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驢友吃野生“大馬哈魚” 屁股“漏油”數日

(2015-11-04 19:02:59) 下一個

浙江溫州市民陳先生近日組織了一群驢友,慕名到永嘉甌北一家魚坊吃大馬哈魚,這頓飯吃得很盡興。可一覺醒來,陳先生卻陷入了尷尬和氣憤之中,陳先生開始腹瀉,持續不斷“拉油”。

據浙江在線11月4日報道,專家介紹,的確存在一種會讓人“拉油”的魚類,它的名字就叫油魚,這種魚在外國大多做工業用途,被很多歐美國家列入禁止食用名單,他們也建議老人和小孩最好不要吃。


不良商販用油魚冒充鱈魚販賣

不久前,演員馬伊琍曾發微博,斥責不良商販用油魚冒充鱈魚販賣,導致自己的女兒腹瀉“拉油”。

市民投訴:

吃了大馬哈魚不停“拉油”

陳先生家住市區,幾天前在朋友圈裏看到一個美食推廣活動,內容是關於永嘉甌北一家魚坊,說那裏的大馬哈魚很好吃。陳先生就聯絡了6名驢友,約好一起去嚐鮮。

“魚是從冰箱裏拿出來的,他們切了一部分賣給我們,當時我就在旁邊看著,切了四斤九兩,一斤108元,老板給我們打了8.8折,除掉零頭,最後價格是730元。”陳先生等人還點了些配菜,魚肉被放進一個大鐵鍋燉了15分鍾,這是魚坊的特色菜。

“吃起來和鱈魚有點像,就是味道有點油油的。”陳先生一行7人把魚都吃完了,當時沒感到不適,到了第二天,問題就來了。

第二天上午,陳先生就覺得肚子有些脹,“到了晚上放了個屁,床上都是油”。

當天晚上,陳先生就“漏油”了三四次,昨天上午又“漏油”了一次,“拉的都是橘紅色的油。”陳先生說。

可除了那頓大馬哈魚外,陳先生這段時間並沒有吃過特別的東西,他也問過其他幾名一起聚餐的驢友,對方也表示出現了肚子發脹等不適感,但反應沒有陳先生那麽大。

陳先生連夜上網搜索,發現國內很多網友有跟他一樣的症狀,外地也有不少報道揭露,有商家為求暴利,用廉價的油魚冒充大馬哈魚,由於這兩種魚外形比較相似,普通市民不易分辨。

他懷疑,當初自己吃的就是油魚。

店家解釋:

吃太多油性大的大馬哈魚

甌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和記者一起來到陳先生所說的那家魚坊,店內一名女服務員介紹起一條30多斤大馬哈魚,她說,這魚是野生的,從東北直接運過來的。

對於吃魚會“拉油”的原因,魚坊負責人張先生解釋:“如果沒吃過又吃得多的話,可能會有點反應。有的客人會把大馬哈魚和胖頭魚之類的配起來吃,那還不會怎麽樣,如果單吃油性大的大馬哈魚或鱘鰉魚的話,有人會有個別反應。”

他舉例說,前段時間有其他顧客來吃過大馬哈魚,他們覺得這種魚肉香,兩個人就點了四斤多還都吃完了,結果其中有個人來反應自己“拉油”了,他就勸客人別吃太多了,過了三天,這名客人帶了三個人來,隻點了一斤多大馬哈魚,吃完什麽事也沒有。他堅稱沒買過油魚,甚至在記者采訪前,還不知道世界上有這種魚。

執法人員:

查清楚後給消費者一個交代

陳先生說,他在網上查到,真正的大馬哈魚跟市場上賣的三文魚很像,肉都比較紅,但這家魚坊裏的大馬哈魚魚肉很白。

魚坊負責人張先生解釋,店裏的是東北烏蘇裏江等流域產的“花馬哈魚”,肉本來就是白色的。

甌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葉副所長要求查看完整的大馬哈魚,張先生說,店裏的魚都是兩三天才進一批的,目前隻有眼前這一條。

但眼前這條大馬哈魚沒有魚頭和尾鰭,不容易辨認,對此張先生解釋,魚送過來的時候就這樣,“抓它(大馬哈魚)的時侯,它會一直撞,所以頭基本上都撞壞了。”

“到底是哪種魚,還需要等專家鑒定,我們接下來會把他們采購的原料整個了解一下,從源頭上把控。有必要的話,我們會跟他們的供貨方接觸一下,查清楚後也好給消費者一個交代。”葉副所長說。

水產專家:

曾有人用油魚冒充銀鱈魚

記者也聯係了溫州水產界幾位專家,據了解,油魚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通稱,屬於深海魚,它內含的蠟酯,雖然沒毒,但人體難以消化,並累積於直腸,故部分人進食後,會導致腹瀉、腸胃痙攣等不適,油分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雖然不至於中毒,但油魚在外國多作工業用途,很多國家均不建議市民吃油魚,中國並未明令禁止售賣或食用油魚。

不過有業內人士稱,油魚在溫州有過“前科”,前些年有人用油魚冒充銀鱈魚,一斤油魚還不到20元,一斤銀鱈魚高達上百元,而店家在賣銀鱈魚的時候,常常事先會把魚切塊,所以很難認出,不過由於油魚肉質較粗糙油膩,嘴刁的溫州人也吃得出來,這種“假銀鱈魚”很快被淘汰,所以在溫州水產市場上很少有油魚的身影,至於油魚冒充大馬哈魚,之前隻聽說外地出現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