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領袖評價問題的倡議。

(2015-04-10 01:43:41) 下一個
各位大俠:有感於因畢福劍事件而重新抬頭的評價領袖的時髦,敝人鬥膽倡議:各ID自我約束,避免在兵壇挑起關於黨史和領袖評價方麵的爭論。理由如下:

一,對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的評價,很難客觀。
首先評價的目的和評價的標準本身就帶著很強的主觀性。其次,即使在共同的目的和標準下,也應放在一個較長的曆史階段中去考慮才能更相對客觀。而且其結論也必然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即一分為二的。

二,評價領袖人物所產生的負麵效應大於正麵效應。
與過去任何時期都不同,目前種花家麵臨的迫切任務是如何擁抱世界的未來。這要求文化上和思想必須要有超越性的發展,以最先進的包容性和建設性來互動於全球文化的多樣性。其工程之浩大前所未有,種花家的任何曆史思想和旗幟都無法獨立擔當這一使命。而評價領袖的爭論所造成的撕裂作用有害於內部環境的和諧,一國如此,一壇亦如此。

三,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如何處理各主體間的關係,種花家有著非常優秀總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國兩製”,“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新型大國關係”,“合作共贏”,等等,無不閃耀這一傳統智慧的光芒。於外如斯,於內亦如是。從鄧至習,曆屆班子都不對領袖做出極端性的評價。僅憑個人猜測,在兵壇,大家所求的同應該是心情愉快。或者更高級一點,站在華人的角度,期待和參與種花家的複興。或者視野更寬廣些,喜看世界走上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

以上當否,歡迎拍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鐵森

----請你多幹點事實,少談點主義!要知道:實幹興邦、空談誤國!我再奉勸你一句:愛國千丈、不如報國一寸!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灜客

----鄧不夠遠慮的就是沒把老毛釘死在文革的恥辱柱上!而隻拿四人幫四個老毛的小嘍嘍頂罪!剛結束文革時是可以辯論的,四千老幹部的大會就是一次有益的討論。但是鄧沒有聽取大多人的意見,留下了現在毛左沉渣泛起的機會。至於鄧的不許討論是改革十年之後的事了,那時這麽做是對的,否則會影響改革發展,現在討論更是等於直接攤牌,更會影響深化改革的步伐!還是用經濟基礎帶動上層建築的道路更穩妥!前後三十年不相互否定開了個非常惡劣的口子!就不要再朝此發展了!
鐵森 回複 悄悄話 現在才是評論的好時機,因為人們有了“走社”與“走資”兩方麵的經驗。“改開”初期人民尚無“走資”經驗隻有“傳說”。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沈成涵】的評論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人說得一點也不錯。改革開放的初期搞清這些曆史問題和理論問題成本最小,即使有一些對立,相對容易解決。到了現在各種社會矛盾激化,社會對立已接近爆炸的臨界點。比如,現在的不少毛粉就是那些社會變革中的失意者,他們對今天的政策不滿,由此產生對毛的感情。如果當年公開那些曆史資料,就沒有力量巨大的毛粉了。當時有不少人天真地認為,經濟發展之後,社會不滿就會減少,事實證明,經濟發展了,但不滿的人越來越多,抗爭也越來越強。現在的維穩費不知道是當年的多少倍。麵對大是大非問題,不是你不承認,它就不存在,而是你去積極地厘清,平息人們心中的憤恨,問題才能慢慢化解。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修正】應該是:四千老幹部對黨史的一次民主評議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亂源在於鄧的“不爭論”,造成今天的一筆糊塗賬。世上的雞毛蒜皮的事情可以忽略,大是大非問題一定要清清楚楚。

----你這才是唯恐天下不亂!鄧的錯誤是把文革的罪惡推給爪牙四人幫,而替老毛脫罪!當時黨內七千人大會上絕大多數老幹部都是譴責老毛的,文革及其他罪孽都應該是老毛負責的。
而鄧在後來的”不爭論“是對的,因為一爭論就分裂,國家就會亂。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隻要經濟改革持續深化,如果經濟上已經是資本主義了,那政治上的改變還會遠嗎?這叫溫水煮青蛙!習現在蹦出來說什麽”前後三十年不相互否定“,這才是挑起爭論,形成分裂,禍亂改革的罪魁禍首!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亂源在於鄧的“不爭論”,造成今天的一筆糊塗賬。世上的雞毛蒜皮的事情可以忽略,大是大非問題一定要清清楚楚。
不言有罪 回複 悄悄話 同意。著抄送以色列和天朝。不宜再提再議納粹希特勒東條英機之所作所為,和平共處為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