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於1990年代初期已經開始提供互聯網服務,是為亞洲最早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地區之一。1995年開始,香港互聯網服務開始普及化,香港網民數量也急速發展。至2013年,香港網民已經超過500萬人,占人口的70%以上。
香港的寬帶網絡覆蓋了香港所有商業樓宇和95%以上的住宅,在社區中心、圖書館等公眾地方均有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根據國際網絡公司Akamai Technologies 2013年的調查,香港為全世界網絡瀏覽速度最快的地區。香港是全球電信業市場運營商競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主要的電信運營商多達17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是香港移動通訊有限公司、電信盈科、CSL新世界、和黃等公司。
在香港影響力較大的門戶或網絡媒體主要有《香港雅虎》、《香港新浪》,《BBC新聞網》等,其中屬香港本土的《大公報》、《文匯報》、《香港政府新聞網》、《東網》、《時代論壇》、《無線電視台(TVB)》、《亞洲電視台(ATV)》、《明報》、《成報》、《東方日報》、《星島日報》等。
因為老總
黎智英和美國政府關係密切,香港的《蘋果日報》被一些本港網友指摘為 “毒蘋果”,《蘋果日報》的台灣版更多次在首頁發布支持台獨、疆獨和藏獨等的言論,儼然成為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代言人和衝鋒陷陣者。
由於《蘋果日報》在親美道路上越走越遠,香港網友對“毒蘋果”的抵製情緒越來越強烈,有激進網友多次通過焚燒報紙等方式,抗議毒蘋果和
黎智英“親美賣港”。
香港網友比較偏愛的論壇主要是《香港討論區》、《高登論壇》、《Uwants》、《公仔箱論壇》,這四個論壇大約匯集了香港80%以上的網友,此外臉書、賴聊和新浪微博也是香港人常用的網上社交場所。
由於語言及地域界限,香港形成了與全球網絡文化有著差異的網絡文化。
一是獨特的網絡用語。香港是中西文化碰撞的地方,香港人習慣使用粵語和英語,因此香港的網絡語言也經常混用英語和繁體字,而且香港人喜歡用口語化的語言。
二是惡搞文化充斥網絡。香港互聯網網上充斥著各種惡搞、八卦、情色信息,如惡搞名人、政客,偷拍明星出行、私生活等。
三是關注娛樂和財經。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娛樂之都,香港成年人可謂全民炒股,幾乎所有的香港平麵和網絡媒體都有專版介紹股市、馬經(賽馬)等大眾經濟類信息。
四是疏於關心政治,香港除了親建製派和反民主派及其支持者外,一般網友並不像大陸網友那樣熱衷政治。需要指出的是,因為受英國殖民者統治近200年,香港有一部分人確實遺留有被殖民情節,如在香港被殖民主義者創建的“全民支持香港回歸英國”的臉書專頁上,截至發稿就有1144人點“讚”,點“讚”者以25-34歲的青年人為主。在這點“讚”的人中,約70%的點“讚”者是
黎智英、
戴耀廷等人的忠實粉絲。
香港被殖民主義者的專頁張貼有大量親英信息
(轉載於環中網)