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習近平裁軍與張震去世背後的政治符號

(2015-09-05 19:45:09) 下一個

2015年9月3日,中國舉行了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閱兵式,列隊而過的軍隊和數百輛坦克,裝甲車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軍力的提高。而且在這次閱兵儀式上,習近平出人意料的宣布中國將裁軍30萬,展現永不稱霸的決心。而在9·3勝利閱兵日當天下午,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溘然長逝。張震是1955年簽授的開國中將之一,媒體評論,將軍身後,世上再無開國中將。無論是閱兵還是張震去世,其實都是一個符號,象征著中國已經徹底從自抗日戰爭以來而形成的軍隊建設思路中走出,開始了新世紀的建軍之路。

這兩個符號,實則又有不同,一是重塑,一是轉型。

重塑軍魂

若論重塑,實則就是重塑軍魂。中共起家建政依靠軍隊,而中共軍隊從紅軍時期,到八路軍時期,再到解放軍時期,都是依靠著優良的軍紀和敢打敢拚的軍魂得到民眾的擁護的。這一點也被認為是王震等老將軍身上所共有的特點。但是在經過幾十年的和平年代,中國軍人還有多少戰鬥力可能是一個要打問號的問題。尤其是穀俊山、郭伯雄、徐才厚三案之後,中國軍隊腐敗還有多大的黑洞,又是一個要打問號的問題,因此對於習近平而言,最後一名開國將軍去世之後,重塑軍魂更是迫在眉睫。


9·3大閱兵舉世矚目

重視軍魂,提高軍隊戰鬥力,這恰是習近平治軍三年多來的核心思想,用三年時間視察完七大軍區,甚至一度登上海軍艦艇,以及在2014年11月2日召開旨在加強黨的政治領導的新古田會議都表明了這一點。對此軍方也直言不諱。閱兵前夕,北京時間8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發閱兵副總指揮、北京軍區副政委王健中將的文章《練的是隊列,鑄的是軍魂》,文章稱軍隊的在閱兵前夕刻苦訓練是對中共表忠心,並能以此鑄就軍魂。

多維新聞在《三軍“表忠心” 習近平千日政治禮物》一文中分析,《人民日報》這篇文章刻意看出,中共意誌訓練意在強調不怕犧牲的軍人血性,這種血性在未來戰場就是亮劍沙場的勇氣、血戰到底的膽氣、舍我其誰的軍魂,時下中國的崛起麵臨紛雜的國際形勢,要求軍隊塑造“有血性、打硬仗”的堅強意誌,重塑軍魂之意不言而喻,而其內涵便是再燃軍隊血性。

通過嚴格的閱兵訓練,廣大官兵在練就完美動作的同時,令行禁止、守紀如鐵已成為高度的思想一致和行動自覺。而於八一建軍節前夕,軍方不僅宣布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郭伯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還公布了自今年年初以來第七批軍級以上被查將領名單。至此,軍級以上已有40名將領落馬,軍隊腐敗已成棘手問題,通過鐵紀整軍也成題中之義,通過思想和動作高度一致的大閱兵,把三軍將士塑造成“聽黨話、打好仗”的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軍閱兵有諸多中共特有的“紅色王牌軍”,曾為建國立下汗馬功勞,其符號意義明顯吃重。比如,百團大戰“白刃格鬥英雄連”、“華南遊擊隊”、“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諸如此類紅色經典軍隊,都是以番號出現,眾所周知,軍隊番號是一個軍隊的靈魂,而紅色軍隊在三軍中影響深遠,特別是對軍魂的承載力,應屬典範。

治軍思想的轉型

其次,這次閱兵也是習近平主導解放軍轉型,從單一作戰到聯合作戰,從傳統的路權爭霸到重視的象征。

在這次閱兵式上,習近平出乎外界意料的公布中國軍隊裁軍30萬,宣明自己永不稱霸的決心。但是分析普遍認為,雖然宣布裁軍,但並不意味著解放軍的戰鬥力將會下降。相反,有些軍種不僅不裁,很可能還會增加,譬如說彈道導彈的數量在增加,二炮的人數自然也會增加。還有些陸軍的特種部隊,海軍等都有擴充的跡象,總之,裁軍是為中國軍隊更好適應未來戰爭做好鋪墊。

在閱兵式後,騰訊新聞刊登某軍區原作戰處長、退役上校周安濤文章,稱通過曆次裁軍曆史可以看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每一次裁軍,都是著眼國際國內形勢變化,適應科學技術和戰爭形態的發展,為提高軍隊戰鬥力而進行的,其實就是軍隊作戰理論和編製體製的重大改革。

這次裁軍如無意外,步兵等傳統軍兵種將仍然是重點壓縮方向。中國在今年國防白皮書中首次提出"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概念,並在此次閱兵中首次以作戰體係編組裝備方隊。喻示中國軍隊的作戰理論正在由以往的地麵為主的殲滅戰理論向現代一體化聯合的體係破擊戰理論轉變。

目前亦有傳聞稱,中共高層已經就軍改大方向達成共識。原則上而言,解放軍的整體規模會下降,海軍和空軍將獲得更多關注。傳統的陸軍主導結構將會向西方軍隊架構轉變,即海陸空三足鼎立。

作為一個大陸國家,中國曆史上從未過多重視對海洋的控製權,晚清以來在對外戰爭中一敗再敗於此關係莫大。但是從海灣戰爭之後,中國軍方開始重點發展海軍。從“遼寧號”航母,到這次軍改核心,都可以說是這種軍事發展思路的體現。這種思想甚至影響到更高層,習近平推動的“一帶一路”一路戰略,某種意義上就是兼顧了傳統路權和海權的戰略思想。這種轉型接下裏會如何,有待繼續觀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