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

歡迎來此暢談宗教信仰,百無禁忌。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留學生最缺的能力是什麽?

(2016-02-17 00:32:04) 下一個

之前我們曾探討過中國留學生最大的問題:太乖,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但這個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少閱讀。  

文學大國的我們缺失的卻是閱讀習慣  

亞洲的學生在美國學校裏很牛——尤其是數理化牛氣衝天。我高中時參加的那些數學比賽,台上的獲獎者都是清一色的黃皮膚、黑頭發,讓我這個站在後麵的亞洲人很無地自容。但是在我的高中裏,幾乎沒有聽說過哪個亞洲學生文學學得好。  很是搞不懂我們這個以讀書為榮的民族為什麽現在沒了讀書的習慣,並且喪失了閱讀的樂趣。我們中的很多人,從小到大就讀課本上那麽一點點東西,然後就是看看報紙翻翻八卦,這大概就算是一生的閱讀了吧。  

要是問起來還很理直氣壯:“讀書有什麽用?這些東西電視上都有”、“太忙了,沒時間讀書。”在我看來,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閱讀的習慣。美國人會利用一切時間來讀書:車上,飛機上,做家務的間隙,等等。美國人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是熱愛讀書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原來美國才是“非主流的天堂”  

美國人讀書是全民性的。從收入很高的家庭到靠救濟金吃飯的家庭,都有讀書的習慣。在得梅因,隻有非常窮的人才會坐公車,因為每家都有車。我每天在坐公車的時候都會觀察車上的人,發現大部分人都拿著書在讀。  

記得是剛入春的一天下午,我上車後發現錢沒帶夠,正在窘迫時司機喊了一嗓子:“誰有零錢?這個姑娘忘帶錢了!”我一轉頭,發現車裏那些灰頭土臉的流浪漢,還有那些裹著不合身的大棉袍的大媽們幾乎同時抬起頭來——他們手中基本上都拿著一本書!馬上,一個拎著大蛇皮袋子的流浪漢打扮的人放下了手上的書,從口袋裏掏出了一把硬幣:“來,給你。”我感激地接過錢,忙說“謝謝!謝謝!”。他微笑著擺擺手,又坐回去看書。他看的是一本泛黃了的《聖經》。  

我不會忘記那些夏日的下午,在我跳上車,交完錢後,坐在座位上觀察那些乘客。我看見,明媚的陽光透過窗外的樹葉,星星點點地在那線布滿皺紋的老婦人的臉上跳躍,在她們的那些打開的書頁上舞動。到了該下車的時候,這些窮苦的老婦人小心地拿出書簽來,夾在書裏麵,然後把書放進她們破舊的包裏。仿佛那一木書是什麽聖物一樣。  

公共汽車是一個小小的社會。這裏隻有買不起車的窮人,還有非常少量的一些不到開車年齡的學生。得梅因是個小城,所以大家往往都認識,每次上了車,和熟人打一聲招呼,乘客們就坐下拿出一本書來看。  

不同文化的碰撞  

我一直認為這樣做對眼睛不好,但美國人似乎壓根兒就沒有這種觀念。“莎拉,你這樣會把眼睛看壞的。”在我們去體育館打掃衛生的路上,美國接待家庭裏的妹妹莎拉打開了車後麵的燈,在搖晃的車廂裏借著那一點昏黃的燈光看書。“誰說的,”莎拉搖頭,“我一直這樣看。”我不是提倡在車內看書,但是這種抓緊一切時間讀書的習慣的確令人驚歎。  

當我和我的接待家庭一起在佛羅裏達州的奶奶家度假的時候,一天晚飯後,奶奶忽然說想讓我們全家一起玩智力遊戲。我、莎拉還有克裏斯汀都在房間裏看小說。我們三個人都答應了,但是沒有一個人動。  

後來還是美國媽媽過來勸我們:“奶奶好久都沒有和我們在一起玩遊戲了,咱們都去玩一玩吧。”於是,我們三個人沒精打采地走到外頭,坐在地上開始玩那個遊戲。遊戲實在是無聊,但我們也不好擾了奶奶的興致,隻有繼續玩下去。  

忽然,莎拉很氣憤地叫了起來:“放下!把書放下!”我抬起頭來,看見接待家庭的爸爸正偷偷地把藏在沙發底下的書拿起來看。“你們先玩你們的唄,到我了我就出牌,”爸爸嬉皮笑臉地說,“什麽都不耽誤。”“不公平!”克裏斯汀也叫了起來,“憑什麽就你看書啊。”這時莎拉氣鼓鼓地站了起來,走進房間,還把門一摔。  

“莎拉!”關國媽媽不滿地叫了一聲。“莎拉走了,我也不想玩了。”克裏斯汀抓住機會,馬上站起身來進房間看書。我轉過身來看看關國爸爸,他已經坐在沙發上在看書了,還把身子轉了過去,生怕別人又打擾他。美國媽媽無奈地搖了搖頭,馬上轉過頭來對說:“Gogo,咱們三個人玩吧。”我隻好點了點頭,繼續玩那無聊的遊戲。  

我非常佩服妹妹莎拉的一點就是她的讀書習慣。她幾乎是以每天一本書的速度在讀書。她是完全離不開書的。每周末她都去圖書館借上七八本書,一周以後去還,再借新的,她在海灘上曬太陽的時候戴著墨鏡看書,在超市工作的時候利用二十分鍾的休息時間看書,在課間看,在等人的時候看。  

全家學霸的好友  

我的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克裏斯汀娜,來自一個非常優越且受教育程度非常高的家庭。她的父親斯坦福畢業,她的母親曾經是一名記者。在她去愛荷華州立大學榮譽學生新生報到的時候,她的家人把我也帶了去,好讓我更了解美國的大學。  

那天早上,我、克裏斯汀娜和她爸爸坐在教室裏聽輔導員講解——她的媽媽還在家裏,下午開車過來。我記得輔導員提到了一本書,並且希望學生們在暑期看完。克裏斯汀娜的爸爸當即拿出iPad,上了亞馬遜網站,在一分鍾之內就把實體書買了下來。他還小聲地對克裏斯汀娜說:“嘿,發個短信給你媽媽,告訴她我己經買下了實體書和電子書,並且己經把電子書發到她的kindle(亞馬遜網站發行的電子書)上了,所以她現在就可以看了。”  

這種高科技、高效率的閱讀非常令我震驚!網絡與電子書的普及能夠節省下來多少時間啊!但是震驚之餘,我還是有些不解:這是克裏斯汀娜的作業,為什麽她的全家都要看呢?她的家人工作都很忙,他們有時間看嗎?  

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問了克裏斯汀娜的媽媽——傑西卡夫人——這個問題,她一臉驚:“我們當然要看啊!我們要是不看的話,跟克裏斯汀娜不就沒話說了嗎?”然後,她故意放低聲音跟我說:“那樣她就會嫌棄我們這對老夫老妻不與時俱進了!"“嘿!”克裏斯汀娜哈哈大笑,“我可不會嫌棄你們的!”  

書籍,在關國的家庭中是一架橋梁。每天飯後,家庭成員就會聚在一起,討論自己正在閱讀的書籍,從而使家庭成員的關係更加親密。  

美國學生的讀書習慣  

我的朋友可拉,AP成績幾乎都是滿分,SAT和ACT的成績也近乎滿分,當我問到她到底是怎麽學習的時候,她簡單地回答:“就是讀書啊。”  

在美國,想要取得好成績,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美國人重視批判思考與獨立寫作的能力,而大量閱讀則是培養這種能力的最好途徑。所以美國的學校在學生很小的時候就要求學生讀經典作品,而且是大量地讀。  

那麽,我們會不會想: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讀得懂像是《奧德賽》《罪與罰》這樣的作品嗎?  伊塔洛·卡爾維諾,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這種青少年的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實際作用,原因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或形狀,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比較的措辭,把這些經驗加以歸類的方法,價值的衡量標準,關的範式:這一切都繼續在我們身上起作用,哪怕我們已差不多忘記或完全忘記我們年輕時所讀的那本書。”我們在成熟時期重讀這本書,我們就會重新發現那些現已構成我們內部機製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盡管我們已回憶不起它們從哪裏來。這種作品有一種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會被忘記,卻把種子留在我們身上……  

的確,小時候讀的東西,在長大後可能不記得細節,但是對於那些還沒有進入社會的青少年而言,經典以一種震撼人心的方式塑造著孩子的性格,告訴他們什麽是善與惡,什麽是人性的矛盾。而這些書,在成年後重讀,能夠獲得更多更深刻的感受。  

Central Academy的日常  

吃飯的時候讀書,是Central Academy學生的常態。  第一次帶美國的媽媽去Central的時候,正好是午餐時間.因為Central不是一所完整的高中,所以沒有食堂,所有人都帶著午餐,在自習區或者坐在走廊上吃飯。我們走進去的時候,雖有打鬧的、踢自動售貨機的孩子,但是大部分人都坐在沙發上或者地上看書。  

我記得非常清楚的是,有一群坐在地上的女孩圍成一個圈,其中的一個正在大聲地朗讀莎士比亞的戲劇,其他的女孩都在仔細地聽著,時不時咬一日手裏的三明治。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麽熱愛讀書,而是Central有每天讀二十頁書的任務,而且小測試不斷,我讀《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時候,有一次拖到周日晚上還有幾百頁沒讀,網上連個好的總結都找不到,當時急得我直跳腳,後悔這周沒努力。  

但是當我給在美國的其他中國留學生打電話時,大家連作業都沒多少,更不用提讀大部頭的小說了。我感歎:好學校真的就是不一樣。而這“好”字,恰恰就體現在閱讀量上。  

美國高中學曆史的style  

當我在美國高中學曆史的時候,曾經不停地回想在中國高中學到的方法:畫表格,理時間,編口訣。記憶、記憶、再記憶,但是完全沒有效果。美國短短的曆史,課本卻有一千多頁,老師還打印出大量的文獻讓我們閱讀。但是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曆史,課本就是那麽薄薄的幾冊,完全沒有細節,僅僅是記概念,記定義。  

剛開始我怎麽也讀不進去,後來每天晚上讀一章,後半年才算讀得進去了。可是那麽多東西,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重點,而且老師也不給畫重點。我很苦惱,於是給我可拉打電話。她高二的時候選的AP美國曆史,輕鬆地拿了滿分。  “可拉,我快死了!”我一開口就說,“這破曆史怎麽這麽多東西啊!怎麽一點重點都沒有啊?”她有些不解地回答:“有了重點那還是曆史嗎?曆史上的每件事都很重要啊。”  我有些抓狂:“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考試的重點是什麽?”她不屑地一笑:“哈!你這個中國人!”“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特功利,但是我們以前不是這麽學的。”我無力地說,“我真的快被折磨死了,你趕快告訴我,你是怎麽學的?”“你把那課本從頭到尾讀一遍唄。”  可拉說,“我就是這麽學的。”“可拉!”我震驚了,“這書這麽大,一千多頁,起碼有好幾磅,書都能把我砸死!讀完這書我都有孫子了!”“你別急啊,慢慢讀,我有時候也讀不進去,”可拉說,“我一般就是讀幾個小時,然後下樓做做家務什麽的。”  我還是不甘心:“難道就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嗎?就沒有個提綱什麽的能讓我背的嗎?”可拉有點急了:“你這人怎麽這個樣子啊!你不能這麽學曆史!你難道不認為那些細節才是曆史的精華嗎?那些故事非常有意思嗎?你現在背了,以後肯定會忘了的,那樣有什麽用呢?曆史是很有意思的東西!”她說的的確很有道理,但是對於我而言……  “那你在AP考試前是怎麽複習的?”我不放棄,“有什麽特別的方法嗎?”“有!”可拉說。“什麽?”我激動了起來。“我把曆史書從頭到尾又讀了一遍.”  

我頓時感覺沒有了希望,隻好回到那本厚厚的大書裏,一點一點地讀起來。可拉的話是對的,其實我在內心裏也沒有期望她告訴我一條捷徑,因為那樣的話,可拉就不是可拉了,可拉就不是那個讀薩特、康德、黑格爾的可拉了。  

作為Central Academy最優秀的學生,作為連Central Academy的老師們都尊敬的學生,可拉是有她學習的方法的。而這種方法,就是單純地閱讀,大量地閱讀。  

不閱讀即是野蠻  “不讀書的人,是沒有潛力的”他們會永遠保持他們固執的想法,不去接受新的思想,他們無法進步,即使數理化再好也無法補充閱讀的空缺。  

很多人認為美國人笨、智商低、數學差,但是美國人的情商卻很高。這種高情商,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培養的。所以美國人也許不會編進程,做軟件,但他們能夠駕馭那些掌握專業技術知識的人。這和自己有這種能力又有什麽區別呢?  

在現在的中國義務教育中,應當加進大部頭名著的閱讀,而非僅僅幾篇節選的閱讀。這一點台灣就做得很好。不要被數理化的優秀蒙蔽了雙眼,讀書才是強國的根本啊。  

來源|《美國,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王逅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nanax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的語文教育主要是精讀,課本上就那麽幾篇課文,很仔細的分析、閱讀。美國這邊主要是泛讀,一個學期的英語課要讀好幾本名著。
Angry小鳥 回複 悄悄話 之前我們曾探討過中國留學生最大的問題:太乖,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但這個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少閱讀。 
================================================
而缺少閱讀的原因是因為缺乏閱讀興趣,而缺乏閱讀興趣的更深層次原因是缺乏精神需求,缺乏求知欲與好奇心。閱讀是種精神需要,求知欲與好奇心也是精神需要。

因為缺乏精神需求,所以國人閱讀往往是出於實用目的(學習,工作等)的被動閱讀,而出於興趣的主動閱讀少。

缺乏精神需求恐怕是中國人的代表性的國民性。具體表現就是實用主義和物質主義,結果就是看問題看生活簡單粗糙,社會缺乏倫理與秩序。

愛不愛閱讀和天性有很大關係,不光是培養的問題。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問題說得好,我個人覺得。
maturedpeach 回複 悄悄話 最缺的能力就是用母語寫文章連段落都不會分,還恬著臉說這說那
longmarch 回複 悄悄話 最缺乏的就是分段能力。
lio 回複 悄悄話
說句不中聽的,樓主閱讀的書都是你寫的這樣不分段落?


吉祥一家人 回複 悄悄話 分分段。
hagerty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留學生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缺乏主動行動的能力。 中國人想得多,做得少。
窈窈 回複 悄悄話 能發表這樣言論,我也是服了。數理化好能推出這些人閱讀不行?閱讀多的人就一定文學功底好?無論是做何事,都是要有悟性的,好不好?
也不能以偏蓋全,打擊一大片啊!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寫文會分段嗎?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應試教育中聰明的孩子照樣在讀書,就我和小留學生打交道的感覺,我覺得他們普遍最缺的是社會責任感,以為分數好就一切OK了。
我的美麗哀愁 回複 悄悄話 過多的上課時間和課外作業占用了精力 看書看的都要吐了 閑下來的時間少 跟弟弟妹妹朋友同學玩耍下 看點有意思的動畫放鬆 就又該上學了 愁
Blue-Crab 回複 悄悄話 你的生活圈子可能都是學理工的。在我的同學朋友中有好幾個在北美大學教人文科學,有一個在一個很好的學校英語係做教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