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

歡迎來此暢談宗教信仰,百無禁忌。
個人資料
正文

華裔媽媽的種族難題:我兒子是華人嗎?(圖)

(2015-12-31 01:13:17) 下一個

 

  一些華裔媽媽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已經不承認自己是華人,然而家長卻不能接受這樣的觀念,這樣的難題究竟如何破解呢?

 

 

  移民第二代往往難以人情自己的種族身份

  《紐約時報》發表了一位華裔媽媽的文章,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種族身份的故事。

  直到試著給五歲的兒子解釋什麽是種族,我才意識到自己對種族的了解原來如此之少。我們的家庭背景似乎也不算太複雜:我是華裔美國人,我丈夫是白人,一個有英格蘭、荷蘭和愛爾蘭血統的美國人;我們有兩個孩子。五歲的兒子知道我父母出生在中國,知道我有時會說廣東話。他曾經去過香港和廣州,見過他的公公,也就是我父親。但那天我問他是不是華人,他說不是。

  “你是華人,但我不是,”他很確定地告訴我。“不過,我吃中餐。”我不得不停下來想了一會。怎麽才能讓他明白,我談論的東西和飲食、文化遺產或者我們在哪裏出生沒關係?(我本人來自紐約皇後區。)我幾乎沒什麽可以拿來對他描述種族的依據,除了我竭力避免談及的一點:我們的長相,以及其他人因此如何對待我們。

  不用我講,兒子很可能也知道,我們長得不一樣。我和丈夫的基因在他那裏得到充分混雜;他曾被認作克羅地亞人和意大利人。在他的一生裏,他將不止一次被問道,“你是什麽人?”但是在他自信地斷言自己“不是華人”的時候,我有一種自私的欲望,想讓他用一種涵蓋我這邊基因的方式描述他自己。然而,我知道輪不到我來告訴他,他是什麽種族身份。今天他可能覺得自己是白人;明天可能覺得自己更像華人。再以後,可能會覺得,嗯,兩者皆有。這事除了他,還有誰能說了算?

  種族身份可能是變化的。情況必將越來越如此。皮尤研究中心於6月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多種族美國人的人數在增加,速度是全國人口增幅的三倍。如今,近一半的美國混血兒不滿18歲,大約7%的美國成年人可以被認定為多種族,盡管他們可能不會自稱混血兒。這個群體永遠不會覺得需要把人劃歸到具體種族這一點和自己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對自己是誰的看法可能每天都在變,具體要看他們和誰在一起。

  此外,美國對種族的定義也一直在變。首先,環境很重要:1870年,生活在保留地的混血美國印第安人被算成印第安人,但如果生活在白人社區,他們就會被算作白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誰是“白人”的定義不斷演變:從19世紀70年代到上世紀30年代,有一係列衡量來自中國、日本和印度的亞洲移民是否屬於“白人”的法庭裁決。它們常常用裁決的形式改變定義,為的是拒絕承認另一個群體有資格申領公民身份。當混血兒變得更多見時,情況也變得愈發模糊不清。在奴隸製廢除之前和之後,美國人口普查局認定的“有色人種”和“黑人”也各不相同,有些時期還包括針對混血兒的小類,所有細微之處往往是由人口普查員隨意決定的。1930年,本土主義說客成功地讓墨西哥人在人口普查表上正式被歸為非白人。在那之前,他們一直被認為是白人,能夠獲得國籍。到了1940年,國際政治壓力迫使這一決定被推翻。直到2000年,人口普查局才開始允許人們在描述自己時選擇

多個種族類別。但該機構依然隻承認五個標準種族類別:白人、黑人/非裔美國人、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亞洲人和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島上居民。

  族裔構成了美國很多社會和政治決策的曆史基礎。但就連人口普查局自己也承認種族類別是會變化的,認識到種族不是一個固定的“量化”值,而是不穩定的。在美國,不管是白人、黑人還是亞洲人,其種族都不是單一的,而且從來如此。每個人的背景都可以進行更細微的拆分:海地-夏威夷、墨西哥-薩爾瓦多、古巴-中國。當開始像我家一樣,種族背景各異的人走到一起時,種族的很多製度意義消失了,反倒成了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種族身份重新表現出的不穩定性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讓一切回到了種族和種族主義被製度化之前的狀態。

在我生活的舊金山灣區,曾帶有貶義的詞hapa成了日常用語的一部分。這個詞來自夏威夷語中表示“一半”的詞,這個外來詞匯長期用來指有混血背景的人。在我兒子的學前班和幼兒園班級裏,hapa正在迅速地成為常態,因為學生中混血孩子太多了。這個詞含有一種力量:是對領土的收複,是一種自主決定。在我看來,把hapa作為一種種族定義的想法體現的是包容而非排斥,因而是朝正確的方向邁出的一步。這個詞目前主要用來指有一部分亞洲血統的人,但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來指代所有混血兒。而且這個詞往往是人們在界定自己的身份時可以使用的一個選擇,而不是外部強加的。

  大家知道,這其中是有差別的。為了曠日持久的Hapa Project,藝術家兼電影製作人基普·富爾貝克曾遊曆全國,給成千上萬名混血兒拍照。該項目的一個關鍵要素是,拍攝對象自己發聲。一名女子對觀察員說:“我是有色人種。但我不是半個‘白人’,也不是半個‘亞洲人’。我完全是‘其他種族’。”在這裏,種族細分受到了抵製,人們把敘事掌控在自己手裏。富爾貝克自己也是一名混血兒。還是個上小學的孩子時,他就有了這個想法。他說自己當時無法麵對他口中那個“隻在其中一個框裏打鉤”的問題。我們在這裏討論的不是去掉選項,或僅僅是增加更多的選項,而是創造更靈活的選項,能在未來承載更多含義。

說到種族身份,我自己家將會出現讓我吃驚的情況。皮尤中心的研究顯示,有亞裔白人混血兒認同自己是白人的可能性,比認為自己是亞裔的可能性大。這一發現讓我坐直了身子。我從沒想過兒子可能隻會認為自己是白人。我被迫更仔細地思考,真正讓我對此感到不舒服的是什麽:不是我想讓自己的兒子經曆歧視,但如果他們真的選擇認為自己是白人,那麽我想讓他們知道,關於在美國作為一個少數族裔的一些事情。還是個孩子時,我極想融入。年輕時,我學到了如何保持自己的不同身份並以此為榮。在身為“其他種族”的經曆中,珍貴的教訓是要有意識:要學會更認真地聽,因為在有機會開口前,你已經聽到別人說了你什麽。

  但事實時,我沒法告訴孩子們怎麽去想:認為自己更多的是白人而非亞洲人、更多的是亞洲人而非白人、兩者都不是、兩者都是,抑或是其他。我隻能告訴他們我怎麽考慮自己的身份,並認真聽他們想要告訴我的話。如果這都不是在奉行良好的種族關係,什麽才是?雖然我很討厭承認這一點,但他們選擇的身份不一定和我有關係。因為我的兒子將會決定自己是誰,而不是自己是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看新聞 回複 悄悄話 是美國人,不是白人,也不是華人,是白黃混血,也是一個種類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駱家輝 的第一立場也許是華裔,
他為美國服務當然要忠於職守,為美國利益而行事,
。。。所以他作為美國駐華大使很為難,幹脆不做了。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我的幾個成人孩子都是美國出生的,
都認為自己是美籍華人,他們都是雙重認可!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關鍵在美籍華人和華裔美國人的區別。第一代心裏走的是前者,下一代走的是後者。孩子們自然不當自己是華人,而是美國人。有自豪的華裔血統和習慣的美國人。好比駱家輝,他的第一立場是美國人。美國利益之內,或許有華裔非華裔的矛盾。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多年、中國人為何沒有學習到英國人的霸氣???
大概是在1840年被英國人的鴉片戰爭打怕了。。。
545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駱家輝了不起,他有美國人的觀念,他在公眾的場合大聲說: “I'm proud of my Chinese heritage!/我為有中國傳統而驕傲!"

任何一個有社會科學知識的人,都不會同意否認自己的傳承!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是華人嗎?"
這是愚蠢華裔媽媽的種族難題,
“華人”是一個種族的傳承,與你在那裏生活沒有關係,

英國人比中國人堅強多了,他們一直為自己的英國種驕傲,
我的美國同事們,常常自傲地說 “my ancestor came from England/Ireland/Scotland",
他們為傳承而驕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