩種彌補的方法:

  第一種就是,我虧空了,長大以後,我要做一個巨嬰。在親密關係中,要人養,所有人都欠著我,所有人都不能餓著我,一旦我找到了依靠,這個人就不能拋棄我。

  

  第二種就是,我開始麵對這種饑餓感,理解我當年這種虧空帶來的絕望、無助和痛苦,理解這種孱弱的焦慮。

  

  可是,蜜糖和苦藥在麵前,誰會選擇苦藥啊?所以我們都傾向於選擇做嬰兒。

  做嬰兒的世界觀是如下:

  1、我覺得這個世界應該有公平,我不接受我有那樣的過去,那樣的童年,那樣的損失,那樣的虧空,現在我要求平反,要求補償,要求道歉!我覺得這個世界應該是這樣的:隻要我是純真的,純潔的嬰兒,大家就應該愛我。

  

  2、如果現實不符合我的想法,現實就必須為此改變!

  於是在“巨嬰”的眼裏,全世界都欠著她,她不肯接受損失,她就會對這個世界一遍遍的上訪,要求一切都恢複到好的狀態,她就是永遠的受害者,要求他人給她補償;她一生隻說一句話:為什麽是我?為什麽你們都傷害我?

  如果我們不肯接受過去,我們就會否認現在

  在一個母嬰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靜止的,一切都是有魔幻的,可以完璧歸趙的,一切都必須善惡分明,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的。但是在一個父性的世界裏,一切都是變化大的,是落棋不悔的,不講善惡,隻講利弊的,好人也好,壞人也好,能最後衝過終點的,都是情商高,能力強的。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寶寶,請先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在母性的世界裏,責任是屬於他人的,我經常會聽到谘詢室裏聽到這樣的一些話:

  父母說,如果我的孩子肯上學,我的人生就徹底解放了,我的幸福全取決於孩子;

  孩子說,如果我父母不天天逼著我,我的人生就徹底自由了,我的幸福全取決於父母。

  大家都不為自己的幸福負責,所以我們都會不顧對方的邊界,要對方為自己而存在。

  夫妻之間常年冷戰,但卻熱衷於教育孩子;孩子不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卻天天操心父母的問題;這是因為在母性的世界裏,自我是不存在的,一切都融為一體。

  這種抹殺一切邊界,將他人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的想法,在現在一直被強化。可是我們做為有那麽多差異的人,其實是無法融合在一起的,我們最好不要負那麽多責任,你也負擔不起別人的幸福和人生。

  我們正在經曆這樣的痛苦轉變,我們要學會為自己負責,在婚姻和工作當中,是互利還是彼此吞噬,我們的態度,就決定了這段關係的結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HD_sf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文章,收藏了,並謝謝了。
越live越精彩 回複 悄悄話 讚同作者的觀點,最好的婚姻,就是各自對自己負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