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長傅瑩12月21日在美國《赫芬頓郵報》發表了題為《貧困仍然是中國的主要敵人》的文章。文章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中國人均GDP隻有美國的七分之一。填補這一差距還需要50年的時間。
文章稱,中共提出的“小康社會”目標是到2020年,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確保所有家庭都能夠達到相關標準。1979年,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的時候,中國人均GDP僅為270美元。經過過去三十年時間的發展,在2014年,人均GDP已經增長到7575美元。
但是,以360美元年收入的中國貧困線標準來看,中國仍然有7000多萬人處在貧困線下,這一數字甚至要多於全英國的人口。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貧困標準還要遠低於西方標準。如果遵循世界銀行定下的日均1.9美元的收入標準,中國的貧困人口甚至要超過2億。
因此現在存在於中國和“小康社會”之間的最大障礙就是貧困問題。換句話說,未來五年時間裏,平均每年中國需要幫助1000萬人擺脫貧困的困擾。
傅瑩指出一些美國朋友經常擔心中國可能與美國競爭全球影響力以及中國想要將美國排擠出亞洲。但是,外界對於中國的看法傾向於判定其是否會跟傳統大國一樣,卻沒有真正地了解中國。他們經常過高估了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而低估其麵臨的挑戰。實際上,雖然中國經濟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就質量來說還很落後。比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中國人均GDP隻有美國的七分之一。填補這一差距還需要50年的時間。
而且,雖然中國人口占據全球的22%,在醫療保健上的花費卻隻有2%,遠落後於美國的13.6%。排名全球前十的大學中,有8家位於美國。而中國最好的北京大學也隻排在第39名。
傅瑩認為西媒不斷炒作中國第一的目的,一方麵,將中國定格為世界經濟舉足輕重的力量,一方麵又把全球資源供應緊張等問題歸為中國的責任。
中國外交部王毅今年6月在接受《洛杉磯時報》采訪時也說:“我們聽到的第二個被扭曲的觀點就是,中國要和美國平起平坐。這並不正確。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雙方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們的目標是,在建國100周年,也就是2049年時,中國可以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即便到了那時,中美之間的差距也還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