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05)
2017 (103)
2018 (94)
2019 (93)
2020 (137)
2021 (84)
2022 (51)
2023 (90)
2024 (96)
前日,有幾位朋友來麥屯參加鐵人三項,順道來家中小聚。我看有朋友和我年齡相仿,就問這個年齡跑步會不會傷膝蓋。朋友笑了,說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跑步的時候膝蓋部位會因為摩擦磨損,卻不知道跑步會刺激膝蓋部位分泌一種潤滑劑,讓膝蓋得到更好的保護。慚愧,我也想當然了。不過,轉念一想,朋友們的潤滑一說,會不會也有幾分想當然呢?於是,想到人世間我們用以為人處事的道理,會不會有很多都是想當然的呢?比如,我們每天要吃飯,要吃得健康,然後是,要多吃蔬菜,因為蔬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我們一直這樣做。孩子們小的時候不愛吃蔬菜,就苦勸加強製,為了健康,得吃。可是,突然有一天,二小子回家講了一番道理。他說,動物會跑會飛,那是他們防身的方式,可是植物不會動,它們如何防身呢?隻有一招:下毒!所以,結論是,所有植物都是有毒的。我無語。
朋友走後,寫了一首小詩:
勁鬆有處必高山,雲自溫柔水自寒。君看人間情與理,幾多不是想當然。
此詩發在詩壇,有朋友笑回:君寫人間寒與暖,幾行不是想當然。可不是嗎?我們行事作文,許多道理未必經得起檢驗,想當然在所難免。有朋友說,“勁鬆有處必高山”,這句說得不對呀。不對就對了,我本來就是用來作為“想當然”的例子。事實上,平地也有勁鬆,反而是高山之巔,草木不生。雲也未必是看上去那般的溫柔,它會生霹靂閃電;而水未必一定是秋江般的寒冷,春雨也可以給人帶來溫暖。所以詩中說的“必”然如此、“自”然如此,是我們常入的誤區,讓我們忘記了,“未必”如此。有朋友說,我寫此詩,是要批評詩壇的作品。我隻能說,朋友,您“想當然”了!和我的其他許多作品一樣,此詩並非起念於詩壇,其中感悟,也不限於詩壇。
當我們以“想當然”的眼光看世界的時候,或許可以多想一步:不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