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替人垂淚到春天

(2022-03-21 18:53:30) 下一個

聽到剛發生的空難消息,再讀惜也的新作,一句“替人垂淚到春天”,讓人心碎。

無題 (惜也)

越冬山水未翻篇,怕有前途不可宣。一角殘簷曾積雪,替人垂淚到春天。

結構稍複雜的屋頂,會有光照不到的角落,雪積難融,甚至一整個冬天都被雪覆蓋著。天晴的時候,雪緩慢地融化一些,順著屋簷垂下,又結成冰柱倒懸簷邊。這樣的景象,住在北方的人自是慣見平常。到了詩人的筆下,這平常的冰雪融滴,卻成了替人垂淚的悲傷意象。若是在太平時日,這樣的詩句,怕也隻是文人的無病呻吟。可是寫在這個悲慘的冬天之後,這一句緊扣這一冬的天災人禍,道盡這一冬的悲涼。全球的瘟疫,烏克蘭的戰火,窮山村的鐵鏈,教人無淚哭盡這無邊的苦難。

“替人垂淚到春天”,化自杜牧的詩句“替人垂淚到天明”(此處感謝相看不厭詩友提醒):

贈別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類似的寫法很多,如宋代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在蔣捷之前,還有李清照的“梧桐更兼夜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梧桐,巴蕉,蠟燭,夜雨,被詩人們用了近兩千年。可是,從時間上看,大都是一夜之滴,時間短暫,表達一時心情。從內容上看,大都是個人的愁苦。惜也的一角簷雪,卻直滴了一冬,寫的也不再是個人的愁苦,而是這一冬,我們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人間苦難。

昨晚散步的時候,和九妹分享對這首詩的感受,九妹說,惜也的雪水較之前人的雨水更讓人覺得寒冷。此說也頗有見地。

和一如、七七討論惜也這首詩,都覺得後兩句有味,而前兩句似不太好。一如舌毒,對第二句給了個“湊”字;七七客氣地給了全詩一個“玄”字。看來前兩句的鋪墊還有可商榷的空間。

和惜也  白九

青山易素似翻篇,未減悲愁苦海邊。夜雨梧桐心上雪,淒涼一滴越千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